澜沧县,在传统的观念中,是全国惟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云南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县、10个贫困人口中就有一个是澜沧人……金秋九月,当我们踏上澜沧时,惊喜一个连着一个,曾经满目疮痍的大山重新披上了绿装,一间又一间低矮潮湿的茅草房变成了一幢又一幢砖瓦房……“刮目看澜沧”——这是我们共同的感受。经过深入采访,我们找到了澜沧县巨变的动力来自于: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加大了扶贫开发的力度,另一方面,是澜沧县坚定不移地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林纸循环经济。
谈起澜沧县为什么要发展林纸循环经济时,县委书记赵云如是说:澜沧的基本县情可概括为“四多四少”:
一是山区多、坝区少。山区、半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8.8%。
二是人口多、收入少。全县总人口47.1万人,人均纯收入低于882元的贫困人口还有34.4万人,全省50万户茅草房中有11.28万户在澜沧,全国3000万贫困人口有1%在澜沧,全省10个贫困人口有一个在澜沧。
三是民族多、文化知识少。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7%,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4.26年。四是资源多,产业少。全县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还有丰富的铅、铁、煤等矿产,但是,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因素制约,产业建设滞后,丰富的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在澜沧县8807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根据1999--2000年开展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字显示,全县各类土地面积分别是:林业用地面积为78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9.84%;农地516万亩,占39.39%。农地中还有320万亩处于刀耕火种的轮歇地耕作的粗放状态,是植树造林的重点对象。林业用地的林份质量低,大多数可以改造。
滔滔的澜沧江水唱着古老的歌谣,流淌了一年又一年。但贫困依然像大山一样成了拦路虎。如何使澜沧县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澜沧县委、县政府共同探索和实践的大事。“困难在山,希望在山,出路在林。”2003年1月,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澜沧县与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建设3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协议。由此,金澜沧丰产林有限公司也宣告成立。
3月17日,造林准备工作正式开始。为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澜沧县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组成了专门的办事机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县级领导实行分片挂钩责任制,将任务落实到地块,责任明确到人。澜沧县当年就完成了1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造林计划,金光集团和澜沧县共同创造了一个奇迹。通过项目实施,当年农民的劳务收入达800万元,实现全县农民增收19.4元。至今,金光集团已在澜沧县累计完成 57万亩速生丰产林造林任务,创造了云南省速生丰产林面积最大的县。
在澜沧县林业局,我们听到这样一些事:“九五”期间,县林业局曾热心搞一些绿色扶贫工程,一亩投入几十元发动山区群众种核桃、板栗,但由于一开始就投入不足,加之那时科学意识不强,种植水平起点低,管理粗放,不仅见不到成果和回报,结果好事办成了坏事,县林业部局为此还背上了400多万的贷款至今难以偿还。一位二十多年的“老林业”以自己的亲历体验指出,过去澜沧林业也大搞过植树造林,但最终总是达不到要求,造林一二十年,看得见的很少,“造林成了造零”。
这几年可不同了,金光集团在澜沧投资大规模营造速生丰产林,像种粮食一样种树,以现代企业模式管理造林,澜沧并没有什么投入,大面积的荒山却绿了,成片成林的树长高长大了,山区农民有史以来才真正从种树上不断获得收益。像植树护林绿化荒山这种过去几十年都没办好的事,现在这几年却办成办好了,这一对比,叫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坚持发展,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大龙头大企业大投资建立现代林业循环经济,澜沧林业才大有希望,澜沧经济发展大有希望。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步伐,今年6月15日至16日,省政府在澜沧县召开了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林纸循环经济现场办公会。省委副书记、省长徐荣凯在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思路谋划、大生态支撑、大政策保障、大开放促进、大项目带动,坚定不移地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林纸循环经济,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要“拿出当年发展烟草产业的胆识和气魄”,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林纸循环经济,走林纸一体化道路。我们到澜沧县采访时,刚好遇到澜沧县正在召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会议,据县委副书记李胜民介绍,召开这个会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摸清家底,具体掌握澜沧县到底有多少的土地可以用来发展速生丰产林,进而统一思想,推进澜沧县林业生态建设,坚定不移发展林纸循环经济,走林纸一体化道路,加快澜沧脱贫致富的步伐。
据金澜沧公司负责人彭清志介绍,从2003年至今,公司已在澜沧县投资19853万元造林,共完成速生丰产林造林57万亩,其中土地租金支出1586万元,劳务费用支出6619万元。金光集团对澜沧县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是深远的广泛的,它给澜沧县传统观念的冲击也是巨大的。这片土地上正发生着的新故事昭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