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报2005年11月29日报道)由于没有自有林资源保证,设备厂房齐全、等待试车或者已经投产的企业在原料收购中面临重重困难。
11月11日,河南省林业厅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经过10年运作,濮阳龙丰纸业“林纸一体化”木浆造纸不久前正式投产,从而成为河南历史上第一家投产的全木浆纸生产企业。与此同时,南阳市也初步完成了“林纸一体化”项目的法人组建,原料造林和制浆工程将在今后同步开展。
河南省“林纸一体化”似乎迎来了新的契机。然而,对于记者的采访,河南省林业厅林业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卓卫华却略显无奈地说:“河南省的不少林纸项目当时盲目上马,现在则由于投产即赔、骑虎难下而停滞不前。”
卓卫华的另外两个身份是——河南省林业厅项目管理办公室和速生丰产林工程管理办公室负责人。
记者最新获知,焦作、新乡等地的“林纸一体化”项目,在厂房、设备到位的情形下由于原料问题而使木浆纸生产线迟迟不能开工。
“林纸一体化”的“濮阳标本”
在河南省的“林纸一体化”项目中,濮阳是惟一正式投产的城市。
濮阳“林纸一体化”可谓一场“马拉松长跑。”1995年,濮阳“林纸一体化”项目提出并上报原国家计委,2001年9月,经国家计委组织的专家论证,被列为全国首批启动的“林纸一体化”模式之一。
按照项目方濮阳龙丰纸业的规划,该项目总体规模为每年30万吨杨木化机浆、每年50万吨高档印刷纸。其中,一期工程为建设规模年产10.8万吨杨木化机浆和20.4万吨低轻量涂布纸,并配套建设32万亩(折实23万亩)原料林基地,总投资预计大约为15.52亿元,其中制浆造纸部分为13.66亿元。
据了解,濮阳龙丰“林纸一体化”项目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议,目前正在等待国务院的审批。不过,早在2002年,经过河南省发改委、省环保局审批同意,濮阳市先期启动了林纸项目中10.8万吨杨木化机浆的制浆工程,并于2003年6月开工建设。
然而,制浆工程对资金投入有着极高要求。按照目前国内造纸行业1万吨产能需要投资1亿元的平均水平,10.8万吨杨木化机浆的制浆工程所需投资不菲。资金问题成为项目进展的一道难题。
基于多种因素考虑,河南省政府决定出手解围。知情人士透露,2004年,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采用相对控股的方式与龙丰纸业进行合作,并注入资本金4000万元,占企业总资本的42.8%,同时融资借款近2亿元帮助企业进行土建并购买设备。
至此,龙丰纸业形成了以河南省建投控股、濮阳市建投等6家股东共同出资的格局。截止到今年初,制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近2.8亿元。10月,木浆纸生产线正式开工。
但是,开工后的龙丰纸业面临的情形却并不乐观。按照当初的设计,濮阳龙丰需要原料木材保持在每方价格380元以内方可赢利。但是,随着纸浆的涨价,目前市场上每方的木材价格已经突破了420元。按照10万吨的产能,每天原料木至少需要吃进1000立方米。“扣除纸张上涨因素,濮阳龙丰目前的生产依然略有亏损。”知情人士透露,“但是,濮阳龙丰开工的标志意义是,迎合目前的产业方向,填补了河南省‘林纸一体化’全木浆造纸的空白。”
或许是基于目前的严峻形势,卓卫华谨慎地告诉记者:“豫北地区以及豫东开封、商丘等地的原料林,基本上可以满足濮阳龙丰纸业的造纸需求。但是,企业自身必须要加快自有林建设。”
十多亿元“林纸”投资被套牢?
事实上,濮阳龙丰的情形并非个案。在河南全省范围内,木浆造纸均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目前,河南省规划中的“林纸一体化”项目除了濮阳龙丰纸业外,还拥有焦作瑞丰、新乡新亚、信阳新申、南阳、三门峡等5个“林纸一体化”项目,但各自进展不同。
由于存在的潜在风险,河南省几个大的“林纸一体化”项目中除了新乡为纯民营企业投资外,其他项目几乎全部为政府入股参与推动。
比如,焦作瑞丰“林纸一体化”项目由焦作市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武陟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于2003年11月注册成立,一期设计规模为年产15万吨的杨木化机浆,2004年1月通过了河南省发改委的审批。
同年,河南省建投采取入股方式与项目方焦作瑞丰合作。与濮阳龙丰纸业相似,河南省建投注入资本金5000万元,占企业总资本的45%。同时,融资借款近2亿元帮助企业进行了土建和购买设备。
按照此前的预计,焦作瑞丰应于今年9月投产,但是至今此目标仍未实现。知情人士透露,原因同样是原料价格问题。“焦作瑞丰设计的投产成本是每立方米木材大约为350元,但是由于缺乏自有林,目前市场上居高不下的木材价格令企业开工即赔。”该人士称。
而信阳、南阳、三门峡三地的“林纸一体化”项目,由于可预见的困难,仅仅停留在前期工作阶段,而后期的制浆工程、厂房、设备等未则没有进展。
“虽然河南省拥有一定的原料林,但是企业自有林却寥寥无几。在当前市场化的背景下,无论河南还是其他地方的原料木材价格均是统一的。整个板材市场需求旺盛,谁会照顾你的面子低价卖给‘林纸一体化’项目呢?当初部分地方‘林纸一体化’项目申报或开建之初,并未预见和认识到如此严重的原料价格危机问题。”河南省林业厅一位人士称。
卓卫华举了一个例子——河南某市“林纸一体化”项目上马之初,河南省林业厅就曾经发出警示,一定要注意板材原料问题,注意建设企业原料自有林。但是该项目负责人称,某地有很多自有原料林。“这些原料林看着不少,但是按照项目设计产能计,这些原料林尚不够一周使用的。”卓卫华说,“该项目建成后,果如当初的预料——因原料问题而迟迟不能投产。”
据了解,河南省各地目前在“林纸一体化”项目上“砸”进去的银子已经达到了12亿元左右。但是,由于目前的种种问题几乎遭遇套牢。
企业自有林营造迫在眉睫
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濮阳、焦作、新乡三地各级政府共组织营造成片杨树原料林100万亩,但其中80%为2001年后营造的原料林。并且,除了新乡新亚集团营造的0.5万亩自有林之外,其余多数是各级政府推动农民自发营造的,虽然名义上称为原料林,但实际上并未与林农签订收购合同,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企业自有林严重不足。
与这一现象截然相反的是,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知名造纸企业自有林比例都在60%以上,如APP就高达80%。
由于没有自有林资源保证,设备厂房齐全、待试车或者已经投产的企业在原料收购中面临重重困难。比如,按照濮阳、焦作两家企业的生产规模,每天分别需要杨树木材1000立方米到1500立方米。两家企业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收购原料起,到今年5月底,只收购了不到2万方木材,仅够用十几天的,甚至连试车都不够用。
“如果这些企业不尽快营造自有林、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的话,一方面会大大挫伤农民继续营造原料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外省其他林业企业捷足先登,本地林纸企业将面临有厂无原料的尴尬局面,后果不堪设想。”卓卫华不无担忧地表示。
2003年10月24日、12月21日,APP先后与南阳、信阳把酒言欢,决定在两市营造原料林80万亩。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原料林的营造上,APP与农民合作造林收益分配不合理,造成农民抵触情绪大,“项目运作根本不符合市场规律。”
据了解,APP造林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造林方式——农户负责出土地,APP负责造林、抚育以及管护的全部投资,林间套种归农户所有,采伐后收益APP与农户按照7:3的比例分成。
但是,从协议执行的情形来看,许多基层干部和农民认为这种收益分配办法不合理、造林积极性不高,已经营造的原料林绝大多数是在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下完成的。
据信阳市政府一位官员透露,信阳、南阳两市为完成合作造林任务,采取市、县、乡层层财政补贴的方式,其中信阳市规定,市财政局每年每亩为20元、县财政为50元、乡财政为30元。
“尽管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造林任务的完成,但这种由政府补贴企业的运作方式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给地方财政和基层政府增加了很大压力。随着粮食保护政策的出台,今后这种造林防护将面临更大困难。”河南省林业厅一位官员认为。
种种迹象显示,企业自有林建设已经成为“林纸一体化”项目成败攸关的严峻命题。
事实上,在不少知名的“林纸一体化”企业中,原料林是其第一车间。比如APP,其到每个地方并不急于安营扎寨建设厂房、增添设备,而是率先营造原料林。而河南不少企业的做法则刚好相反——厂房和制浆工程先行,原料林基地则步伐滞后。
但好在河南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比如,南阳市林纸项目方在初步完成了“林纸一体化”项目法人组建以后,原料造林和制浆工程将在今后同步开展。新乡新亚继营造了0.5万亩自有林之后,不久前又与加拿大国泰林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合同成立了新乡国泰林业公司,其中新亚集团占有30%股份、国泰公司占有70%股份,计划在3年内建设10万亩至20万亩速生丰产林,配合新亚集团一期、二期30万吨木浆纸生产线建设。
而与此同时,河南省对企业自有林建设在政策和规划上已经表示了高调支持。卓卫华表示,从今年起至2015年,河南省将用10年时间、投资37.94亿元按照龙头带动原则着力打造总面积为66.70万公顷的四大丰产林基地,以此来实现林业产业工业原料的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
在卓卫华看来,河南省“林纸一体化”项目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原料林基地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相关政策难以落实。她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落实政策,对原料林基地建设公益部分(如种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由省财政列出专项预算、银行方面缩短审批周期,延长原料林基地贷款期限。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协调合作。
警示 谨防“林纸一体化”过热
尽管“林纸一体化”项目投资巨大、原料林问题困局重重,但由于“林纸一体化”项目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同时,木浆造纸工艺先进、对环境影响较小,是一项具有很强竞争力的“绿色项目”。因此,河南不少地方都充分注意到了发展“林纸一体化”的广阔市场前景,申请“林纸一体化”项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据了解,除了规划中的六个项目之外,其他一些地方(比如驻马店、商丘、洛阳等地)也在积极准备申报“林纸一体化”项目。
河南省林业厅的一份报告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地方存在对“林纸一体化”项目炒得过热、盲目推崇的现象。“林纸一体化”不仅投资巨大,而且原材料需求量也十分巨大。一些地方在准备“林纸一体化”项目时,过分夸大其所具有的基本条件,可行性报告数字有虚假成分,对林木生长量的估算过于乐观。
事实上,目前河南省的杨树资源已经不能支持过多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据介绍,一个年产规模30万吨杨木化机浆的“林纸一体化”项目至少需要80万亩到100万亩的原料林做支撑、每年需要100万立方米木材企业才能正常运转。
河南省林业厅一位官员透露,目前,河南省规划的6家“林纸一体化”企业总生产规模为95万吨杨木化机浆,就需要近300万亩的原料林,每年需要木材达300万立方米,占全省年木材采伐限额总量的58.3%、占商品材采伐限额的210%。
“加之‘林板一体化’和其他木材加工企业,杨树的需求量将大大高于全省木材采伐限额总量。如果盲目批准过多的‘林纸一体化’项目,一方面河南省的杨树资源难以保证其原料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还将对河南省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经营的双循环带来巨大压力,也会给企业、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这位官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