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国纸和纸板生产量达到4300万吨,进口纸、纸板635万吨。中国纸业的生产量和消耗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0%%和14%%,列世界第二;无论是产量还是消耗量,年增长量均超过两位数;
预计2005年,纸和纸板的消耗量将较2003年增长11%%,达到5000万吨;到2010年,纸和纸板的消耗量将高达6800万吨,我国纸浆的市场缺口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造纸工业的木浆需求量逐年增大,而且增幅巨大。如果不增加国产木浆的产量,按目前世界木浆净出口量的水平,到2010年,中国需要进口木浆的数量将占到全球木浆净交易量的60%%以上。
从目前形势看,世界木浆净出口量不会大幅增加。2000年,全球42.6%%的工业木材用于造纸;预计,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增加到46.4%%。据统计,近几年,全球平均森林面积减少940万公顷,其中,砍伐1460公顷,新种植或更新520万公顷;随着世界原始森林数量的减少,木材产量将会不断下降,木浆贸易市场的出口量在今后几年将难以大幅增长,甚至有可能会下降。那么,中国造纸工业将面临一个可怕的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中国造纸工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自己创造资源,建立循环经济模式,走林纸一体化的道路。
首先是草类纤维原料的供给总量不能满足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草类原料的制浆特性不能满足对纸的质量和品种的需要。2003年,国产木浆仅占纸浆总量的5.5%%,木浆比重过低直接导致我国纸、纸板和纸制品的质量低。国内低档产品占50%%左右,而国外中高档产品占70%%以上。目前,国内仅能生产600多种纸种,而国际上能提供的品种达1000多种。一些高档文化用纸、高档包装用纸和纸制品不得不大量依靠进口。再次,国内草浆造纸企业存在的企业规模小、建设分散、技术装备水平低及污染严重等问题始终难以解决,环保压力日益严重。
为此,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现商业部)、中国造纸协会等部门就今后10年造纸业木浆比例最基本的要求进行了规划:2005年、2010年木浆及国产木浆比重分别应达到25%%及10%%、28%%及15%%,同时预测2015年、2020年分别达到31%%及20%%、35%%及25%%。
可见,2020年前我国木浆的市场增长容量为2580万吨-3080万吨;纸浆用木材市场增长容量为9200万m3-1.1亿m3,按照年平均蓄积生长量15m3/hm2的乐观估计,需要增加用材基地770万公顷-920万公顷。
也就是说,从2003年至2020年这17年间,国产木浆和市场纸浆用木材供应量平均每年需增长15.8%%才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纸业发展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跨越式供应增长,仅靠现有供应能力和供应模式是不现实的。
随着林业分类经营政策的全面启动和落实,纸浆、人造板和大径级等三大用材将主要由采伐用材林来解决。根据测算合计,2005年-2008年,用材林基地可以提供纤维材1.49亿m3,2009年后,用材林基地可以提供纤维材1.59亿万m3。“十一五”期间,三大用材领域木材缺口在5000万m3-9000万m3之间。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要求以木材为原料的产业必须立足增加国内木材产量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通过提高营造林的科技含量,实行集约经营,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才是最终解决我国纸浆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而这一途径不仅是国际成熟经验所证明的可行办法,而且我国已具备实施的条件。
林纸一体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林业和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速丰林工程是林业实现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林农脱贫至富、从根本上调动林农积极性、应对加入WTO以后面临的国际竞争的根本出路。而速丰林工程的成败又直接取决于耗材潜力最大的制浆造纸业的结构调整,只有真正实现林纸一体化经营,才能使林业产业化和制浆造纸行业的良性发展融于一体,不仅满足国民经济对纸业规模、产品品种和质量的需要,而且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