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7日,一个令我激动得彻夜难眠的日子---泉林集团被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六大部门指定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这一重大事件对于我国甚至于世界造纸业来说意义重大。它代表着我国造纸行业新时代已经来临。泉林以非木材纤维制浆的卓越环保技术优势以及产业化的环保经营模式,以非木材纤维原料,特别是麦草造纸堪与木材纤维原料造纸相媲美的制浆造纸技术,向国内外纸业同行自豪地宣告传统造纸模式已被泉林成功改变。
泉林近几年用麦草浆造高档纸的有力佐证,使国内外造纸行业多年来的"草木之争"有了一个一锤定音的终结,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纤维原料,符合省情、国情,这也是它入围国家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单位的重要原因。
早在1991年,泉林人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上马"醛纸联产,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在我国造纸行业率先拉开企业综合治理污染的帷幕。
1995年,在我的倡议下,企业组建了环保科技攻关小组,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造纸废水污染综合利用方案",泉林的环保综合治理水平开始得以不断地飞越。
1996年,企业投资7000万元启动日处理5万立方米污水一期工程建设,并于1997年投产运行,处理后出水COD稳定在400mg/L左右。
1999年4月,企业投资2000万元,建成当时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的造纸治污工程---氧化塘,并使污水COD下降为350mg/L。
2000年,泉林集团投资1.08个亿元,将部分氧化塘改建为曝气池,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悬挂链曝气设备为主体,采用活性污泥法对污水进行生物处理,经过生化处理的污水COD下降为200mg/L,SS下降为150mg/L。同年,集团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白水回收工程,日回收白水10000立方米,年累计300多万吨,基本实现了白水封闭循环利用。
2001年,集团投资80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8000立方米的黑液处理工程,将黑液中的木质素分离出来经改性后生产高效有机肥和其它有机化学品,全面提升了企业环保综合治理的效益。
2002年初,集团环保工程技术人员自行研究、设计了日处理5万立方米中段水的深度处理工程,使总排口出水COD稳定在150mg/L以下,SS小于80mg/L,色度小于8倍,水质清澈,完全可以用于养殖及农灌。
2003年,泉林为了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形势,建成日处理30万立方米中段水深度处理二期工程。泉林把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变成可利用的资源,在产业圈内形成了良性生态系统,把投入型环保治理引向资源化发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技术创新,泉林成功突破了制约浆纸业发展的环保、水资源、纤维原料三大瓶颈,变三大瓶颈为三大技术优势,为泉林的发展积蓄了坚实的技术资本与力量。他们创新酸析木素技术,不仅使企业总排口出水COD稳定在150mg/l以下,而且改变了国内制浆企业仅靠碱回收治理环保的做法;他们革新传统草制浆工艺,研发出非木纤维的"置换蒸煮"新工艺,使得麦草、芦竹等非木纤维浆同样可以制造高档纸;他们的无菌软包装自主产权创新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长期以来,国内浆纸工业走的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高污染、低利用、高消耗的落后发展模式。然而泉林集团在中国浆纸业中,率先引入循环经济理念,致力于循环经济生态纸业的实践与发展,初步形成了制浆黑液提取木质素制造绿色肥料,废水处理净化后,回用生产与灌溉自有原料林竹基地,成材后的原料林竹用于制浆造纸的循环生态产业链,形成了浆纸业"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泉林集团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了制约造纸行业发展的环保治理、纤维原料、水资源消耗三大瓶颈,变三大制约因素为三大技术优势,铸就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改变了中国造纸业传统的发展模式。泉林改变过去浆纸业环保仅靠碱回收的治理模式,通过创新酸析木质素技术,提取制浆黑液中的木质素生产绿色有机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环保达标,总排口出水COD在150mg/l以下,提前7年达到山东省造纸行业2010年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且还实现了废物资源的再利用;在运作林纸一体化的同时,研发麦草、芦竹、棉杆等多种纤维原料的新型制浆技术,特别是芦竹、棉柴杆制出的浆造出的纸白度高、挺度大、印刷效果好,况且有成本领先优势,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应对原料危机的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改进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档次,培育了企业品牌,同时开发了高档铜版纸、轻涂纸,高白度静电复印纸等许多市场紧缺的高档新产品。
泉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调整、延伸、扩张产业链,基本形成以浆纸为支柱,以原料开发和包装等纸制品为延伸,以绿色肥料和乳业为扩张,以环保治理为保障的绿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了社会、企业、环境三赢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