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纸及纸制品需求巨大,另一方面,造纸的原料木材又极度短缺,而且中国造纸厂普遍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中国造纸业正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记者日前在海南采访时了解到,造纸工业正在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其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其二是随着全社会环境意识的加强,造纸业作为污染大户也处在了风口浪尖上。
纸业面临原材料和污染之困
10月8日,中国纸业环保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披露了这样一组数字:仅2004年,我国纸和纸板的产量就已经达到了4950万吨,而消费量却达到了5439万吨,人均消费量为42公斤,造纸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0%和14%,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李同时预测,2010年,我国纸品市场消费量将达到7000—8000万吨。
这是一组什么样的数字?人们知道,造纸是一个消耗木材的产业,其原料主要是木浆,这无疑加剧了对林木资源的需求。“假如世界木浆供应量今后不大幅度增加,中国将面临一个可怕的资源枯竭问题。”中国制浆与造纸研究院院长曹振雷对此忧心如焚。
曹说的有道理:随着中国原材料结构的调整,木浆进口也增长迅速,进口量居世界第一。专家预测,五年以后,中国对木浆的进口需求将达到全世界木浆进出口的总和。仅2004年,中国纸业970万吨的木浆原料中,进口732万吨,自己生产的只有238万吨,这说明中国木浆依赖进口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曹振雷分析,2002年,全球42%的工业用材是用于制造木浆,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46%,而近几年,全球森林平均每年减少840万公顷,其中砍伐1460万公顷,新种植或更新仅仅520万公顷。随着原始森林数量的减少,木材产量将不断下降,木材纤维贸易市场的出口量将难以大幅度增加。
“事实上,中国纸业不仅仅面临原材料之困,更面临着环保之困。”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如是说。
李分析了四个因素,第一,造纸业经济贡献率偏低,污染物排放量却很大。
第二,企业规模小,能耗物耗高。
第三,产品结构不合理。造纸企业的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技术水平低,污染治理落后,一个工厂污染一条河流的情况比比皆是,由于环保和市场的原因,一些城市已经退出造纸业,根治造纸业的污染已经迫在眉睫。
造纸业进退两难
专家们分析认为,原材料供求的矛盾正在成为制约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瓶颈,环境保护的需要更使造纸业的生存变得雪上加霜。
对于原材料的问题,中国林科院院士徐大平教授深有感触。徐分析说,中国大约有17.48亿公顷的森林,仅仅相当于全世界森林面积的5%,人均占有森林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既要保护自然资源,还要提供大量木材、板材等原材料,用这样稀缺的资源支撑造纸业显然是不现实的。
基于中国造纸业的现实情况,专家们指出,针对我国的国情来说,发展造纸业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华顿综合经济研究所所长沈晗耀分析说,发展我国造纸业至少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原材料的问题,我国深林覆盖率很低,但是造纸业又是主要依靠木材为原料的产业,在一个森林资源非常稀缺的国家大力发展造纸业是不明智的;其二,我国造纸业的结构不合理,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污染重,技术落后,根本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
据此,有专家提出,放弃我国现有的不合理造纸企业,直接从国外进口纸产品,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
但是,沈晗耀认为,虽然发展造纸业在我国不具有比较优势,但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来讲,发展造纸业对我国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沈的依据是,我国纸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十几年来,每年的消费正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国,如果放弃造纸业,完全依靠进口来满足,将会使我国经济过分依赖进口,这无疑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
那么,到底要不要发展造纸业?如何发展造纸业?这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造纸业能否浴火重生?
沈晗耀分析认为,事实上,造纸业正在成为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并且服务面很广的一个行业,在当前我国加工业能力普遍过剩的情况下,造纸业又是为数不多的需求不断扩张的行业之一,大力发展造纸业,显然可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必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中国制浆与造纸研究院院长曹振雷分析认为,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瓶颈是纤维原料供应问题,我国目前的纤维原料政策是大力发展木材制浆,科学合理用好草浆,加强废纸回收的力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后两者很难成为造纸的主要供应材料,加之,草浆的环保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发展木浆造纸将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生产方式。
事实上,纸浆原材料的供求矛盾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这表明,我国造纸工业正在进入以原材料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关键时期。
那么,大量的木材从哪里来?
曹振雷说,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政府便号召企业推行林浆纸一体化这个模式,但几十年过去了,到2003年底,中国已经种植速生丰产林面积不到300万亩,仅占整个速生林规划面积的1.4%,并且,许多企业种植的速生林仅仅作为观赏林,真正用于造纸的几乎微乎其微。
为何如此?曹振雷分析认为,目前中国林业资源管理政策,主要是以保护森林资源、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为基础,并未考虑速生丰产林,而且,林木资产的处置权和采伐权仍由国家严格控制,企业只是形式上拥有林木,并不能将其纳入真正市场化的循环经济链中,加之,企业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涉及多个政府管理部门,由于各部门之间管理职能分割,难以发挥对造纸企业的宏观调控职能。
北京林业大学蒲俊文教授比较同意雷的观点,他认为,国民经济健康的发展要求以木材为原料的产业必须立足国内,增加国内木材产量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才是解决我国浆纸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