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告别“白沫黑水”重污染,大力打造现代“绿色纸业”——上海造纸业正在重塑一度失色的中国“纸业大市”桂冠。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造纸的发源地,也曾是全国造纸品种、产量和输出量均名列前茅的“造纸大市”。但是,传统造纸业一直存在严重的“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在“九五”和“十五”期间,上海造纸业积极贯彻结构调整的方针,对整个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对环线内所有造纸厂坚决实行“关停并转”。
经历了一番痛苦的“脱胎换骨”,一度沉寂的上海造纸业近年来在更高的水平上创造新的辉煌。据市纸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孙昌玲日前向记者介绍,上海造纸业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批老厂投巨资引进先进设备,或者与国际纸业巨头合作,改造成了专业生产高档生活、包装等用纸的现代纸厂。另一方面,近年来建成或正在筹建的一批新造纸企业,普遍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原子能同位素自动检测、废水生化密封循环处理等高新科技,从而使上海造纸业逐渐摆脱了“污染大户”老角色,日益呈现出三重悦目的“绿色”:
一是积极利用废纸替代木浆造纸,为减少地球森林、湿地资源的总负荷作出贡献。目前全行业废纸浆利用率已经达到76%的国内先进水平,“十一五”末将向85%左右的国际一流水平靠拢。二是不断压低能源、资源消耗。至2004年底,上海纸业的万元GDP综合能耗已达到1.0吨标准煤左右,“十一五”期间将逐步向0.7吨标准煤的先进水平靠拢。三是在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总量的前提下全面加强综合利用。譬如,目前上海废纸造纸过程中每年产生废渣污泥约20万吨,过去多数采取填埋处置,少数采用焚烧技术处置。现在,几家主要纸厂的废渣污泥,都被集中到一条大型的复合填充剂生产线,经过一系列新型工艺,“变身”为一种灰色粉末,成为制造防撞栏杆、防水卷材、建筑模板、大棚支架的重要原料。
上海造纸业的总体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据介绍,“十一五”期间上海至少有五大现代型造纸项目要上马。它们分别是上海诺斯克纸业有限公司的33万吨新闻纸项目、金奉源(上海)纸业有限公司的41万吨食品卡纸项目、上海中隆纸业有限公司35万吨牛皮箱纸板项目和上海东冠纸业有限公司、潜利工业有限公司分别为4万吨、6万吨的生活用纸项目。这五个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按计划将在2010年前全部竣工投产。届时,加上现有企业,上海市各类纸张纸板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206.8万吨,比“十五”末增长1.7倍;全市造纸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将超过93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9倍。
百万吨废纸八成流向外地
据上海纸业协会统计,本市的造纸企业已经形成了以废纸为原料的基本状况,废纸浆利用率达到76.63%。
其中,上海新闻纸生产100%采用废纸原料,但这些废纸全部由国外进口;箱板纸、瓦楞纸,以及部分生活用纸企业,也基本以废纸为原料,以国内废纸为主;文化用纸和高档卡纸原料全部采用废纸,其中大部分为进口。
上海目前的废纸浆利用率虽然达到76.63%,但上海造纸企业使用本地废纸制浆所占比重还不到一半。主要原因是,目前上海的废纸回收率仅为50%左右;而且,本市百万吨废纸中约80%流向了外地。而数量不足只是一方面的问题,市内回收的废纸质量参差、品种杂乱,是严重制约国内废纸广泛应用的关键,这迫使一些主要纸厂不得不依靠进口纸作为生产原料,消耗了大量外汇。
■背景报道
回收废纸的生态经济价值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好纸,可节约3立方米木材(相当于少砍17棵成年大树)、1吨标准煤、200立方的水、600度电。此外,又可以减少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空间和约100立方污水和大量废气。如果全国每年1400万吨废纸能够回收利用,就可以生产1120万吨好纸,少砍2.38亿棵大树,节省4200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
按照一般规律,生活用纸市场消耗量增长与GDP增长速度保持一致,到2010年,上海每年生活用纸的消耗量将达到22万吨,如果实现其中30%由回收废纸浆为原料生产的话,每年将可以为国家节约140万棵成年树木,节省3.5万亩土地,几乎相当于六个黄浦区的占地面积。
根据上海市“十一五”规划预测,到2010年上海纸张的总消费量将达到人均160公斤左右,全市纸消费总量超过300万吨。如能使废纸利用率提高几个百分点,那么上海造纸工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