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泉州晋江企业科研博士后工作站金福江博士
“本不离兜,笔不离手。”用在金福江身上一点不假。和金福江见面只有短短的两个多小时,采访结束已到午饭时间,金博士说他还得赶回华侨大学准备下午的工作。这个从浙江大学控制系———中国最好的控制工程专业走出来的博士生,晋江博士后站的博士后、华侨大学的副教授,5年间正是靠着这种过人的敬业精神,7篇论文被收入《美国工程文献索引》(EI)旗下,1篇进入《科学引文索引》(SCI),5篇留在《科学技术会议索引》(ISTP)。
2小时内决定来泉
“上午9点到晋江,苏军副局长已经在办公室等候。10点,优兰发纸业的柯总经理赶到。11点,领导的热情和晋江的前景让我有了留在晋江的决心。”两小时与金福江12年的求学经历相比,实在有些渺小仓促。但金福江并不是个草率的人。当时,宝钢、万象、清华大学博士后站和德国的一家博士后站同时向金福江发出邀请。他足足犹豫了半年也没作出决定。金福江说,他在两小时内决定到晋江。领导的个人魅力和泉州的工业化前景最让他动心。
2002年7月金福江来到晋江,博士后站和企业为他提供了和总经理一样大小的独立办公室、宽敞的住房套间和不菲的薪水。4年后,妻子在华侨大学读博士,儿子在泉州上小学。他是晋江博士后科研站的主力,福建百千人才工程的一员,并担任数项福建科技重点项目的科研任务。
每天工作15小时
早晨7点起床工作,晚上零点收工回家。午饭和晚饭各腾出半小时。这基本就是金福江一天的生活规律。大部分时候,金福江的工作时间都保持在15-16小时。36岁是开始收获并享受美好家庭生活的时节,但对于全身投入科研工作的金福江博士来说,却是奢侈的,他几乎省去了所有娱乐活动。
金福江说,2003年6月的“造纸生产信息继承制造系统”研究给了自己极大考验。在调试设备的两个月里,金福江最长曾半个月不走出工厂大门,上万个碎程序都是他一个人分解调试的。
金福江说,这是他独立主持的第一个项目,前后两年时间,该系统终于在公司投用。通过对纸张定量、水分等参数的精确控制,为企业带来每年200万元的综合效益。他说明年他亲自负责的另一项福建科技计划开发项目———中小包装企业CIMS信息系统将诞生。
博士后站为企业牵线搭桥
优兰发的企业代表坦言,正是靠着晋江博士后工作站的牵线搭台,优兰发才能找到像金博士这样的高尖端人才。
事实上,晋江博士后工作站只是我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一个亮点。泉州人事局主任科员李阿华表示,泉州是民营和“三资”企业的聚集地,博士们对企业不了解,对能否施展抱负存在不少疑虑。政府及时介入,无疑给企业和博士搭建了沟通、交流、理解、信任的平台,吃下一颗“定心丸”。·本报记者林绿波通讯员李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