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污水治理的最后防线,污水处理厂既承担着对工业点源污染的再次清理,也承担着城市生活污水的最终治理。如果它也超标排放,危害之大不言而喻。
日前,安徽省环境保护局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监察通知,对沿淮流域安徽段18家涉嫌非法排污的企业进行了核查。结果出乎意料,安徽丰原集团又有2家企业存在非法排污行为。随后,安徽省环保局和蚌埠市环保局依据有关法规分别对丰原集团给予了相应的处罚。
非法排污依旧
今年3月,国家环保局派出检查组,对安徽沿淮流域的污染情况进行了暗查,并对部分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检查。4月份,国家环保局依据查明的有关数据,对安徽省环保局发出“监察通知”,要求对18家涉嫌非法排污的企业进行核查和处理。在国家环保局提供的18家涉嫌违法排污的企业名单里,丰原集团有4家企业“入围”,并依次位列前4名,具体为:丰原生物化学股份公司有超标排污嫌疑;丰原燃料酒精有限公司违反“三同时”、违法生产、超标排污;丰原集团复合肥厂超标排污;蚌埠第一污水处理厂(隶属丰原集团)有超标排污嫌疑。
根据通知要求,安徽省环保局对包括丰原集团在内的18家涉嫌违法排污的企业进行了核查。结果排除了丰原生物化学股份公司和丰原集团复合肥厂超标排污的嫌疑,但对丰原燃料酒精有限公司和第一污水处理厂的超标排污事实予以确认,并给予了相应处罚。据安徽省环保局监察一室的张处长介绍,对丰原燃料酒精有限公司的违法排污行为,蚌埠市环保局给予10万元的罚款,安徽省环保局直接征收1月9日至3月31日的排污费90万元,并将其每天600吨的生产量限产为300吨;对第一污水处理厂“有时超标、有时达标”的行为,责令其加强管理,并在围墙外边修建检测口,便于取样监察,同时征收3月、4月份的超标排污费。
污水处理厂也超标排污,着实让人吃惊!5月10日记者来到蚌埠市,实地查看了第一污水处理厂。它紧邻丰原集团,与丰原集团的相关企业有的是“肩靠肩”,有的是“隔路相望”。而它的排水口外人是难以找到的,在知情人的“点拨”下,记者才搞清它的“流程图”:它首先通过地下涵洞把水排到蚌埠席家沟排涝站,再从排涝站排往淮河。而排涝站是个独立的院落,看不出它和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关联。在排涝站的排水池边,工作人员指着距地面5米左右的涵洞说,这就是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口。记者看到,从涵洞排出的水呈黄褐色,水流湍急。一位从事多年水利工作的同志看着排水口摇头叹息。他告诉记者,作为城市污水治理的最后防线,污水处理厂既承担着对工业点源污染的再次清理,也承担着城市生活污水的最终治理。如果它也超标排放,危害之大不言而喻,如此下去,淮河水要等到哪一年才能变清!
淮河水还能变清吗?这是当地老百姓共同的忧虑。国家环保局的暗查结果也证实,他们的忧虑不是杞人忧天,淮河治污依然不容乐观。涡河和沙颖河流域企业违法排污情况严重,超标排污情况较为普遍,部分排污企业存在偷排偷放问题,一些小造纸企业排污反弹。
缘何“屡查屡犯”
安徽丰原集团近几年发展迅猛,经济效益突出,年产值在70亿元左右,是安徽省重点企业集团。但伴随丰原集团快速成长,污染问题一直饱受诟病:2004年被中华环保世纪行的电视记者拍到“偷排暗排、超标排污”;2005年,国家环保局通报批评沿淮4省52家违法排污企业的名单中,丰原集团赫然在列;今年,丰原集团又有2家企业非法排污。明年又会如何?谁又知道呢!
在丰原集团外围采访期间,深受其害的当地居民把记者当成了“环保官员”,牢骚满腹地问记者:“年年都有检查,为什么就不能彻底解决呢?”对此,记者无言以对。但有关环保方面的人士给出了答案,“利益驱动,地方保护,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污染难以根治的三大原因。他分析说,各级环保部门的人、财、物都由同级人民政府负责,看当地“领导眼色”成为必然,而大企业、知名企业便是当地政府的“掌上明珠”,特别关照又在“情理之中”。安徽省环保局的有关同志抱怨说,基层环保部门的工作确实辛苦,压力也大,完全依法治污还面临着许多难题。这也许是一些污染大户屡屡能“逢凶化吉”的深层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