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中国报协电子技术进步委员会、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数字报刊”暨跨媒体出版系统研讨会于2006年6月5日—8日在杭州花港海航度假酒店举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太原新闻网、杭州日报等60余家报社、新闻网站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北大方正集团副总裁郑伟致欢迎辞。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信息技术处处长楼险峰先生做了题为“数字报纸的研发背景与价值分析”的报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俞振伟教授做了“面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报业面临什么?”的主题演讲。文新集团李新先生做题为“新技术的发展”的报告。中国报协电子技术进步委员会会长做了总结发言。会上,主办方、学者以及各报社共同探讨了中国报业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和技术转型。
一、 互联网时代报纸的生存法则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报纸是否将要消亡的讨论非常热烈。消亡论最早由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尔普·迈尔提出,他说:“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建明发表《报纸消亡与媒介市场激变》一文说,报纸衰败引起的媒体变局将在3-5年内遭遇风暴,一切媒体都会在报纸消亡中重新洗牌。文章说,报纸消亡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中国报业面临一场生死抉择,不可能逃脱报业崩溃的趋势。目前报业遇到的困境不是短暂的、单因素的,更不是意外因素造成的,而是不同形态的媒体生死决斗的结果,这本身就包含一种理性。报纸在网络媒体的大兵压境下,无法起死回生,总有一天要束手待毙。他特别强调报纸是否消亡取决于广告。在互联网占有一定数量受众时(约为一个国家全体受众的40%),就会有50%的广告额流向互联网,加上街头荧屏和交通工具里移动电视的兴起,纸媒体的广告收入将急剧减少。尤其令传统报人难以接受的是,他在列出了报纸消亡的时间表,“报纸的相互兼并和大量倒闭将于2015年左右在我国出现,这是报界的动荡时期,致使2020年前后全部中等以下城市仅有一家报纸。再经过10-15年时间,全国报纸进入消亡期,除少数深度报道的报纸,所有依存市场的报纸都会不见踪迹。”
如同任何公共议题一样,很快形成两派意见。传统报人很少有人赞同“消亡论”并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周鸿峰在《评“报纸消亡论”》一文中说,“广播出现以后,就有人提出,广播将会替代报纸,但是,广播并没有把报纸打倒;电视出现以后,电视代替报纸的论调又进入了一个‘高潮’,但是,电视也没有把报纸打倒。”而网络替代报纸也只能是想象而已,并不会出现。一位博士生在和刘建明先生进行报纸消亡的对话时表示,他说报纸消亡说怀疑态度。他说,“1996年我国开始出现互联网,发展速度非常快,可是从1996年开始报纸也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10年间,我国出现了都市报、生活报、专业报,没有晚报的中等以上城市也先后创刊了晚报,全国报业每年平均创造5百多亿的产值。”
无论“报纸消亡论”是否合理,2005年我国报纸效益下滑用“惨烈”形容却并不为过。据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对各地报社和报业集团抽样统计公布的材料显示,国内报业集团上半年广告实际收入平均下跌10%~30%,跌幅在40%以上的为数不少。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估计,排在前十位的报纸2005年大概只有一两家有所例外,其他都出现负增长态势。更出人意料的是,一向被业界供认广告收入身居国内峰巅的《北京青年报》,截至2005年6月底,上半年净利润仅有17万元,较去年同期的6630.9万元大降99.7%;营业收入总计3.6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138亿元下跌了28.32%。这组数字可能还有出入,但北青报收益的顿挫显示,以高成本维持微弱盈利是我国报纸经营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网络是死敌,还是拯救者?
“网络”是传统报纸的死敌吗?这个问题曾让传统报业巨头们困惑、惶恐。毕竟新浪等新闻门户的强势崛起吸引了一大部分报纸读者。不过,现在他们开始了这一问题的反向思考:网络应该成为传统报纸的新载体。作为报业信息化的有力推动者,方正电子公司与这些行业领导者们的观点不谋而合。
2006年4月,在安徽召开的“十一五”报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传达了报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信息化建设目标。中国报业迎来了: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新一轮媒体发展和报业技术转型。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报纸面临读者的流失,广告发布及信息发布平台面临被互联网及其它多种媒体瓜分挤占的局面,报业广告收入显著下降。曾经的媒体巨头正面临着一场来自互联网的变革和威胁。套用狄更斯的话说,变革时代既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机遇往往就存在于危机之中。人民日报(www.people.com.cn),浙江日报(www.zjdaily.com.cn)等报社在方正集团的技术支持下,首先尝试将传统报业与网络技术融合。目前,这些报社实现了完美的数字报纸互联网发布,既保留了报纸的精美版式和全部内容(包括广告),又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版面、栏目、标题等多种导航和检索手段,方便读者的阅读和浏览,被认为开创了传统平面报纸新的互联网表现形式和阅读传播形式,加速了报刊在互联网上的数字化进程。新的互联网数字报纸一方面为报社实现网上报纸发行、内容增值服务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为纸质报纸广告和互联网广告的互动经营提供了手段,为平面报纸与互联网的结合尝试了一种全新完美形式,成为报业向“数字媒体”迈进的助推器。
三、研讨会上的思考
在研讨会上,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领导表示,报业一定要跟现代现代科技融合才有新的生命力。浙江日报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为了保持报纸的持久赢利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方正的支持。浙江在线管委会主任项宁一说,钱江晚报做了数字报之后,提升了网站在Alex的排名,数字报纸栏目的贡献度从12%上升到16%,在所有栏目中排第一。此外,采用方正的制止报刊解决方案以后节省了人工,编辑人员从原来的5人减少到2人,工作时间从5小时减少到2小时。另外,利用软件中的文章点击量系统,很容易知道每篇文章的受欢迎程度。
随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信息技术处处长楼险峰先生做了题为“数字报纸的研发背景与价值分析”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数字报纸的研发背景,他说,一方面报纸的发行量下降必须从网络找出路;另一方面目前位置网络媒体的新闻整合并不到位,报纸翻版没有做到位。这就为数字报刊大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楼处长说,“三年来我们做得非常艰难,我们一共向方正提了2000多个技术问题,方正也做了最大规模的资源整合。”“我们将服务报业的研发队伍整合为数字媒体事业部,统一资源,协调管理。”北大方正副总裁郑伟补充说。谈到方正最大的优势,楼处长说,“方正的产品之间能实现无缝链接,后端是自动生成的,有生命力。一般的产品也能实现,但后端却是用手工做的。”据他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方正的产品在已经获得了读者、编者、技术同人的认可。
有些人认为,数字报刊技术的实现可以和当年的激光照排相提并论。在楼处长的报告中,他总结出八点数字报纸的初步价值表现:1、实现报纸版面信息的完整展现。版面图像以及PDF生成真正到位,解决开天窗问题,解决广告上网发布的问题。2、简化报纸上网的人工操作。表面节省5个人,实际节省20多人。3、提前数字报纸发布的时间。发布时间前移7到8个小时,可以自主掌控发布时间。4、完全创新的人机交互环境设计。挑战传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快感。5、实现数字资产的标准化管理。避免数字资产遗失,减少误差,数据准确、齐全,实现历史报刊数据的标准化管理。6、兼容各类检索技术、语音技术和统计技术。实现标准化的报刊数据描述与管理,实现与各类关联软件的良好衔接,体现开放性。7、准确提供考核与稿酬发放所需数据。现稿件条目数据的自动生成,为采编人员业绩考核与稿费发放提供准确的数据。8、实现高效率的跨媒体信息交流。实现与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兄弟报刊的跨媒体信息交流,提升重要信息的传播强度。
此外,他还提到了数字报纸的内在推动力,并展望了数字报纸的未来发展空间。(具体内容可参阅PPT)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数字报纸。
俞振伟教授在“面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报业面临什么?”的主题演讲中,首先提出了三个系列思考“报业衰退不可避免?机遇在哪里?我们需要什么帮助?”。针对这三个问题,他做了深入的分析。他说,2005年是中国报业的一个拐点,这一年,新媒体异军突起,报纸读者流失,广告收入大幅度下滑。要扭转这一趋势,必须寻找网络资源。他指出,传统纸质媒体,以新闻内容为本位,“数字报纸”,要以原创内容和信息增值服务为本位。他举了华尔街日报的例子。华尔街日报每年发行80万份,总收入1.5亿美元,在线订阅已超过印刷版发行收入。最后,他介绍了国内外数字报纸的案例,包括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广州日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中文版、密苏里人报等数字报纸。尤其着重介绍了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办的《密苏里人报》,希望它的版式设计、营利模式对国内的数字报纸带来一些启示。
在下午的会议中,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数字媒体事业部的陈凯先生介绍了方正“翔宇”网站内容管理系统,陈宁先生介绍了方正“天骄”视音频点播系统。华为3COM公司、HP中国公司介绍了其支持方正数字报纸系统的硬件产品。
在自由讨论阶段,众多报社都表示目前正在考虑推出数字报纸,他们最关心的是数字报纸的营利模式。楼险峰处长针对这一疑问做了详尽的解答,他说,“报纸上的广告都是平面的,对读者的吸引力不够,而在数字报刊上可以实现跨媒体的广告制作,比如插入FLASH等等。这样对读者的吸引力就大了,客户就愿意投。”他举了一个例子说,“钱江晚报发行每年要贴几千万,而如果采用数字报纸发行的话,成本几乎为0,哪怕定价一块钱,这一块钱就是净利润。”他提了一个设想,“还有一点,在报纸上做广告,两行字30块钱,在数字报刊上,我们可以给他做两三百个字,收费更低一点,存在一个星期。我们只要将报纸上的10%左右的客户转化为既做报纸又做数字报纸,那就是一笔相当大的数字。”不过,他也表示,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数字报纸的呈现效果做得更好。
一位报社负责人提出,据说统计网络广告额也才3、40亿左右,而报纸的广告额远远不止这个数。楼处长表示,这是因为统计有问题,在统计上他只能统计显性的广告费,很多隐性的费用没有统计在内。我就说网络广告至少有3、4千亿的规模。比如我要买HP的产品,我会去HP.com查,清清楚楚。这个不好衡量,但数量肯定不低,这也相当于减少了报纸的广告收入。
一位社长问,“数字报刊上了,肯定会影响我的报纸收入呀?”楼处长幽默地表示“有影响才是对的,否则我们在这里就是瞎折腾了。其实,总的广告受众并没有减少呀,只不是是转换了阅读方式,从报纸转向数字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