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麦收季节,八百里秦川金灿灿的麦秆随处可见,在不少农民眼中,这可是能带来收入的好东西——分布在渭河流域的大大小小的造纸企业都贪婪地张着嘴准备吞下秸秆吐出纸张赚取利润。这一过程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让环境不堪重负。据省环保局的一项调研显示:因我省造纸企业主要集中在渭河流域,2004年我省渭河流域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0%以上都是来自造纸工业,其废水排放总量超过2亿吨,成为渭河最大的工业污染源。
省造纸协会会长张稚辉说,我省造纸业原料资源单一,一次造纸纤维原料(除废纸以外的造纸纤维原料)中麦草浆占90%以上,其余的为外购木浆和棉秆等制浆原料。由于我省林木资源不足,省内自制造纸木浆几乎为零。麦秸秆纤维短,杂细胞多,硅含量高,在制浆过程中使用化学手段污染大,排放的黑液难以治理。现在,对于麦秆制浆造纸最可靠的治污工艺是上正规的碱回收装置,但安装该装置费用高,年产5万吨的造纸企业要上这样一套设备,需投资近6000万元,而我省的造纸企业大都是小企业,往往拿不出大量的资金,这就成了横在我省造纸工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道“槛”。
我省环保部门对造纸工业带来的污染,提出了一系列具体防治措施,不断提升环保“门槛”,逐步提高造纸企业准入条件。早在1996年,我省开展了关停严重破坏环境的“十五小”企业和“一控双达标”行动,年生产能力5000吨以下的造纸企业被全部关闭。到2000年,全省造纸企业由1995年的728家缩减到了250家左右。2002年10月,省环保局和省经贸委联合发文,要求在2004年底前关闭年产能力在1.7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和年产能力在1万吨以下的废纸造纸企业。各地依据这一规定又关闭了100多家造纸企业。眼下,根据《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06年底以前,3.4万吨以下的全化学和半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必须全部关闭。3.4万吨以上的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必须在2006年底前开始建设正规碱回收装置,2007年底前建成并经省环保部门验收投入运行,否则予以关停。
对此,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韩登新说,执行《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无疑是对我省造纸企业再一次提高环保的准入“门槛”,许多小企业将无法迈过这一“门槛”,从此被淘汰出局。我省造纸工业也将重新“洗牌”。
那么,我省本来弱小的造纸工业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张稚辉介绍说,我省造纸工业发展缓慢,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普遍小,资金不足,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企业间相互倾轧、单纯压价竞争等现象比较严重,这就导致造纸企业难以健康成长,规模较大的造纸企业难以诞生,现在我省还没有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的造纸企业,而目前世界造纸企业的平均规模已近10万吨,与沿海和中部省份的造纸工业相比差距也很大。通过执行《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许多小造纸企业没有财力建正规碱回收装置,必然退出市场,其空出的市场份额,必将由一些实力较强的造纸企业来填补,这对于我省造纸工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目前,我省已有6家规模较大的麦草制浆造纸企业建了碱回收系统,这6家造纸企业分别是汉兴、奥辉、法门寺、东方、兴包、蔡伦。这些企业在下一步的竞争中将获得主动。
一些造纸企业的负责人认为,环保“门槛”的逐日提高,也使造纸企业必须注重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档次,积极发展直接从省外乃至国外购买的商品浆生产无污染的特种纸。韩登新说,作为轻工行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我省造纸工业必须在新、特方面谋求发展。陕西省内与造纸有关的科研设计单位不少,也有不少这方面的科研成果,如陕西科技大学造纸工程学院研发的“乙醇法制浆”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高性能芳沦绝缘纸”也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等待与有关企业合作,将这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西安造纸机械厂的APMP制浆技术设备已进入了市场,因其污染小、易治理而受到市场欢迎。另外,我省目前在渭南地区的造纸用速生杨栽种面积在逐步扩大,若干年后将为我省造纸工业提供造纸木材纤维,缓解制浆原料紧张、单一的现状。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因素,就能最终使我省造纸工业在摘掉污染大户的“帽子”后健康发展、稳步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