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绩很大差距不小
1.成绩很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书刊印刷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书刊印刷企业已经超过5000家。印刷能力大大提高。近10年我国正式出版图书由3.1万种增加到14.18万种,1999年总印数73.16亿册;期刊出3100种增加到8187种,1999年总印数28.46亿册。从印刷总量看,我国已经成为印刷大国。印刷技术已经由“铅与火”发展到“光与电”,装备更新加快,不断采用新技术,世界上主要的先进印刷工艺和设备,在我国都有应用。尽管如此,我国的书刊印刷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新世纪刚开始,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高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们还必须作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赶上时代发展要求,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
2.主要差距。书刊印刷行业的总体差距是:一般印刷能力过剩,高档精细印刷能力不足,效益欠佳。具体表现在:
(1)人均印刷品占有量太少。我国书刊印刷从总量看已居世界前列,但从人均看我国还相当落后。据统计,我国印刷品的年人均消费额为3-4美元,而日本为470美元,美国为316美元。我国人均年纸张消费量为5-7公斤,而日本和美国分别为240公斤和340公斤。
(2)印刷市场供求失衡。印刷能力过剩,高档精细印刷能力不足,企业效益欠佳。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印刷企业一直处于谁用、谁建、谁管的自然经济状态。盲目上项目,重复建设,造成印刷市场失衡。据统计,1997-1999年占书刊印刷企业总数20%的两级定点企业,实际完成的书刊印刷量,就接近或达到当年本地区实际出版总量。新闻出版署1999年调查了370家书刊印刷企业,其中90%的企业只能开单班生产,许多企业甚至单班任务都不足。效益下滑,1999年全国1228家国家和省市定点书刊印刷企业,赢利企业774家,亏损454家(占37%),盈亏相抵赢利只有4.05亿元。其它书刊印刷企业就可想而知了。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一般印刷能力过剩,长期任务不足,高档精细印刷能力不足,质量要求严,利润高的任务,又印不了。
(3)印刷装备落后。书刊印刷企业印前设备基本上仍然是传统的制版设备,效率低,质量差。印刷设备方面,据1999年全国1182家书刊定点企业统计,单张纸胶印机中,四色及以上的多色机占全部单张纸胶印机的14.7%;高效的卷筒纸胶印机只占全部胶印机的14%。定点企业尚且如此,其他企业就可想而知了。可见书刊印刷企业还在大量使用低效率的单张纸单、双色机和落后的01S机,甚至,有的地方还在使用落后的铅印设备。高效装订设备很少,不少装订企业还存在大量手工操作。与先进国家先进印刷企业差距很大。设备的落后,使产品质量、效率、效益都较差,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
(4)工艺落后。当前大部分印刷企业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工艺方法,只有少数企业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工艺流程。
(5)印刷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
(6)管理落后。大部分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人员素质不适应新的要求。
(7)企业结构不合理。小而全、大而全的企业多,低档次重复建设严重,有强大竞争的人企业和专业化企业太少。
二、面临的新形势
在我们刚刚迈入21世纪的门槛的时候,知识经济、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已摆在面前。这种新形势对我国的出版业,特别是书刊印刷业有巨大的影响。
1.网络对出版特别是书刊印刷发展的影响
A.机遇:
(1)网络的发展给出版印刷业带来新的商机。网络的发展不能凭空而来,它必须依靠传统媒体宣传自己。这就要在报纸、杂志上刊登大量的广告,出版相应的书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出版印刷业的发展。出版印刷业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发展壮大自己。
(2)按需印刷,市场前景广阔。网络的发展为按需印刷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广阔的空间。人门已经习惯了手捧书本的阅读方式,它不受时间、地点、环境、阅读工具、阅读方式的限制。人们往往在网上浏览,找到需要的内容,然后将其打印出来,装订成册。按需印刷在
网上出版和人们阅读习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按需印刷还可以满足个性化印刷的需求,帮助出版商实现“零库存”的梦想,降低成本。因此,按需印刷近年来国内外发展都很快,有专家计算,国内现在每年有15亿元的按需印刷业务量。
(3)利用优质发展自己。无论网络出版还是传统出版,都是内容产业。我国的传统出版机构和部门在拥有内容的资源和客户方面,比网络出版具有明显的优势。问题是缺乏技术和人才,如果能与网络公司联合;将是一种双赢的完美结合。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要,一些有条件的出版印刷集团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设备、人才优势,开展数字资源管理,为无条件的出版印刷企业提供数字资源的管理服务,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网络的发展为国内外的出版印刷界相互渗透,向对方寻求发展空间提供了条件和商机,为了把握好机会,有条件的书刊印刷企业可以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络,开发自己的电子商务客户,做好网上的营销活动,还应该利用有利时机和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在国际印刷市场上,大显身手,发展自己。
B.挑战:
(1)电子媒体出版将挤占部分传统印刷出版市场。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网上出版和相关的电子图书、电子报纸、杂志的发展。由于电子媒体具有及时、互动、信息量大和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发展速度比较快,将挤占部分传统印刷市场,据海德堡公司对全球传统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的发展预测,1995年传统印刷媒体所占市场份额为70%,电子媒体为30%。到2010年,传统印刷媒体按保守的估计将占60%,较激进的估计将占37%,平均约为48%,也就是说电子媒体将占52%。印刷媒体每年增长3.5%,电子媒体每年增长9.5%。我国的情况如何?现在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可以说明。根据统计,1999年我国传统印刷媒体实物量为:报纸2038种,总印数318.38亿份;图书14.18万种,
总印数73.16亿册;期刊8187种,总印数28.46亿册;音像制品1.87亿种,出版数1.76亿盒(张)(见《中国印刷》2000年12期)。另外有关数据显示,包装印刷产值约相当于报纸、图书、杂志印刷产值的总和。根据以上资料估算,电子媒体出版所占比例约为1-2%。可见电子媒体(主要是音像制品)出版在我国出版市场的占有率还是很低的。据专家预测,今后5~10年我国传统印刷媒体出版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电子媒体出版增长速度虽然会高于传统印刷媒体出版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0年,我国出版仍然以传统印刷媒体为主,但是新的印刷媒体的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网络出版给传统印刷媒体出版的冲击。首先是出版流程发生变化,传统出版的流程为:作者——出版社——印刷企业——发行商——零售商——读者购买(阅读)。网上出版流程为:作者——(出版社)——网络平台——读者阅读(下载或打印后阅读)。两者比较可见,网上出版程序简化,印刷企业、发行商、零售商都不存在了。出版社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不但是出版商,还承担制作、发行者的职责。其次,网上出版使按需印刷和印刷“零库存”成为可能。因此,使每本书刊的印刷量减少。据1999年图书印刷方面的统计,每种图书平均印刷量为5.16万册,印刷量在1万本及以下的图书也不少,特别是科技图书。第三,网络出版的发展,将引起出版社和印刷企业的一系列变革。网络出版的发展,迫使传统出版社向网络出版商靠拢,两者相互渗透,逐步形成新的多媒体出版集团,不能适应者将被淘汰。数字化工艺流程的发展,迫使印刷企业变革旧的印刷工艺,其业务范围由传统印刷向多媒体发展,为适应这些变化,印刷企业必须从设备配置、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上进行重大变革。
(3)网络的发展,将使印刷业的竞争加剧。网络无国界无地域的限制,只要硬件相同,任何国家、任何人从网上下载某一作品,没有任何不同。为通过网上出版进入竞争者领域提供了方便,加剧了市场竞争。
2.我国加入WTO对书刊印刷业的影响
(1)机遇;加入WTO,有利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信息和文化产品的需求,从而促进印刷业的发展。另外,加入WTO,进口原、辅材料的关税将降低,使用进口原、辅材料的印刷企业成本将降低,提高企业竞争力。一般说,印刷业增长指数比GDP增长要高1-2个百分点,由于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书刊印刷在未来的10年间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2)挑战:我国即将进入WTO。我国政府承诺,将对外资逐步开放出版市场,加入后一年开放零售,三年开放批发,可以预计加入WTO后,外资进入我国印刷工业市场已成为大势所趋,外企的进入,将以他们雄厚的资金、一流的装备、科学的管理、灵活的经营手段,对我国的印刷企业产生强大的冲击,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将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是第一点。其次,高新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的推进,将对传统的印刷企业,形成新的挑战,加入WTO后这种挑战和冲击将更直接、更严重。第三,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从一般竞争领域的退出,必然使印刷工业企业进行体制和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调整,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将形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使中小企业也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加入WTO将促进这种大调整大改组。
三、企业的对策
在刚刚进入新世纪的时候,面对高新技术和加入WTO的冲击,面对印刷工业的上述形势,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我们的对策。
1.加强战略研究,主动进行调整:在新世纪的头10年,我国的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印刷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新的10年里,国民经济将进行不断的调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当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书刊印刷业也将处于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时期。调整压缩低档过剩印刷能力,势在必行。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加强战略发展研究,研究自己的企业在结
构调整中处于什么位置;在国家、自己的行业、自己的地区处于什么位置;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自己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分析同行竞争者情况和自己在竞争者中处于什么位置;深入思考高新技术发展和应用、改革的深入、政企分开、行业行政壁垒的逐步消除、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发展,对企业有什么影响等等。对自己的企业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应该实事求是地作出判断。只有发展战略研究清楚了,才能有明
确的发展方向。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主动地进行结构调整和产品调整,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企业适合也能够做大做强,就把它做大做强,有的企业适合形成小而专,在某方面形成自己的特长,建成在同行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同样可以很好的发展。
2.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提高自身竞争力: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机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加速机制、体制创新,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制、营销体制和各种规章制度,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加强科学管理,苦练内功,提高企业竞争力。
3.坚特技术进步不断创新:印刷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给印刷业带来革命性变化,企业应该坚持技术进步和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企业,注意有利于环保和资源再利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主动淘汰落后工艺。但是,任何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是有一定条件的,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精心选择适合自己企业条件又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并不断改进。发展和创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我国疆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显然不可能同时都上高新技术。但坚持技术进步,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强和扩大对外合作,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加强新产品开发,特别是高档产品的开发,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强化传统印刷媒体竞争力的同时,使企业向媒体加工厂的方向发展,可以接受多种电子文件或数字信息。不仅出版传统印刷品,同时,出版网络产品、电子图书、光盘、多媒体出版物等。
4.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支强人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任何事情都需要人去掌握,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需要通过培训、招聘、选拔,建立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准与操作技能的实际操作人才队伍,一支知识与经验兼备的工艺技术人才队伍,为书刊印刷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书刊印刷厂的设备改造
1996-2010年前我国印刷工业的发展方针是:“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对于书刊印刷厂来说,前三句话指明了其发展方向。根据市场发展,“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高质量、价格低、服务优”已经成为基本趋势的特点,印刷厂今后技术改造的基本原则是:按照整个工艺流程数字化的发展方向,采用先进、高产装备,提高效率和印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企业竞争力。
1.印前设备的改造;总的讲,整个印刷工艺是向着数字、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真正的数字、网络化是首先从印前设备开始的。国外已经有了较大发展,而我国则刚刚起步。我国目前基本上仍然是传统的模拟工艺流程,除少数在强大实力的印刷厂可以一步达到以直接制版(CTP)为中心的全数字化工艺流程外,恐怕大多数企业要经过模拟和数字混合工艺流程的过渡阶段,这样更符合大多数印刷厂的经济、技术力量的实际。因此,具有较强实力的书刊印刷厂首先要提高、完善彩色桌面系统,逐步推广直接制版系统。在推广直接制版系统时,也要注意自己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在手动、半自动、全自动设备中谨慎选择。同时,要谨慎选择有关的配套设备。如扫描仪、数字打样机、输出输入设备、RIP等。对于那些相对实力较弱的小型企业,则应该谨慎抉择,是转变成具有较强实力的制版专业化企业,还是转变成具有较强实力的专门的印刷厂。如果是后者,印前则采用社会化协作方式。小而全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传统的由印刷企业统包完成的
印前处理业务正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出版社、广告公司或一些个人设计工作室,有较高印前制作水平的大型印刷企业,要注意管理上的专业化和业务范围的延伸,必要时可发展成专业化的设计制作公司。当然,以转让、联合、租赁、承包等方式与出版社、广告公司合作开发与利用企业的印前设备资源,对有的书刊印刷企业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2.印刷设备的改造:根据我国书刊印刷已经基本普及了胶印的现状,书刊印刷设备仍然主要发展高效率、高质量的多色胶印机。
(1)对实力较强的大型综合性印刷厂而言,应该坚决地淘汰以单张纸单双色胶印机为主的印刷工艺,形成以卷筒纸胶印机为主的,单张纸胶印机为辅的新的印刷工艺。这样才能大大地提高效率和质量。目前国产的卷筒纸单双色胶印机已经过关,完全可以满足印刷要求。书刊用的卷筒纸四色胶印机也已经基本过关,可以满足一般印刷要求,高档彩色图书、高档期刊所需的商业用卷筒纸多色胶印机,北人集团公
司已经研制成功,在印刷厂试用中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大型综合书刊印刷厂里,只有卷筒纸胶印机成为主力军,才有可能彻底改变目前的低效率、高成本、周期长、效益差的被动局面。当然配备必要的单张纸胶印机也是必要的。主要用于零头印刷和少量的补印或最小要求很高的封面印刷。
(2)对中型的书刊印刷厂来说,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发展方向和设备的配置。如果可以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发展成为有较强实力的综合书刊印刷厂,可以按上述实力较强的大型综合印刷厂的原则去改造。如果可以发展为专门的期刊印刷厂或以图书为主的印刷厂,则应按其主要方向改造设备。以期刊为主的,特别是以彩色期刊为主的印刷厂,应以配备多色卷筒纸胶印机为主。如果以图书为主,在品种多、批量小的情况下,应配备单张纸双面胶印机为主,适当配备卷筒纸胶印机和单张纸胶印机。在品种较少、相对量较大的情况下,应以配备卷筒纸胶印机为主,适当配备单张纸双面胶印机和单张纸胶印机。
(3)对小型书刊印刷厂而言,除了特殊需要外,应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按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不同的设备改造。如果需要继续存在,应该以配备单张纸的双面胶印机为主。
(4)合理配置国产和进口设备。在进行设备改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如何处理好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的关系的问题。就书刊印刷来说,国产的胶印机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目前只有高档的卷筒纸商业多色胶印机和高档单张纸胶印机还需要部分进口。在配置原则上,我认为,除小数印刷高档精细印品特殊需要,可以配备少量的进口设备。一般书刊印刷厂不需要配备进口设备。
3.印后设备的改造:印后加工水平是书刊印刷厂市场竞争力的坚强后盾。仅靠内文印制质量揽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目前书刊印刷厂的印后加工设备总体上比较落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是半机械化生产和手工生产并存。需要在技术改造上下功夫。
(1)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印刷厂或较大专业装订厂。应该配备高效率、高质量、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和/或联动线。如折页机、配页机、骑马订裁切联动线、平装胶订(锁线)机或联动线、精装胶订(锁线)机或联动线、三面切书机、打包机等。高水平的印后加工,眼前盈利的空间可能不大,但相关效益决不可低估。
(2)中型综合印刷厂或中等专业装订厂。基本上应该按上述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印刷厂配备印后设备。但由于资金、技术等实力较差,可以先配备自动化程度、效率较高,质量较好的单机或联动机,逐步向联动线过渡。
(3)小型印刷厂或小型专业装订厂。首先采用半自动、自动的单机,解放手工劳动。逐步向自动化程度较高、效率较高的单机和联动机发展,当然,手工精装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从企业现有条件看,目前放弃这块还不大现实。
(4)国产和进口设备。目前国产设备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只有极少数有特殊需要或国内还属空白的产品需要进口。
4.关于整个印刷厂数字、网络化问题。为了提高印刷全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人们希望有一种能把印前、印刷、印后全印刷过程控制起来的统一文件。由于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这种可能。即在印刷全过程中实行计算机集成生产技术(CIM)管理。为了实现CIM,于是便形成了目前已有几十家印前、印刷、印后著名厂商参加的CIP3(Intel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Integration of Prepress, Press and
Postpress)组织。该组织开发和执行一种新的数据格式。这种格式可以用于印刷全过程,其文件为PPF(Print production
Format)。2000年前后在CIP3基础上又发展成为CIP4组织,其文件为JDF。这些文件目前基本上涵盖了印前、印刷所需的数据并正在向印后发展。这些文件逐步成为印刷行业的标准并被印刷行业和印刷设备行业所接受。这一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因为,整个生产过程共同使用这
些数据,使控制印刷的数据流动起来,既保证了质量又提高了生产率,并且大大减少了印刷过程各种设置所需工作量,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印刷过程联网,不但对印刷工艺、企业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印刷设备的选用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即在购买印刷设备时,应注意企业将要购买的设备能不能接受这些文件,是否有开放的接口,能否适应今后发展需要等。
五、几点建议
1.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目前印刷厂的建设基本上还是谁用、谁建、谁管的自然经济状态。因此低档次重复建设严重,造成书刊印刷高档印刷能力不足,低档印刷能力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应该包括全国及各地区的大、中、小印刷厂的布局、印刷能力、设备配置、技术进步发展纲要等等。凡不符合规划的不能建设,并逐步地进行撤并、转行。
2.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步伐。根据统一规划的要求,采取切实步骤,整顿印刷市场。调整、压缩低档过剩的印刷能力。发展高效、高档印刷能力。通过资产重组、市场竞争、联合、撤并。转行等解决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坚决关停工艺、设备落后,效率低、效益差、质量低劣和违法违规的企业。在整顿印刷厂的同时净化印刷市场,建立公平竞争、经营规范、健康有序的印刷市场。在此基础上,采取像纺织工业压绽那样的坚决措施,强制淘汰落后设备、落后工艺,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步伐。
3.加强协调促进发展。书刊印刷厂目前的困境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由企业自身的问题,需由企业苦练内功,增强竞争力去解决。外部原因,需要由有关部门加强协调解决。如设备落后的问题,国家应首先限时停产落后设备,再限时淘汰印刷厂的落后设备,通过提高企业效益和政策支持,加速企业设备更新能力。有关税收问题,有关方面应慎重研究解决,更好地兼顾国家和企业的利益。无序竞争问题,应通过市场发育和有关政策限制,逐步解决。国产设备和器材质量有缺陷和不完全过关的问题,应从源头上解决。对那些重点产品和量大面广的产品,应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国家支持,发展经济解决。印刷出版的问题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的综合性的问题。只有有关部
门加强协调,才能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4.鼓励企业拓宽业务范围。鉴于市场供求关系与形势的变化,有关部门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书刊印刷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入包装装潢,商业印刷、快速印刷、报纸印刷、票证印刷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