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高高的烟囱冒着黑烟、乳白色浆状液体跑得正欢……”13日,本报刊出《小造纸厂“洗白”清清河水》,曝光了青白江小造纸厂污染当地环境的情况后,引起省市有关领导关注,省委主要领导已批示有关方面进行调查处理。
从9日开始,本报记者与成都电视台记者一道,对污染情况严重的祥福镇、日新镇的小造纸厂进行暗访。经过三天的调查,记者了解到,在祥福镇竟有20多家新建的无证小造纸厂,而这类纸厂是国家早在1996年就明文规定关闭或暂缓关闭的企业。13日,本报对此情况进行了曝光,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省委主要领导在看了本报报道后,对此情况十分关心,并作了批示,要求有关方面进行调查处理。成都市委、市政府迅速作出反应,10月16日,青白江区工商、环保等6部门出动30多名执法人员对小造纸厂进行整顿。对有证的8家小造纸厂先行停产,进行达标检查,达标后方可生产;对于无证经营的小厂,一律取缔,先由电力部门拉闸断电,后对其设备进行拆除,工商部门还将对其处以最高10000元的罚款。
特别镜头闪回10日,记者亲眼目睹了众多作坊式小纸厂污水横流、乱排乱放的情形,当日下午2时左右,记者来到青白江祥福镇政府要求采访有关人士,却吃了闭门羹。工作人员声称要“请示一下”。很久才回来说,“镇长、书记不在”。然而,没过多久,有两个领导模样的人从镇长办公室里快速溜了出来,进厕所后再也不见踪影。记者只好无功而返。
12日上午,记者为此赶到成都市某局反映情况并查找相关法规,经该局宣传部门联系后,却被几个部门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连要个资料都不能如愿。
采访中该区环保局监理所一负责人的态度让人不解。说起小纸厂,他表示,“污染不重嘛”,同时,还“痛心”地说,“这些厂啊,少则投资几万、几十万啊,如果一下关了,于心不忍啊!”这位官员甚至还援引当地某些干部平日的“训话”说,“这些厂不仅一年能创造收入达几百万,还能解决四五百人就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嘛!”至于“处置”问题,他认为,“先污染后治理”还是可以的、可行的。(2001年10月18日
天府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