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8月20日专电(记者张泽远 曹志恒)就像使用纸张时代必须要有造纸厂一样,考古专家推测,我国在使用简牍的时代,也有大量制造简牍的机构,类似于现在的造纸厂。
在位于甘肃敦煌以南62公里的悬泉置古遗址,考古专家于1992年发掘出了35000多枚汉简。最近记者了解到,有关的考古报告即将完成。主持这项考古工作的国际简牍学会会长
何双全说,出土的所有简牍中,有文字的简牍只有23000多枚,其他类似于没有写字的“空白稿纸”有11000多枚。
“大量有字和无字汉简的出土,说明在简牍大量使用的年代,也应该有专门生产空白简牍的机构,这类似于纸时代的造纸厂。”何双全说。
在悬泉置发掘出的简是木头做的,其中一部分是由胡杨、红柳等沙生树种做的,显然这些汉简是当地出产的。此外还有不少松木、竹子材料制作的简牍。“松木、竹子汉简显然不是当地产的,要外地运进。这说明,内地专门有加工木简的作坊。”何双全介绍说,简牍时代,正规的四书五经类书的印刷,木简长度应为30-57厘米,宽1厘米;一般的行政公文,木简宽度为1-1.2厘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