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
2006年,新闻纸行业产能大增,增幅达30%以上,大大超过报业消费量8%的增幅,供需产生阶段性不平衡。这一现象必然带来竞争,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与价格上。2006年,规模为5万吨/年以上的企业不超过20家,5万吨/年以下企业若干,产量约40万吨左右。
2005年以前,报社看好进口新闻纸质量,大量采购进口新闻纸。2005年,报社转用价位低的新闻纸,采购小厂生产的新闻纸,每吨能便宜1000元。
从去年年末到今年上半年,报社纷纷采用大型企业生产的新闻纸,其理由是,大企业的产品质量已经能替代进口产品,每吨纸又比进口新闻纸价格低800元左右。这造成我国上半年进口新闻纸量直线下降,仅为0.9万吨。中国报协估计,我国全年进口量不超过2万吨。大企业的纸质量比小厂好,又大幅度降价,已接近小厂最高价。这使小厂失去价格优势,也就失去了竞争力。无疑,报社会弃“小”选“大”。这两项新举措给大型企业带来近40万吨商机。
世界新闻纸价格不断上升,新闻纸的价格由2002年9月的465美元/吨上涨到上个月的675美元/吨,猛涨了45%。这又给大型企业新增产能带来新的销路。2005年,我国全年出口新闻纸为1.98万吨,今年上半年出口新闻纸猛增。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上半年,我国新闻纸出口量为10.5万吨,其中华泰近6万吨,南纸2万吨,广纸2万吨,河北泛亚0.4万吨。我国出口新闻纸中50%到了印度市场。我国出口到印度FOB价格大约为550美元/吨,折合人民币4800元/吨。
报社预测,我国全年出口新闻纸为37万吨。这一数字与东南亚市场需求量基本吻合。国内新闻纸即使承担80美元/吨的运费,出口到日本、韩国、中东等国家,也有利可图。
2006年6月9日,某业内资深人士撰写了新闻纸行业深度报告认为,近三年我国新闻纸净出口量是2006年34万吨,2007年50万吨,2008年41万吨。
一年内新闻纸大幅度降价,12家大型企业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
实力雄厚者迅速增加产能。新闻纸龙头老大华泰在新闻纸行业中竞争力最强,到年底,将具备120万吨规模,产品质量优良,每吨生产成本约3000元,产品始终供不应求。晨鸣新闻纸收入在主业务中只占10%,价格下降对其业绩无大影响,武汉晨鸣仍在满负荷运转。广纸看重低定量纸对报社的吸引力,今年7月在南沙区动工,预计2007年底,将具备75万吨/年的45g/m2低定量新闻纸产能。岳纸一季度新闻纸毛利率已从23%下降到18%左右,利用自产自制浆特点,及时将8号机改产轻涂纸。岳纸综合节水项目全部竣工后,每年将降低生产成本3600万元。另外,岳纸速生林已进入轮伐期,加税后成本将不超过220元/立方米。
在12家大型企业中,还有3家企业困难重重,在今年前几个月基本处于停产与半停产状态,包括江西纸业,黑龙股份和石砚纸业,3家合计产能58万吨。
其实我国人均报纸消费量不到发达国家的1/15,未来报纸出版业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2008年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也会给报业带来新商机。
新闻纸产能急增,未必是坏事,首先,市场优胜劣汰法则的启动,为报社带来质优价廉的新闻纸。另外,我国新闻纸出口创历史新高是好事情。世界产纸大国多是出口量大于进口量。而生产与消费量均具世界第二位的中国纸及纸板进口量一路走高。这不正常。今年我国新闻纸出口量大增,说明新闻纸的质量与成本已与国际水平接近。
当然,我们要使增加的产能销出去,还有很多的困难要解决。首先在内部要价格自律,统一价格对报社。而纸厂自相压价,等于自杀。
国家每年为造纸行业花上千亿美元进口纸及纸板、纸浆、废纸。要改变这一局面,造纸业需要国家政策扶持。现在,造纸业的大型企业不断增加,对环境保护有益。市场优胜劣态法则使落后的企业自然出局,比国家强制关厂效果好。大企业水耗、能耗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大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如对造纸投资力度应加大,对大型造纸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应鼓励多出口的优惠政策,给予更多的融资机会;还要大力支持“林纸一体化”的发展,鼓励企业自办林场,木材价格才能降低,浆厂多了,国产木浆比重将提高,进口浆的数量才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