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森林工业联盟11日表示:去年该国纸张消耗113万吨,回收废纸79.1万吨,回收率达70%,人均回收151公斤,高居世界前列。同日,国内某“富豪榜”揭晓,一位号称身价270亿的“女首富”闪亮登场,在令人羡慕咋舌的同时,其巨富的创造门路同样令人惊叹——据说她也是靠收废纸发家的。
一边是国家环保行为,一边是个人创业成就,两条新闻看似不在“同一等级”,但共同之处却都在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位于北欧的芬兰,森林覆盖率达69%,作为世界上林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每年都有大规模的造纸创汇,而这却并未影响到当地的自然环境与风光。究其原因,对资源“富而不奢”的利用态度、对环保回收的高度重视,绝对功不可没。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这一北欧小国何以在世界经济论坛《2006-2007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位居“榜眼”地位。而那位中国“女首富”,暂且不论“富豪榜”排名的科学与权威性,单就人家独到的眼光,“废纸也能淘真金”,就不愧生财有道。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回收与再生行当就是“收破烂”的,不仅没有丝毫“现代”感,还是进城打工者的“专属行当”;加之与顺手牵羊的“偷井盖”、“盗电缆”等勾当再联系在一起,这“收破烂”就更上不了台面似的。“废物循环、绿色环保”这些理念,国内虽早已在大力宣传。但有些问题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从“微观”上看,一些人认为环保节约显“小气”,排场阔绰才“大气”,靠节约循环那“仨瓜俩枣”又发不了财,所以随着生活条件越发改善,社会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废物回收不仅遭到很多人的白眼鄙夷,“大学生创业收废品”甚至还被当作“奇闻”热炒。
从“宏观”上看,在政绩至上、GDP崇拜下,某些地方领导嘴上虽时常挂着“绿色环保”,可真到了决策“节骨眼儿”,不是将其抛到“九霄云外”,就是又拿出所谓的“顾全大局”、“让位发展”。由此,各种以环境为代价的“自杀发展”屡见不鲜。日前,面对前来检查排污整治的国务院督察组,某地副市长竟公然拍着胸脯“打保票”,睁着眼睛说瞎话,对当地环境恶化毫不在意、对上级敷衍糊弄的态度,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显然,不管是从个人思维角度,还是从地方发展来看,我们对绿色环保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不足,环保经济、环保产业,以及环保的社会效益被大大低估,环境评价体系也远未获得“一票否决权”。
其实,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好比一场马拉松赛,纵然短时间的“冲刺能力”再强也只是昙花一现,真正制胜的关键唯有耐久力与可持续后劲。中国社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为之惊叹的成就。可与此同时,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低循环利用的问题也越发凸显,一些地方的自然环境正受到极大损害,不少资源也呈现紧缺态势。正因如此,如今国家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全力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就是在力求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不科学的发展方式,以实现可持续进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制造”行销世界的今天,这不光是为了中国自身稳步健康的发展,更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
提倡科学发展观,得分清眼前与长远利益。可实际上,所谓的“眼前与长远”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时间差”。比如,一节小小的废旧电池,转瞬就能污染大面积的土壤或水源;只需一两家“污染豺狼”的引入,一个地区的生态就可能遭“灭顶之灾”;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软硬件服务提升、真正本着“绿色发展”态度,有的地方今天拒绝一家污染企业,明天却可能令更多优质投资者慕名前来;再透过环保产业发达的国家与企业的经验,绿色循环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样相当现实可观,而且前景无限!
古语讲:“天时、地利、人和”,自然环境是成功重要的先决条件。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重要目标之一的今天,究竟是“杀鸡取卵”还是“放水养鱼”,还要很高的智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