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01:西安的河水污染非常严重,这很大程度上源于造纸厂的污水排放
图片02:西安市委书孙清云称,我们争取用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来恢复我们的一些环境到过去的“八水绕长安”的盛景
图片03:现在的西安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河里有了鱼,更有不少人在这里垂钓
图片04:陕西省省长袁纯清称,来把能耗降下来,是一个真正地贯彻科学的发展观
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西安的“清水”行动
今天我们来关注西安,早在西汉的时候,西安就有一个美丽的说法叫做“八水绕长安”,意思是说有八条河流绕城而过,这种美景一直持续到建国初期,而现在有一条河流已经彻底消失,其余七条也不同程度的遭到了污染,有的甚至成了排水渠,曾经八水环绕的西安变成了极度缺水的城市。
由污染引发的缺水危机
在西安,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电视资料,市民们拿着水桶排队等待送水车来送生活用水。
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当时为了解决吃水的问题,我们这的很多大学都要提前放假。”
孙清云,西安市委书记,1998年刚到西安工作的时候,孙清云印象最深的就是西安的水。
孙清云:“好多河流没有水,有水的河也都被污染了,一股臭味,水质很差,后来一了解,造纸厂对水的污染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造纸行业是西安最大的污染大户,每年排出的污水中,COD污染物占到全市工业总排污量的70%以上,正是这些污染物,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让西安市几乎所有的河流变得又黑又脏,而西安的水也越来越紧张。
吴秉正:“我小时候,这的水都能喝。”
吴秉正是记者在西安郊区遇到的一个农民,他在星河的河边上住了五十多年,眼看着星河一天天变成这副模样。
吴秉正:“过去是鱼虾满河跑,现在跟厕所的水差不多。”
作为市委书记的孙清云坦承,在发展造纸行业方面,西安前些年确实走了一段弯路。
孙清云:“造纸企业在这里发展,是不太适合西安的这种水资源状况。”
记者:“为什么缺水的西安会有这么多的造纸厂呢?”
孙清云:“因为当时急于发展经济,那么就对经济发展考虑的多一些,对于水资源能不能支撑工业的发展,对水污染这个方面考虑地就少一些了。”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造纸厂的?”
孙清云:“我是98年到西安工作的,从那时候我就开始考虑怎么通过治理造纸厂和治理其他一些污染水资源的企业来改善我们的水资源状况。”
记者:“从关注到行动,您花了多长时间?”
孙清云:“应该是几年的时间,这里边有一个认识问题,有一个制定措施到实施的过程,因为这个问题也是非常不容易解决的。”
从2002年开始,西安开始全面治理污染严重的造纸行业。在西安采访期间,记者就参与这样一项秘密行动。
10月9日晚十点,在西安市环保局会议室里。
“不准许通风报信,手机现在统统上交过来。”
记者参加了一个秘密的小分队,手机在刚才被收走了,还给配备了一把砍刀,还有一个一个自制的水桶,这次的秘密行动就是要检查造纸厂,像这样的秘密行动从2002年起,几乎每周都会进行,有时一周要搞好几次。
记者:“这已经开始有味道了。”
借着手电筒的灯光,他们在偏僻的泥地里不断接近目标,可是突然发现前面的路被挡住了,现在随身带的砍刀可派上了用场,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劈开了一条小路。
记者:“这还真有点惊险啊。”
为了获得最准确的数据,必须把钓竿伸到排污口里边,在小分队其他队员的帮助下记者成功的取到了水样。
记者:“这个水没什么味道,看起来感觉好像差不多,还不错。”
当晚工作了四个小时,共检查了3家造纸厂,环保局的秘密小分队在不同时间,不同的造纸厂排污口进行取样,环保局局长罗亚民经常亲自带队夜查。
罗亚民:“只有抓到这些造纸企业违法排污的事实,政府才能作出关停企业的决定。”
关闭造纸厂是“清水”行动的关键
一方面西安市的水资源已经极度短缺,而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造纸厂还在不断污染和耗费着本来已经稀缺的水资源,随着一条条美丽的河流变成了污水渠,西安市开始思考,也开始了一场与数百家造纸厂的战斗。
吴惠林,中年男子,是记者在西安认识的一个造纸厂老板,因为听说造纸厂投资少,见效快,2002年,他投资建了这家惠宁造纸厂。
记者:“当时你有排污的设备吗?”
吴惠林:“排污设备有。”
虽然有排污设备,但吴惠林告诉记者,这些设备其实只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仅仅是买来对付环保局检查的。
吴惠林:“要达标排放,一天撒药的成本得好几千块钱,就是不撒药,不见得每次都能抓到。”
吴惠林觉得治理污水的成本太高了,所以不惜铤而走险偷排污水,而环保部门却告诉记者,要抓住排污企业,环保局的成本也很高。
罗亚民:“总不能一个企业派上几个人轮番在那守着他,这个成本恐怕也太高了。”
有一家造纸厂接了一根100多米长的管子,专门在晚上用来偷排污水,企业的墙壁内外还各装了一块可以活动的砖方便上下,针对这些造纸厂层出不穷的花招,西安市环保局想出了一个办法,要求全市造纸厂必须使用细菌进行污水处理。
罗亚民:“这些不用的话,它这个菌就要死掉,环保部门要是检查的话,肯定要出问题,所以这一块必须进行使用。”
记者:“这样环保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罗亚民:“那还不行。”
罗亚民局长告诉记者,由于西安市的造纸厂数量太多,最多时达到400多家,即使所有的污水都达标排放,那排放的污水总量仍然惊人,还是会对西安的河流水系造成严重污染。
罗亚民:“我们占渭河在陕西污染负荷的接近50%。”
目前陕西全省在渭河排入的COD污染物每年为27万吨,而西安市一地所排入的COD就达到了14万多吨,这些污染物中,40%来自造纸行业,解决这个难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关停造纸厂。
记者:“从前关的都是小造纸厂,现在关的可都是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的投资的造纸厂,您怎么让他们自断经脉呢?”
孙清云:“宣传教育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们还有政策引导。”
为了让造纸厂的老板能够心甘情愿的关闭自己的工厂,2004年西安市带领造纸厂的老板专门到新河老百姓家里喝水,每个老板都要喝一碗,吴惠林当时也喝了。
吴惠林:“那个水滋味确实不好。”
孙清云:“这个举动,对我们后来关闭造纸厂,所以能够比较顺利的进行,也又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他们亲身受到的教育。”
记者:“您在实地考察的时候有没有喝过这样的水?”
孙清云:“我喝过。”
记者:“您也喝过?”
孙清云:“我也喝过。”
记者:“味道怎么样?”
孙清云:“那味道很不好,尝了以后,确实感受到这种水不能让老百姓再喝下去了,必须改变这种现状。”
两年前,西安市政府专门带着100多个造纸厂的老板到这个村,让他们品尝一下这个村的井水怎么样,现在两年过去了,记者又同样来到这个村的同一户人家,去看看他们的水怎么样。
记者:“吴大爷,您好,刚刚您也听到了,我想来尝尝你们这的井水,现在井水怎么样?”吴大爷:“井水差不多,跟这相比好得多。”
记者:“好得多是吧?”
吴大爷:“原来那水,烧饭也烧不成,烧出来是红的,漂一层毛毛。”
吴大爷告诉记者,原来的那口浅水井因为造纸厂的污染已经不能用了,现在他家又打了一口深水井,这口井有没有污染呢,记者决定尝尝新井的水。
记者:“这水看着倒是挺清的,我还真渴了,这水没事吧?”
吴大爷:“没事。”
记者:“没事啊?”
吴大爷:“生活你不习惯,我这凉。”
记者:“好像还行啊,我真渴了,我喝了,还不错。”
记者觉得这水还真是挺清的,一口气就喝下去了。
孙清云:“把造纸厂关闭以后,它对这个地下水的污染,就逐渐的消失了,那么水就会恢复正常的程度,那么我们的群众就会重新喝上这种没有污染的水,干净的水,卫生的水,安全的水。”
从2002年到2006年,四年间西安市共关闭了300多家造纸厂,目前西安的造纸厂只剩下61家。
“零排放”让“八水绕长安”不再是梦想
经过一系列的政治,西安市下定决心一定要整治造纸行业,大多数的造纸厂排污都已经达到国家的标准,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由于造纸厂都集中在河边上。比如说像我身旁的这条皂河,它也是八水绕长安之一的河流。在这条河上有20多家造纸企业在这里排污,尽管这些污水达到排放标准,但是20几家企业的污水加在一起,让这条河的变得颜色深黑,西安市又怎么让这些污水恢复到从前的美丽呢?
为了彻底解决西安造纸行业的污染问题,2004年开始,西安市环保局要求企业采用一种新技术--零排放,也就是说这种技术能让造纸厂一滴污水都不会排出去。
记者:“当时你相信吗?”
吴惠林:“当时我不太相信。”
吴惠林告诉记者,为了验证这种零排放技术,他专门去了趟天津调查那里的一家使用了零排放技术的造纸厂。
吴惠林:“它的造纸厂后面有一个鱼塘,我过去一看,那个鱼塘鱼活蹦乱跳,我感觉它肯定不会偷排。”
记者:“为什么?”
吴惠林:“偷排排到哪里去,没处排只能排到那个鱼塘里面去,如果污水排到鱼塘里面,鱼肯定死。”
就这样,吴惠林的企业成了西安第一家安装零排放设施的造纸厂,至今已经运行了一年多了。
记者:“你们现在一点污水都不排了吗?”
吴惠林:“对。”
记者:“你们原来的排污口呢?”
吴惠林:“排污口你去看一下吧。”
记者:“看看什么样的?”
吴惠林:“已经堵上了。”
记者:“那我得去检查一下。”
吴惠林:“这里就是造纸厂原来的排污口,现在已经全部用水泥封上废弃了,而且因为污水可以回用,造纸厂需要的清水也少了,大概一吨纸需要消耗两吨多的水。”
记者:“原来呢?”
吴惠林:“原来我们造一吨纸需要110吨立方水。”
在今年年底之前,西安还将继续关闭21家造纸厂,到十一五末,西安市将只保留20家造纸企业,其中17家都是零排放企业,其余3家也要采用最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除整治造纸厂外,西安市对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都进行了严格控制。
孙清云:“过去我们测算,到2010年我们全市的总用水量可能达到38亿立方米,但是我们采取了这些措施以后,现在我们测算,到2010年,我们可以减少16亿立方米。”
记者:“在未来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真的看到,恢复到西安的那种八水绕长安的时候,那种昔日的美丽?”
孙清云:“我们可能争取要用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来恢复我们一些环境到过去的八水绕长安的这种盛景。”
记者:“这个盛景能实现吗?”
孙清云:“这个盛景我们是有信心,是可以实现的。”
记者:“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孙清云:“对,所以我们要继续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的奋斗。”
在西安市的努力下,一条条河水变清了,八水绕长安之一的沣河原来也是一条排污渠,当时有20多家造纸厂在排污。
“以前水脏的很。”
“脏到什么程度?”
“里面都没有鱼,哪来这么多鱼。”
“现在在沣河,有不少人在钓鱼,所以我也来凑凑热闹。”
记者的鱼友已经小有收获了。
记者:“还有这么大的鱼呢,快看,这是什么鱼?”
鱼友:“鲤鱼,那条大的是鲤鱼,小的是鲫鱼。”
记者:“你再好好活一会吧,我刚刚的鱼食呢?”
鱼友:“被鱼吃了。”
记者:“这么快呀。”
记者刚转身的功夫,鱼食就被吃了,看来这里的鱼还真不少,记者的鱼友告诉记者他最多的时候一次能钓4.5斤鱼。
记者:“我真觉得我肯定能钓上来。”
记者小心翼翼的观察着水面,只等鱼上钩了。
鱼终于上勾了。
记者:“怎么样,怎么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快看看,这是我们第一条可爱的小鱼,这是什么鱼?”
鱼友:“这叫马刀鱼。”
鱼友:“它就只能长这么大吗?这还是一条小鱼。”
正兴奋着,鱼从记者的手指缝中间跑掉了。
记者:“完了,找不着了,虽然是第一条鱼,它太小了,我们就当把它放生了。”
西安市越来越多的河里有鱼了,而作为省长的袁纯清心里则更是有一份对陕西省节能降耗的深深的责任。
袁纯清:“降低能耗问题,作为一个中央确定的也是一个战略性决策,那么作为一个省长来讲,我看到以后,首先感到比较焦虑。”
记者:“焦虑?为什么啊?”
袁纯清:“觉得这应该作为一种责任,来把能耗降下来,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真正地贯彻科学的发展观。”
记者:“陕西是资源大省,有石油,有煤炭,有天然气,哪像比如说北京,上海广东这样的城市要啥没啥,咱是要啥有啥,所以山西的这种节能降耗有必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吗?”
袁纯清:“不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更多的是你是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类型的经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你从这个层面来考虑问题,还说我们这种经济的发展,不能以你的能耗来为代价。”
记者:“就是兜里有了钱也不能乱花。”
袁纯清:“对。”
记者:“还得看看怎么花?”
袁纯清:“对。”
记者:“那我能不能跟您有一个约定,在2010年的时候我能不能看到一个更美丽的陕西呢?”
袁纯清:“我觉得你这个约定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都为这么一个美好的这一天的到来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