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烟草工业用卷烟纸历来靠国内供应。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国产卷烟纸大量积压。而烟厂用纸三分之二靠进口。烟厂认为,国产盘纸上机断头多是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前,国内烟厂的卷烟机运行速度大多是每分钟3000支以下。由于卷烟速度较低,国产的盘纸可以勉强使用。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烟厂对卷烟设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同时,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卷烟设备。1993年,郑州烟草研究院对烟厂进行调查时了解到,国内烟厂使用的运行速度为5000支/分到10000支/分的卷烟机设备已占60%。而一些仍然采用老工艺生产的盘纸,已不适合在高速卷烟机上使用。寻找差距
当时,国内有关人员为找到国内外产品在工艺技术上差距,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国产和进口产品进行测试。他们发现,采用常规测试方法,找不出国内外样品存在的差距,只有做样品微观分析后,不但能找出标准中所规定指标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工艺技术和设备上的差距。找微观上的差距,单靠工厂所配备的仪器,很难完成。由此工厂找到了研究部门。
我在研究院工作时,一些工厂的领导与院领导交换意见时说,我们遇到质量问题,将样品送到你院做进一步分析,你们往往只给分析数据,不给分析意见,对我们来说仅起到了仪器校对作用,给出分析意见才能对我们生产起到指导作用。有的工厂研发新产品,仅靠自身一些简单仪器分析,不愿找研究部门合作,怕花费或怕失密。然而,他们对新产品性能未摸透就投产,出来的产品仅外观像进口产品,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或试制的样品还行,批量投产就会出现问题。
硬搬国外标准走弯路
文革后,我国采用欧美国家的标准。欧美技术设备先进,生产出的纸张匀度好,用均值报告测试结果,能反映纸的质量。而我国企业的无论装备还是技术与国外企业比均有差距。我国小企业较多,生产出的纸匀度差。但有关部门在制定标准时,并未把匀度作为指标。一些薄型纸在定指标时,只以均值表示测试结果,而未规定标准差。以卷烟纸标准为例,在出厂时,工厂按标准检测结果是A等品,强度指标的均值有时国内产品还超过国外产品,但卷烟盘纸上机断头的次数却超过进口盘纸1倍-2倍。
我认为,当时,国内产品有三方面问题。一是对匀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盘纸在卷烟机上使用,纸的每一点的强度都应经得起机器转动时动平衡要求才对。而我国用均值报告测试方法,则掩盖了纸的薄弱点。二是取样位置也存在问题。标准规定,在下机大卷筒的横幅上取10条,做纸的强度测试,而上机的盘纸是使用纸的纵向。三是裁样方法也不对。试验室测试时,将试条冲成标准中规定尺寸,试条两边是冲刀所为。而在卷烟机上使用的盘纸两边是分切机刀口的质量。这两项试验结果可称为南辕北辙。
以烟厂的要求为准绳
针对上述情况,近期,有关部门对卷烟纸标准进行了两次修订。第一次修订时将抗张强度、伸长率、透气度三项指标后都增加了允差要求。第二次修订时,又将抗张强度与伸长率两项指标合并成一项,改用抗张能量吸收指标表示,并用最小值报告测试结果。另一项改变是,取样方法中的定量、透气度、抗张能量吸收等三项指标的试样,直接在卷烟盘纸上采取。
为了适应烟厂对盘纸质量要求,我国卷烟纸行业分两个阶段进行了工艺改造。第一阶段,有关人员将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改进卷烟纸质量技术的研究成果,在国产纸机上进行工艺试验。成功后,他们又对纸机进行技术改造。为了使纸定量稳定,他们在生产线上安装了一系列进口自控仪器和部分进口零部件。此举虽然使纸品质量有所提高,但纸的定量稳定性差。第二阶段,5家大企业整套进口纸机系统。进口纸机技术水平高,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避免纸的次点与缺陷点出现。由此,这5家大企业生产出世界一流水平的卷烟纸产品。
以一流产品夺回“江山”
在研究部门配合下,经过10年艰苦努力,我国终于生产出世界一流质量的盘纸。2000年,中国烟草物资总公司在供需双方订货会上宣布,我国实现卷烟纸国产化,改变卷烟纸三分之二依靠进口的局面。2005年,烟草行业为照顾对外技术交流需要,保留10%%市场份额给进口产品,其余高达90%%的市场份额被国产产品占据。在国内,一些以落伍的工艺生产产品的企业被淘汰。到去年为止,我国大约还剩下13家企业在生产卷烟纸。其中,国内5家用进口纸机生产产品的企业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那是因为他们的产品质量水平与进口产品相同,但价格却低于进口产品,且服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