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纸业生产车间
海外华人,特别是南洋华人,在境外创业成功后往往大举回国投资,既是为了发展自身事业,更是为祖国和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从上世纪初首办中南银行的前辈侨商黄奕住,到倾资兴学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到当代的华人巨商李嘉诚、霍英东,莫不如此,几乎已成为传统。黄奕聪先生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如今金光集团援建的学校及开设的工厂已经遍布大江南北。
50多年前,黄奕聪先生就向周恩来总理许下了“要让中华传统文化之脉在子孙后代身上延续”的诺言。在祖国大陆度过青少年时代的黄志源先生和父亲一样,是一位充满爱国情怀的华人企业家。黄志源曾对记者说:“我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从印尼回到北京后,在三十五中念的中学,之后成为北京大学一名学生,还去内蒙古参加过劳动,因此,对祖国的感情十分深厚。”
公元105年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成为华夏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造纸业逐渐落后于欧美日本。作为龙的传人,黄志源和他父亲都萌生了“重振中国纸业,再创祖先辉煌”的雄心。1992年,在世界众多纸业巨头还在袖手观望之际,APP就开始在华东、华南地区建厂,引进世界先进的造纸设备和造纸技术。迄今为止APP在中国总资产已超过66亿美元,年产能超过500万吨,产品种类从工业用纸、文化用纸、办公用纸、生活用纸再到木浆一应俱全。
下面让我们以投建时间为序,浏览一下APP在华建厂的轨迹。1992年投资50亿元,建设中国工业用纸龙头企业——宁波中华纸业;1993~1996年投资近2亿美元,在江苏、广东分别改扩建和新建6家中型纸厂;1996年投资近20亿美元,在苏州建立中国办公及文化用纸、生活用纸两大领域的龙头企业——金华盛纸业、金红叶纸业;同年投资2亿多美元,在昆山建立中国办公用纸龙头企业——亚龙纸制品厂;1997年起陆续投资21亿美元,在镇江建设堪称世界顶尖的铜版纸企业——金东纸业;1998年投资近1亿美元,在上海、宁波建立2家纸品加工厂;2003年对宁波中华追加投资58.9亿元,扩建的新厂为宁波亚洲浆纸;2004年在上海合资组建金奉源纸业;同年投资102亿元,在海南建成国内最大的木浆生产企业——金海浆纸。
时间和数据的罗列无疑是枯燥的。但是其中蕴涵了2万余名APP人的辛勤汗水和不懈斗志。下面我们将“金东纸业”项目的一些背景资料与大家共享,以一斑可窥全豹,相信您会对APP在华发展有更深了解。
黄志源先生和他的助手在考察了全国很多城市后,综合市场、交通、水源等因素,决定将APP最大的投资项目——铜版纸生产厂设在镇江。经与省、市两级地方政府洽商,1994年9月“金东纸业”项目立项。历经风风雨雨,直到1996年10月才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批复,而办妥注册手续已经是1997年5月。当时一些领导对国际纸业先进水平不甚了解,不相信一家纸厂会有年产200万吨的规模;更担心这样大的产能会污染环境。因为在90年代初,人们从电视上看惯了造纸厂周围黑水喷涌、白沫泛滥的情景。向上呈报时,一位领导以为报告上多写了一个“0”,说“怎么可能?年产20万吨已经是一家很大规模的厂啦。”确实,当时国内最大的纸厂年产能是17万吨。
多年在商海中拼搏的黄志源先生当然知道商机的重要,兵贵神速啊。他委派专人几十次晋京报告,他本人也多次向有关领导当面介绍情况。期间,越南、印度方面闻讯找到黄志源先生,想说服他把大项目投到他们那儿去,被婉言拒绝。事后有朋友问他:“如果当时改变投资方向可能会争取到时间,避开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有无后悔?”他回答说:“没有!父亲和我都有一个信念,这个大项目再难也要放在大陆,我们毕竟是华夏子孙,要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金东纸业终于在1999年建成投产。经过几年发展,年产已达200万吨,成为中国纸业比肩世界的一个标竿企业。金东还是全国首批八家“国家级环境友好企业”之一,其整洁清爽的厂容厂貌令前往参观的各级领导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