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浆纸绿色工厂
1999年6月黄志源先生接受国内记者采访时,谈到了APP的经营方略:“APP始终坚持林浆纸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努力把造纸业变成绿色循环产业。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我们只有符合环保,符合人民的利益,才能深扎根;不然的话,老百姓嫌弃你,地方上不支持,难免有一天会被淘汰。”他在许多讲话中还把这个方略概括为16个字,叫做“制浆造纸,造福人民;植树造林,造福自然”。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林浆纸一体化”就已经成为国际造纸业的发展模式。但在中国,由于森林资源贫乏,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草为主”的原料方针,“草木之争”甚至被提高到了政治路线的高度。草浆在造纸过程中排放的废液,含硅量大、粘度高、滤水性差,严重污染环境并且难以治理;“以草为主”还导致造纸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严重阻碍了中国纸业的发展。90年代中期国家明确了造纸原料以木材为主,确定了“林浆纸一体化”的发展方针;90年代后期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整治造纸工业的污染,关闭了大量万吨以下的小厂,企业数从15000家降到3600余家。
APP中国实施“林浆纸一体化”的战略步骤是:建立纸张生产龙头企业,带动优质浆品的需求;建立制浆龙头企业,带动规模林业的发展。将造林、营林、采伐、制浆、造纸与销售结合起来,在林、浆、纸的生产全过程中资源综合利用,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的造纸业改造为新型的绿色环保产业。这些年APP中国在纸、浆、林三方面的做法和成果如下:
1. 建设大型纸厂。自1992年起,APP在华东和华南等地陆续兴建了10多家数十万吨乃至百万吨以上的现代化造纸厂,业界誉为“如同航空母舰开进了中国”。与APP大手笔投资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些国际纸业巨头到中国投资一直处于犹豫观望中,如有一家欧洲纸业集团,90年代曾规划投资建立45万吨造纸工厂,但迄今迟迟没有动工。APP引进了全球最宽最快的纸机,配备了SAP管理软件系统,拥有8条现代化原纸生产线和数十条纸制品加工生产线,在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及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均属世界一流水平,并花巨资投建环保设施,实现了既能大规模造优质纸,又不污染环境的理想,改写了中国纸业市场依赖高价进口高档纸的现状。如金东纸业投产后,国外铜版纸在中国的价格由每吨1.4万元降到7000元左右。
2. 建设大型浆厂。国外经验表明:人均GDP为500—1500美元是造纸工业高速增长期,近10年来我国纸张纸板消费量平均增长率为10.4%。但我国商品木浆年供应量仅20—30万吨,造纸原料不得不主要依靠进口。2002年木浆进口量达524万吨,占全球进口总量的20.6%。2003年进口增加到603万吨,2004年又上升到732万吨,因此,在国内建设木浆生产厂成为发展造纸工业的当务之急。2005年APP在海南投资建立的金海浆厂100万吨漂白阔叶浆生产线建成,使我国造纸的木浆自给率提高3个百分点,缓解了木浆资源严重受制于他人的严峻局面。海南金海浆厂规模巨大、生产设备先进,环保建设超前,在生产中不造成污染。海南浆厂的投产,直接推动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的进程,促进造纸人工林的发展,标志着中国真正形成林浆纸循环产业链。
3. 广泛植树造林。中国人多地少,造林不得与粮食争地,只能去偏远的山区,这是许多造纸企业望“林”却步的原因。但APP中国面对重重困难,植树造林规模之大,决心之坚定,国内纸业无出其右者。1994年7月,APP在广东韶关成立林业公司,迈开了进军中国速生林的第一步。当时韶关还比较落后,就是这样一个让许多跨国公司都踌躇不前的地方,APP却把它作为林浆纸一体化的桥头堡。目前APP已在全国各地投资建立了20多家林业公司,发展林农近万户,种植人工林430多万亩。他们在各地积极探索适应当地民俗民情的合作造林模式,兼顾各方利益,让农民从种树中得到实惠。还通过建立完善的科技支持体系,从根本上提高种树的经济效益。APP这种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涉农发展方式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赞许。
APP通过将制浆企业、造纸企业与营林基地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林浆纸协同发展的造纸工业新格局,改变了人们对造纸“污染大户”的观念,还实现了资源再造和废纸回收与循环利用,营造了造纸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局面。APP的实践也证明,组建林浆纸一体化发展的林纸企业将是我国造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近5年来,由于饱受进口木浆“市场波动”之苦,一些有实力和有条件的国内造纸企业纷纷利用多种形式发展速生造纸用林,加入了“林浆纸一体化”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