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永丰毛边纸兴衰探秘
 
http://www.paper.com.cn  2007-01-19 江南都市报



永丰县中村乡的小造纸厂里,仍在按传统工序生产毛边纸



捞制毛边纸的细竹帘,是所有工具中保存最完好的

 

 

 

 

 

 

 

 

 



上个世纪90年代,刘水龙家将人工踩竹麻改成了电动碾磨。现在,这种碾磨也闲置起来,派不上用场

  林业资源丰富的江西,有一大半县市生产纸张,其中著名的有铅山连史纸和永丰毛边纸。据记载,永丰的手工毛边纸在明朝是著名藏书家毛晋的印刷专用纸,还在唐宋时被列为贡品。只是这里的手工毛边纸生产规模近年来日益萎缩,目前连保存完好的纸棚也不多了。

  ■“毛边纸”得名的两种版本

  走在永丰的时代广场上,随便找一个人都能对欧阳修的逸事娓娓道来。可是对“永丰毛边纸”,知道的人却不多。

  其实,永丰毛边纸是一个有着两种得名版本的传统手工艺。

  第一个版本特别能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的嗜书如命。

  明朝有一个叫毛晋(1599-1659)的常熟人,家里非常有钱,特别喜欢藏书、刻书。他在30岁左右开始经营校勘刻书事业,建了汲古阁、目耕楼,以高价购求宋代、元代刻本,藏书至少有8.4万册。为了寻访和借抄藏于他人之善本,毛晋采用影写的方法抄书,故人称“毛抄本”。毛氏的这种影抄本能够基本上保持原书的面貌,后来有些宋元刻本在流传中散失了,“毛抄本”则被视为同原刻一样珍贵。

  毛晋印书所用纸张,都是在江西定做毛边、毛太纸。他喜欢用竹纸印刷书籍,在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上盖一个篆书“毛”字印章,永丰“毛边纸”就此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另一个版本更为写实,少了些传奇色彩。

  《永丰县志》上记载,据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2月永丰县政府调查:中村、石马等地出产的毛边纸始于清道光年间。本县中村乡梅子坪(当地人称“梅仔坪”)人巫山兴、巫山发兄弟从福建学会造毛边纸的技术后,回乡建槽,开始生产毛边纸。后来乡民耳濡目染、竞相效仿、辗转相传,至光绪年间极盛。那时全县有槽者200余家,产量2万余担,以中村、上溪、石马、北坑、水浆为集中产区,藤田为毛边纸集散地,包裹外运时署名“藤田毛边纸”。

  永丰当地称造纸的作坊为“纸棚”,专门生产纸的厂主为“槽户”,鉴别纸张等级的师傅为“看纸师傅”。当地人认为:“因为纸做出来后边缘毛糙,所以得名毛边纸。”

  更有记载说,永丰在唐代曾用蕨类植物纤维制成“陟厘纸”,被列为宫廷用纸。元和年间,又列为贡品,到明朝则命名为“永丰纸”。

  ■制作工序不下11道

  今年56岁的何乃康就是土生土长的永丰县中村人,是当地颇了解毛边纸手艺的专家。

  细算起来,一张毛边纸的诞生至少需要不下11道工序,而且道道工序马虎不得。老何介绍,毛边纸是一种竹纸,它的原料是“没开枝、没长大的嫩竹”,当地人称为“竹麻”(音)。原料制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纸张的优劣。他说:“造纸的第一道工序就是砍竹麻,竹麻只能在每年立夏前后的半个月砍伐。砍好的竹麻劈好之后,放入山上的坑塘内,加生石灰腐沤40天。之后,要洗净石灰,在坑塘内用清水再浸泡发酵30天。腐沤浸泡后的竹麻,就是造毛边纸的原料。”

  做好的原料由人工剥去青皮、竹节等,放在一种特制的工具上由人工脚踩捣烂。再用竹帘两人水中捞制,其中把头的叫“做纸”,把尾的叫“扛尾”。这时,毛边纸基本成型,进风房,由人工刷在火墙上焙干。焙干水分的纸张一般裁剪为62厘米×138厘米,包装成捆后出售。

  据载,焙干水分后的毛边纸是白色的,光滑、匀细、韧性好,吸水性强、不淡墨,字迹经久不变,而且百年不蛀不变色,是书写、印刷之佳品。较重的毛边纸又称为“玉扣纸”。

  正是因为手工毛边纸如此多的优点,毛晋才会在印刷书籍的时候使用它,这也为永丰毛边纸在古代出版印刷界赢得了极高赞誉,有记载说:“凡印书,永丰绵纸为上。”这种绵纸就是永丰的手工毛边纸。

  毛边纸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一个纸棚运作起来最少需要12个人,作坊每天产量七八刀左右,每刀毛边纸产地价格在32元至70元不等,价格波动比较大。按照老何说的每刀毛边纸为200张计算,一张毛边纸的价格一般只有0.35元。

  手工毛边纸质地虽好,但是它在当地却是制作工期长、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的买卖。用当地一官员的话说:“(生产规模)是萎缩、萎缩、再萎缩。”

  ■一个闲置多年的作坊

  李文春是一位85岁的老人,独自一人住在黄泥田村一个半山坡的土房子里,做毛边纸的纸棚就在房子里。

  我们探访的当天,老人正好赶集去了。老何介绍,李文春也懂做毛边纸的手艺,儿女现在都在县城里,无人再继承毛边纸手艺,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老人不愿意离开这个孤独的山头,去县城和儿女们生活。

  这个纸棚的建造年代无据可考,上个世纪中叶,纸棚隶属政府,后卖给李家。房子的墙面上还留着一些文革时期的语录,进门处是捞制毛边纸的四方形木制水池,紧挨着水池的是压制纸张和踩竹麻的工具。所有工具以木头为主料、以竹为辅料,依照纸张的顺序摆放,一切从就地取材、方便操作考虑。

  从棚里造纸工具的腐坏程度看,纸棚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使用。这些造纸工具中保存最好的,是捞制毛边纸的竹帘,竹帘由直径能以毫米计算的细小竹丝扎制而成,十分坚韧。

  在整个永丰县,像李文春家这样的闲置纸棚也已经为数不多了。

  上个世纪90年代,该县不少纸棚将手工造纸的设备,改装成机动设备,将传统的踩麻改为电动碾磨,手工造纸受到机制、半机制造纸的冲击,逐渐走下坡路。最近几年,大量山里的农民进城务工,加上政府要求农民不得砍伐竹林,要复垦竹林、生产竹材销售,永丰县的手工造纸已经停产。那些机制、半机制的造纸厂更是因为污染和原料问题,或者停产,或者转为生产草纸的地下作坊。手工毛边纸迅速被现代文明淹没。

  ■8年卖纸价值62.48万元

  永丰县市场上很难寻觅纯手工制作的毛边纸,坊间库存的手工毛边纸已经不多。只有人们不应该忘记的是,毛边纸曾带给永丰的盛誉和经济效益,以及这种传统手工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见证。

  《江西近现代地方文献资料汇编》记载:“江西八十一县,产纸者在半数以上。永丰是产纸最多的县份之一,县内传统出口商品有毛边纸、夏布、茶油、薄荷油等。”这些毛边纸经吉安或南昌,卖到南洋。

  清朝末期和上个世纪中叶,是毛边纸生产最为鼎盛的两个时期。清末,永丰有纸棚160多个,省内外闻名;1949年,永丰产毛边纸5万担,运销总量4.8万担。1951年7月成立石马造纸厂。据统计,1978年至1985年8年中全县收购毛边纸出口5520担,价款62.48万元。这些资料都显示出,永丰自古就是商业活动极为活跃的地区。

  中村乡现有毛竹林6万余亩,乡长王元千介绍,毛竹林面积占永丰县的60%。过去这里将生产毛边纸的人称为“走纸棚”,这种传统手工艺解决了当地很多劳动力。他说:“永丰县最高峰灵华山在中村境内,我们正在开发灵华山的基础上,对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合。”

  可是有的时候,他也觉得矛盾和力不从心。因为据当地政府了解,那些“走纸棚”的人都在四十岁以上,懂得这门手工艺的人越来越少。对手工毛边纸难以为继的现状,王元千觉得很痛心,他说:“手工毛边纸不像其他化工产品,不存在污染,原料的生长周期也比较长。可是光靠一个地方,三五个人,要把这门手艺保存下来很难。”

  造纸工序

  砍竹麻——劈竹麻——石灰腐竹麻——洗净石灰——清水浸泡竹麻——剥麻隗踩麻——捞制做纸——焙干——切割——包装 

评论】【推荐】【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纸印论坛 ·纸业 ·印刷 ·造纸 ·纸张 ·包装 ·出版 ·纸网 · ·景华 ·纸品 >> 更多
·上个世纪90年代,刘水龙家将人工踩竹麻改成了电动碾磨。现在,这种碾磨也闲置起来,派不上用场
Copyright @ 2000-2006.Beijing IyoUyoUI Network Sci-Tech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设置中国纸网为首页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客服电话:010-82059026 010-8205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