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文人爱雅,笔墨纸砚顺理成章成了“文房四宝 ”。
历史上衢州龙游的造纸业是很有名的,有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就开始造纸,现今龙游还有一家红造宜纸的作坊。只是如今作坊规模比以前大了许多,应该称作厂了,但为了更有怀旧气息,姑且还称是“作坊”吧。
制作: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
拜访这家手工宣纸“作坊”正赶上了一个坏天气,有雨,而且天很阴,车子进入龙游后问了很多路人,都没有人知道。转了很多圈,最后才找到这家作坊。
虽然从厂房的外观上看,已经找不到一点岁月的痕迹,但一走进厂房内,那种沧桑感依旧扑面而来。
据“作坊”负责人介绍,他们的“作坊”最早是在溪口的,因为发展的需要,所以搬到了开发区,但是他们还是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做法,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
这位负责人说:“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下《杀青》就有专章记载,然而龙游造纸与书中所记略有不同,技术已经比书中更为先进,已经没有了火煮这一道工序。
龙游造纸共有五道工序,第一步是破竹丝,即砍竹麻;第二步是腌料;第三步是剥料、打料;第四步是抄纸,也就是捞纸,这是造纸的关键工序;第五步是焰纸,意思就是晒纸。
技术:师徒传承的方式
这位负责人说:“造纸有五道工序,但每一道工序都有各自的难点和特点,久而久之,在每道工序里都产生了各自的能手,而这些能手又将自己熟练高超的技术传给了新人,于是就形成了师徒关系。”
就这样, 每一道工序都是以师徒相传的方式流传了下来,没有人能够将五个工序全部揽下,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倾其所有。想将纸做到最好,比如抄纸这道工序里,帘手的工作很辛苦,站在槽边双手浸泡在水中操作,即使冻僵也不能停。
同样,三伏天的时候,焙纸工人面对着火热的铁板,又没有空调,不仅全身汗流浃背,而且还要忍受着空气中弥漫的汗臭味,没有一种坚忍的品质是不行的。
传统工艺:“作坊”成最后的守候
手工制宣纸和机构制造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手工制宣纸有着众多优点,纸张圆润,墨化后均匀、漂亮,更适合书法、绘画,因此当之无愧地成为“文房四宝”之一。
而如今,在这个纷纷扰扰的时代,还有这样一家“作坊”守候着这即将消失的传统工艺真是难得。
俗话说的好“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这宣纸出产在龙游这座小城里,但还是受到了全国许多书画名家的青睐,他们纷纷在龙游留下了墨宝,其中有启功、沙孟海、陆俨少等等。
尤其是启功还专门作诗称赞道:“龙游佳制艺称殊,南朝官纸女儿肤。”市文化局的专家说:“这是我市最后一家手工制宣纸的‘作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