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疯涨的原材料价格,另一边是业内的低价竞争,身处“夹板困境”的浙江富阳70家纸企联手提价,在广东等地纸企响应下,白板纸、牛皮箱板纸等包装纸每吨售价提高100元至300元。与其他行业不同,浙江省富阳市70家白板纸企业为捍卫利益结成的价格同盟,不仅没有遭到买家抵制,而且发展势头所向披靡。
4月2日,“中国白板纸之乡”——浙江富阳的白板纸企业再次联手提价。这已经是3个月内,富阳纸企价格同盟的第三次提价。令人意外的是,不但没有流失客户,该地反而增收近3000万元。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富阳纸业恶意降价的无序竞争局面终于得到破解。
在此影响下,富阳生产牛皮箱板纸的14家龙头企业也达成共识,在原价基础上提高100元/吨。富阳牛皮箱板纸企对此举的解释为:“作为造纸企业主要原材料的进口废纸,价格上升近300元/吨,加之其他原材料等成本以及治污成本的增加,企业生存面临着极大挑战,不得不涨。”
富阳白板纸企业的解释更为直白:“就是要打破以降价为手段的无序竞争。”一直以来,产业的高度集中,使得当地企业为争夺生存权而低价竞争,令利润压制到极限,甚至一些小企业还牺牲产品质量,以保证利润。
而4个月前,广东省造纸协会也对富阳市纸协发出一份书面函。在该函中称,希望富阳在酝酿提价时,能与广东方面事先通气,他们也会有所动作。而实际上,富阳白板纸企的提价行为,已经影响到广东东莞、浙江浦江等多个包装纸生产区域,当地市场同类纸售价也相应提高100元/吨。
“联手”也成了业内的共识。“虽然产品涨价成为造纸公司应对原材料上涨的利器,但是该领域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一个造纸厂商擅自提价,很容易遭到市场抛弃。”业内一位资深人士对记者说。在他看来,是我国制造业强劲的出口带动了包装用纸的市场需求,也因此给了供方涨价的主动。但是,出口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对包装的质量和美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包装纸行业的升级已经成为必然。“联手提价,不过是整个升级的第一步。”
价格同盟破解无序竞争格局
该人士作出上述判断的根据在于,作为浙江乃至全国的造纸重镇,富阳拥有350多家造纸企业。先前,企业间为了生存,恶意降价,有些甚至将富阳拳头产品白板纸的售价降到2000元/吨。这比宁波、江苏、山东等外围竞争企业4000元/吨的平均价低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联手捍卫价格利益,才能争取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除去行业本身因素外,包装纸企业急于提高自身技术、突破原材料束缚的内在需求,也使得企业结成价格同盟成为大势所趋。
目前国内市场上,包装用纸主要是白卡及白板纸、箱板纸和瓦楞纸,利润率很低,但在市场上薄利多销。广东东莞云龙纸业的老总杨菁解释说,“我国出口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对包装的质量和美观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包装纸生产企业淘汰原先低水平的包装纸生产技术。”
杨菁说,“随着价格同盟的形成,生产企业有望停止‘低价血拼’,一旦价格竞争有所缓解,企业面临的压力也就有望缓解。利润的复原,也为产品质量和档次的提升、生产技术的提升、经营模式的优化提供保证。”
对富阳包装纸行业来说,经历三次提价后,A级白板纸每吨售价比以前高250元至300元,每天出货300多吨,二三十个客户赶来争抢库存纸……这一组统计数字,就是结盟的最大动力。
富阳纸业的结盟
在富阳纸业掀起的这次涨价中,“联合”成为最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上所言,目前价格同盟内的70家造纸企业的白板纸产量占到当地产量70%%的份额,而富阳的白板纸产量又占全国产量的二分之一。促成牛皮箱板纸涨价的14家生产企业,其产量也占富阳市的七成。显然,较之“单打独斗”,联手的力量才能抗衡行业的激烈竞争。
“那些违反同盟决议的企业,将被取消富阳市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富阳造纸协会在通告中明确指出。这一点被区域经济专家陈同才认为是捍卫价格同盟的重要措施。他分析,2006年,全国41家PS版生产企业也曾共同签署一份涨价协议,但签字后,由于没有监督机制和限制措施,真正完全执行会议纪要的厂商寥寥可数,整个“价格联盟”彻底瓦解,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成立过。
与此同时,这70家造纸企业一方面在全面升级之前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开始提速发展。日前,因为吃不消低价竞争曾经想要转产的一位富阳纸企老总肯定地告诉记者,绝对不转产了。趁着涨价,他计划等资金充裕以后,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此外,14家牛皮箱板纸生产企业也已向各自的客户发出调价通知函。牛皮纸生产企业均表示,目前的价格只是暂时的,根据市场情况变化,不排除今后再次提价的可能。
价格联盟的宿命
面对涨价后旺盛的市场需求和企业乐观的预计,专家却为包装纸企业敲响警钟。专家指出,涨价并非总是“一涨就灵”。要解决包装纸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企业还需以技术为突破口,摆脱上游原材料的束缚。
此言不虚。据报道,在北京举办的“纸张订货交易会”上,伊朗BOMAB公司中国区采购负责人就曾表示:“感觉中国企业的报价比去年高了不少。尽管,中国公司的报价是外国公司的2/3,但质量也只有人家的2/3。因此,如果国内价格太高,公司可能会考虑从别的地方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