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身为人大代表的泰格林纸集团董事长王祥提出这样的设想,组建中国惟一的权威性纸制品绿色产品认证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纸制品的绿色认证,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以此鼓励和支持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淘汰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消耗大的纸产品。
他的提议,无疑给纸业规范发展设立了一道绿色门槛。环保门槛管不住"小造纸"污染环境"
近日记者采访芬兰驻华大使郭安祺,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纸浆和纸张制造业一直是芬兰的传统产业,目前也是非常重要的产业。此类产业在中国经常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芬兰是如何解决纸业的污染的?
郭安祺也承认,在上世纪60年代,纸业是一个污染很严重的产业,当时芬兰的许多河流、湖泊和海滩都遭受到污染。
芬兰首先提升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意识,同时强化管理,使纸张和纸浆制造业不得不按照最高的行业标准来运作。芬兰还运用非常先进的科技解决污染。现在,芬兰正将这些避免污染的科技对外出口。
芬兰走过的路,是中国纸业应该借鉴的。
洞庭湖的污染触目惊心,2000年的时候,洞庭湖区的造纸企业只有40多家,六七年时间翻了一倍多。20 06年,这100多家造纸企业向洞庭湖排放废水超过1亿吨、污染物化学耗氧量(简称COD)达17万吨,已对生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些造成污染造纸厂,平均生产规模不到1万吨。
湖区三市共有101家造纸企业,只有泰格林纸集团旗下2家制浆企业环保达标,其余企业都不符合国家污染物排放要求。
造纸业是一个以规模效益取胜的行业。可是1万吨规模的小造纸厂为什么还有效益呢?
"他们在牺牲环境。"泰格林纸集团董事长王祥一针见血。造纸企业投入环保的资金巨大,以制浆造纸企业为例,一套环保设备就得6000万至7000万元,洞庭湖这些年均上缴几百万元税金的小纸厂怎么可能买?怎么买的起?
不投入环保资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众多小纸厂却得到当地政府支持、认可和默许污染。经济落后地区,在" 温饱"和"环保"问题上,"温饱"排在"环保"前面。这样一来,小纸厂和大资金投入环保的造纸企业就不是站在同一个竞争起跑线上。
牺牲环境换来3亿元的税收,可是治理污染的洞庭湖需要多少资金?破坏的生态需要多长时间修复自然的伤口?当地官员只看眼前利益而对污染的不作为,实在太可怕了。而纸厂的开办准入门槛太低,未必不是一个问题。
环保部门不该只管设"红绿灯"
2006年9月,国家环保局发布第一份绿色GDP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 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
今年3月,环保总局的一位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环保总局将重点对造纸行业进行整顿,1.7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造纸企业以及3万吨以下的草浆造纸企业将被全面取缔。人们对环保部门再次发出的禁令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在这之前,纸业早已有了环保准入门槛。问题是一方面门槛够不够高,另一方面,这个门槛管用吗?其实,对比王祥设想的可执行的绿色门槛,环保官员的规定笼统得多,而且处罚不明确。
以整治洞庭湖为例,2007年3月31日,是湖南省对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第二阶段工作开始的第一天,该区域所有造纸污染企业都被当地政府责令停止生产。可是2006年12月31日开始的第一阶段整治工作中,被"叫停 "的8家污染企业有2家死灰复燃,顶风排污,相关部门对其严厉查处。
"像"搞运动"一样,搞多了就不刺激了。"一位被"叫停"的岳阳籍造纸企业老板甚至这样评判。
环保官员没少下规定,口号没少喊。如果把有污染可能的企业比做马路上疾驶的汽车,环保官员应该是交通规则的制定和监督者。现在却好像他们只管"红绿灯",对付污染不开"绿灯"只给"红灯"。问题是,那不守交通规则的呢?你看洞庭湖周边100来个小造纸,哪一家不是在闯"红灯"!环保官员不该只管"红绿灯",应该做好执勤的交警,把闯"红灯"的人拉下车执法。要是飘在上边务虚,咱们关心的绿色GDP只见一个开头也就没了下文,叫老百姓咋想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