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15日起实施加工贸易及退税新政策,调低及取消近1500项商品的退税率,禁止锌合金、铝等多种原料进口。政策犹如一道“封杀令”,令珠三角八万多间港资加工厂陷入“弥留状态”。
众多受限制的加工贸易行业中,造纸、五金、纺织、皮革四个行业首当其冲,成为重灾区。有从事纸板生产的港商被逼做完手上的合同后便结业,也有香港的铜灯生产商正计划将加工厂转为独资企业,谋求出路。
在东莞设厂的恒力纸品厂董事总经理傅振光说起新政策安排显得一脸无奈。傅表示,新安排下,外国入口原料需六至七个百分比的关税,增值税也完全不能退,成本变相增加约两成半。
“合同精神不能随便改价格,长期客户你报价也不能天天加价,现在只能蚀住做。我8月份签了一份新合同,过多六个月左右,做完这份合同就结业。我们在深圳还有一间独资厂,否则等于全军覆没。”傅振光说,本来今年公司正扩建厂房,木浆池、厂房框架已搭好,但工程最后也被迫中断。
主要生产铜灯的香港成伟铜器董事会成员罗国成表示,现时公司约两成原料,包括黄铜砖、青铜、白铜等均属被限制类,外地入口原料须缴交25%的税项,但大陆原料又未能符合要求,公司完全处于两难状态:“加工厂很多时都由客户指定原料,国内的原料,例如电解铜,成分、纯度和外国不同,产品做出来有‘老鼠纹’。又例如做皮灯,客户指明要意大利皮,不可以用国内的,那些生意便接不了。”
罗表示,直接关税加上其它相关物料成本上升,公司铜制品成本起码上升四成,但又无可能将成本转嫁到客户身上,所以现在只能消极观望:“看能不能转做独资企业。最坏的打算,找个更好的地方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