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一段时期,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点工作,对产能过剩而且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行业,要通过确定严格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较高的环境准入标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区域生态功能确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合理开展生态补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出台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政和税收政策,纠正滥用资源环境的倾向。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强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标准和环境标准,扩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市场需求,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落实节能减排需要政策上的支持、技术上的突破和产业上的支撑。各项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依托减排技术、工艺系统、装备设施并通过具体的工程来完成。环保产业是落实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因此可以说,环保产业的发展关系着节能减排工作的完成,同样关系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对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和目标的同时,也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按照减排工作方案,“十一五”期间,将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500万吨、再生水日利用能力680万吨,形成城市污水COD削减能力300万吨、工业废水COD削减能力140万吨;投运脱硫机组3.55亿千瓦。其中,新建燃煤电厂同步投运脱硫机组1.88亿千瓦;现有燃煤电厂投运脱硫机组1.67亿千瓦,形成削减氧化硫能力590万吨;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官员介绍说,为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和推广,正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建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制订出台《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
当然,上述工作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多年来,国家环保总局按照“引导、规范、培育、监督’’的职能定位,将环保产业作为环境管理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力支持环保产业发展方面作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包括环保产业宏观引导,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制定环保产品标准和环保工程技术规范、实施环境标志和环保产品认证制度,推动环保产业园、IS014000国家示范区建设等项工作。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环保产业鼓励发展和淘汰目录、城市污水及垃圾处理产业化政策等,从宏观政策层面引导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环保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为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初步估算,2006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从业单位约35000家,从业人员约300万人,年产值收入总额约6000亿元,实现利润约520亿元其中,环保产品约500亿元,环境服务约4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约3600亿元,洁净产品约1500亿元。“十一五”末,我国环保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1000亿元其中:环保装备1200亿元;环境服务10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6600亿元;洁净产品2500亿元。“十一五”时期,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将达15%以上。环保产业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从以下6个方面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一是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指导。二是加快环境科技创新,提升环保技术水平。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产业投资环境。四是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加快环境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五是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培育优势骨干企业队伍。六是加强监管,切实规范产业市场;严格环境市场准入制度,抑制不正当竞争,建立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产业市场。(本报记者 刘树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