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韩城龙门段旁的玉龙水泥厂内的水泥立窑被拆除
本报记者 刘兢 摄
7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通报,对黄河流域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渭南市实行“流域限批”
9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文件称:“鉴于渭南市整改措施得力,基本达到整改要求,我局决定解除对渭南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限批。”
9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文件称:“经过研究认为实施‘流域限批’后,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整改。与此同时,韩城龙门生态工业园和挂牌督办的富平奥荣纸业公司、蒲城三合保来造纸厂基本达到整改要求。鉴于渭南市整改措施得力,基本达到整改要求,我局决定解除对渭南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限批。”
压在心上的“大石头”落地了
昨日下午4时许,当听到国家环保总局对渭南“解限”、“摘牌”的消息,渭南市环保局局长李宏选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在电话那头直问:“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
为确定消息的准确性,还在西安开会的他三次打来电话,专门让渭南市环保局副局长赵生山给他完整地念一遍文件。赵生山通过电话,仔细将通知全文念给李宏选听,连文件号都没落下。
当“解限”的消息在渭南市环保局上上下下传递时,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压在渭南市环保人心上数月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9月4日至5日,陕西省环保局会同国家环保总局西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对韩城市“流域限批”后环境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后认为,韩城市整改工作总体达到了陕西省环保局关于“区域限批”的整改要求。9月7日起,省环保局决定恢复韩城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环保总局提醒:要防止污染死灰复燃
环保总局要求陕西省环保局对解限地区开展后续督察工作。既要深化整治,做好对富平奥荣纸业公司、蒲城三合保来造纸厂等企业的整改监督工作,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实施停产整治或关闭。
另外,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以此为契机,巩固整治成果,做好区域规划环评工作,促进节能减排。同时,加大执法力度,防止污染死灰复燃。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逐步改善渭河水质,确保黄河水环境质量。出现反弹区域,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相关评论见A18版)
“受限”过程
2007年1月12日
陕西省环保局对韩城市实施“区域限批”
2007年6月5日
韩城龙门生态工业园区环境违法问题被国家监察部、环保总局联合挂牌督办
2007年7月3日
国家环保总局通报,自即日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其中包括渭南市
流域限批
停止审批相关流域行政区域境内或所属的除循环经济类项目之外的所有项目,直至违规项目彻底整改为止。
该项措施被誉为环保总局的“撒手锏”,其含义在于如果一个地区的某一个项目违规,将有可能导致该区所有项目都要“连坐”,被暂缓审批。
整改力度
壮士断腕 刮骨疗伤
提起当初国家环保总局对渭南“流域限批”提出的7条要求中的最后一句话,“以上七条,一日没有完成,一日不解除‘限批’”,一位老环保工作者说,对待环境问题,如此决绝,从没有过。为此,渭南市进行了“壮士断腕、刮骨疗伤”般的大力整改。
渭南GDP可能降2个百分点
流域限批最直接的影响——使当地“上项目”受到阻碍。今年西洽会上,渭南引来的大概价值几十亿投资规模的40多个项目,因“流域限批”受到影响。其中,进入报批阶段的20多个项目,因“限批”已停止审批进程,包括三个300万吨的水泥项目。渭南市政府预计,今年GDP总量因此将降低2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投资环境受到影响。”有关人士表示,一些企业在网上看到渭南限批消息后,都表示要等解禁后再谈项目。
8月15日,渭南接受国家环保局组织的“国考”时,渭南市市长曹莉莉表示:“我们这次是真动真干,恳请尽快解除对渭南的‘限批’。”
今后工作
搬迁城区化工企业严格 “一把手 ”负责制
渭南市环保局局长李宏选在接受采访时说:“围绕着环保问题,渭南全市还要从多方面着手,将环保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为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渭南已完成投资4.8亿元;渭南、华阴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建成运行;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正在建设;投入100多万元的市区环境质量电子信息显示系统近期将建成启用;投入10.5亿元整改环境突出问题,健全完善环保长效机制等。这都是渭南市的具体行动。今后一个时期,渭南在环保方面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加大渭河流域治污 进一步加大渭河流域污染治理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抓好“两个减排”,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强制淘汰落后产能按计划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对城区化工企业搬迁,解决城区工业布局不合理问题,力争2009年完成陕西化工总厂搬迁工作。今年开工建设的6个污水处理厂和韩城垃圾处理厂2008年建成运行,明年开工建设的5个污水处理厂和4个垃圾处理厂2009年建成投用。
强化谁污染谁治理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企业投入主体,促进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严格执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科学的环境管理制度,定期公布市、县环境指标,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民意调查,征求公众对环境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环保监管、企业治污、舆论监督、公众参与的环保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