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每年有20%的企业会因为包装问题而影响到出口业绩,如何提高产品包装质量,满足国际包装需求?专家认为,要加强国内包装标准体系的建设,在包装上主要体现在对包装和标签要求,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不能对使用者或食用者的安全造成危害,不能对环境造成破坏。
标签是包装的一部分,应包括关于产品的全部相关信息。欧盟有关产品包装和标签的法规,有些是强制性的,需要认证和注册;有些是推荐性的;也有不作任何规定的。美国也有许多标签方面的条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颁布的《食品过敏标示准则》规定,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在食品标签上用浅显、详尽的文字标明食品的成分;在药品方面,对各种药物的认证包装、标示及检测试验的方法都逐一进行规定,就连非处方销售的药品和器械上的警告词句都有具体要求。
在美国,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执行标签标准的分散化。美国在要求进口食品除满足HACCP、ISO9000系列标准之外,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制定一些强制性的标准,而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环境保护局、商业部、能源效力标准局等都各自颁布有相应的法规。如美国有20多个州要求食品标注生产日期,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和广为接受的日期标注体系。而这些不确定性就更加重了我国出口食品准入的难度。
在许多国家,还有一些法规规定,如果进口商品使用的包装相对于被包装商品体积过大,或食品包装图案设计和内容不一致,则会被认作有欺诈倾向。如我国的一种营养品包装,盒子很大,明明只有四小盒营养品,偏要将它分装成两包,再用塑料袋、小纸盒、泡沫塑料,再在外面套上一个印制精美的大包装盒,商品体积不到包装物的1/100。如此商品出口,必遭限制无疑。
目前,包装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实现了立法,立法内容包括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利用和含再生材料等包装标志的规定。重视环境保护,并将环保的规定延伸到进口包装的各个层面,要求商品包装及其内装物不许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损害,已成为目前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