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完善退耕还林政策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树森省长在全省退耕还林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http://www.paper.com.cn  2008-01-02 阳光在线

    这次会议是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总结回顾我省实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和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全面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快全省生态建设步伐。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省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今天我们都认为生态保存较好是我省的一大优势,但在三十年前,我们的自然生态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省乱砍滥伐问题十分突出,森林覆盖率一度下降到12.6%,是历史上最低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不断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了改变这一状况,30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坚持不懈地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1990年,我们作出了十年基本绿化贵州的决定,开始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努力修复生态环境;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我们坚持把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来抓,切实加大了工作和投入力度;2004年,省委九届四次全会还明确提出要坚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通过大力推进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我们从根本上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生态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优势得到恢复和巩固。

    这些年来,我省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工程,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目前已经接近40%,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特别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为我省生态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2000年到2006年,我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1669万亩,投资达到70亿元。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省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水土流失大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将因此提高近6个百分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们全面落实各项直接补助政策,累计向退耕农户兑现33.1亿斤粮食和38.7亿元现金,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退耕农户的基本生活。同时,我们还切实加强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退耕657万亩的情况下,全省粮食产量保持稳定,今年全省粮食产量超过1170万吨,创历史新高,农民群众的收入也实现了持续增长,基本达到了“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要求。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工程是我省迄今为止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最受农民欢迎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切实抓好林业改革各项工作,为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目前,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和国有林场、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加快推进,一些制约我省林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特别是从去年底开始,我们在锦屏等9个县(市、区)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一年来,在省有关部门和9个试点县(市、区)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林地勘界确权工作和林权证书发放工作基本完成,各项配套改革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改革试点工作中,各试点地区明晰了集体山林产权,确立了农民对集体林业的经营主体地位,通过整体的制度安排,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使“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使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林业厅的同志在试点地区作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的群众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表示拥护和支持。这9个试点县(市、区)的工作,为我省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这些年来,我们在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一是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发展坑木林、造纸原料林、优质干鲜果、中药材等经济林木,促进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林农的收入。二是实施了一批林浆纸一体化等林产品深加工项目,提升了森林工业的发展水平。三是依托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森林旅游等相关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对于我省生态环境的改善,我个人有深切的体会。1994年我第一次到贵州,从贵阳经安顺到黔西南,沿途两边都是光秃秃的山,山上全是石头,林木很少。但是从去年到现在,我在贵州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所到之处几乎都是郁郁葱葱、山清水秀,让人赏心悦目,甚至连原来生态环境比较差的安顺、黔西南等地,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省生态建设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广大林业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把林业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深刻认识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要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充分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生态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工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根据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我省第一次现代化指数和第二次现代化指数都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一。但是,这份报告还对2000年和2004年全国各省(区、市)生态现代化的实现程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我省生态现代化指数在全国排名第28位,但仅仅用4年的时间,到2004年我省的排名提前了9位,在全国排名第19位。这一方面反映了这几年我省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在发展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生态文明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而又保护自然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最前沿。当前,我们正处在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那么就有可能从工业文明的起步阶段直接进入生态文明这个人类文明进程的最新阶段,从而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和重要纽带。切实加强林业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年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要看到,受特殊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省生态环境总体上仍然比较脆弱,石漠化面积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进一步加大林业建设力度,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建设工作,我们在政策和体制上面临两大课题。第一个课题是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问题。退耕还林工程已经实施了8年,如何巩固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果,当前在政策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我省退耕农户大多分布在边远贫困山区,增收门路窄,收入不稳定,对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的依赖性很强。随着退耕还林补助政策的陆续到期,一旦停止补助,部分退耕农户的生活将受到影响,一些退耕农户还有可能返贫,退耕还林的成果也难以巩固。二是退耕还林工程区内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自我发展的能力还很低,基本农田建设、生态移民、农村能源以及后续产业发展等配套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三是我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省份,土壤脊薄,植树造林不容易,补植补造的任务很重,后期抚育管护的难度更大。这一问题也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予以解决。第二个课题是集体林权制度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土改时期的“分山分林到户”阶段,二是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山林入社”阶段,三是人民公社时期的“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阶段,四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林业三定”阶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整体上滞后于农村改革,集体山林归属不清、权责不明、经营机制不活、产权流转不规范等矛盾和问题仍较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18亿亩耕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时至今日,全国43亿亩林地既没有解决13亿人的木材和林产品供应问题,更没有解决国土生态安全问题,林区、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也与平原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有人统计,在过去的林权制度下,一亩林地的年均收益只有二十多元,而一亩耕地却可以达到四五百元甚至更多。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建设成果的巩固和林业生产力的发展。

    中央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高度重视。今年8月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决定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延长补助期。这是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另外,从2003年开始,中央先后在福建、江西、辽宁、浙江和云南、安徽、河北等省全面开展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在包括我省9个县(市、区)在内的80个县(市、区)进行了改革试点。实践证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振兴林区经济、富裕广大林农的根本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举措。为此,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指出,“林改意义确实很重大”。温家宝总理强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同土地家庭承包改革一样,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回良玉副总理还提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基层和农民的又一次大创造,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大创新,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必将载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史册”。

    中央作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为加快我省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除了这两大机遇而外,我们还有一个新的好机遇。经过长期争取,中央已经决定在全国100个县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由于我省石漠化面积大,又是率先提出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省,因此在这100个试点县中,我省占了55个。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高度,充分认识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紧紧抓住以上三个方面的难得机遇,扎实做好林业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努力促进全省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确保我省生态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三、扎实抓好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大力推进林业建设全面发展

    (一)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原有的补助政策到期后,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具体政策有两条:一是原有的退耕还林补助期满后,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的生活困难。二是中央安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同时明确了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移民、继续扶持退耕还林地区、调整退耕还林规划、继续安排荒山造林等6个方面的配套措施。根据国务院的《通知》精神,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意见》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的基础上,从我省实际出发,增加了加大对退耕农户接续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补植补造和抚育管护两条配套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吃透中央和省的精神,准确把握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措施,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第一,不折不扣地抓好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的政策落实。国务院《通知》明确指出,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补助标准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105元。补助期为还生态林8年,还经济林5年,还草2年。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的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挂钩。另外,在前些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过程中,考虑到我省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原粮食调运费已直接补给退耕农户,下一步,由省和市(州、地)、县承担的粮食调运费仍按原渠道和标准直补给退耕农户。

    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后,政策补助兑现工作将延至2021年。对我省来说,原补助政策周期内还有56.3亿元需要兑现,国家完善政策延长补助期后又将新增64亿元用于直接补助,总计将有120亿元现金在今后的15年内分年补助给退耕农户。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把资金一分不少地发到农户手中。同时,还要强化年度检查验收工作,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第二,切实用好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为集中力量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国家将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以及补植补造。省里将根据中央下达的专项资金总量,按照各市(州、地)和县(市、区)完成的退耕地造林面积核定下达专项资金,并从2008年起分8年集中安排,逐年下达,包干到县。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安排资金时,要向特殊困难地区倾斜,并在年度安排上优先安排原补助政策到期和临近到期的退耕农户。同时,专项资金要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与原有各项扶持资金统筹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做好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要在科学编制规划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省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省级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编制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安排方案,经省政府审定后一同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各市(州、地)、工程县(市、区)也要在认真搞好退耕农户调查、掌握翔实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搞好本地区的专项规划和经费安排方案编制并及时上报。专项规划的重点应包括退耕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农户接续产业发展规划等,综合考虑还林的经营管理措施和退耕农户近期生计及长远发展配套项目,并注意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相衔接。

    第四,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解决退耕农民长远生计问题。退耕农民长远生计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是退耕还林成果能否真正巩固的关键。下一步,我们除了要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来保证资金来源渠道而外,在具体工作中还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基本口粮田建设。按照我省的气候条件和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在我省农村,只要人均拥有0.5亩有效灌溉面积,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实现农村人均0.5亩有效灌溉面积的目标,关键是要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小”水利工程和烟水配套工程等,2007年全省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已提高到0.45亩。同时,2006年以来,我们还抢抓一系列有利机遇,落实了五年之内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和建成农村人均0.5亩有效灌溉面积的资金来源渠道。从目前的工作进度来看,只要我们前期工作扎实,相关措施到位,2009年以前实现全省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5亩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在此基础上,要统筹用好包括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在内的各项资金,加快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排、灌水平,力争再用几年的时间建成人均0.5亩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

    二是关于农村能源建设。解决烧柴问题是农民群众砍树毁林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让农民群众少砍树、不砍树,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烧柴的后顾之忧。要在充分尊重退耕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能源建设。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多能互补,加强节柴灶、太阳灶建设,发展薪炭林和小水电。农村能源建设资金要在争取中央补助的同时,采取地方配套和退耕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筹集。对农村能源问题突出、特别是以烧柴为主的退耕农户,要优先安排建设补助。对已经得到国家农村能源建设补助的,不再重复安排。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目前我省农村沼气池主要采取分户建设的办法,这种办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每户有沼气池的农户都要解决沼气池的维护问题,在资金和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每户农户在家中都要饲养生猪,才能够满足沼气生产的需要,在人口较为密集的村庄,不利于家庭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生猪饲养的规模化;再一方面,一些农户家中的沼气池受容量的限制,产生的沼气不能够完全满足生活的需要。针对这些情况,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建设多户共用沼气池的路子,使沼气池既能够解决农民群众的燃料需求,又能够改善生活环境。

    三是关于生态移民。对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和基本丧失生存条件地区的退耕农户实行生态移民,是解决他们长远生计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生态移民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移民和迁入地群众的思想工作,妥善解决好移民的住房、基础设施以及后续发展等问题。在搞好生态移民的同时,要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对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要把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对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移民,可以帮助他们进入城市,转变成为城市居民。

    四是关于接续产业。我们建设生态文明,不只是拿来看的,而是要拿来当饭吃。如何拿来当饭吃?仅仅解决退耕农户的温饱问题远远不够,要通过帮助退耕农户大力发展接续产业,使他们能够实现增收致富。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我省生态保存较好、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帮助退耕农户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种养业,特别是要依托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森林工业和林草、林药、林果、林茶等林下产业。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把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与帮助退耕农户发展接续产业统筹起来考虑,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在退耕地和荒山荒坡上种草、种灌木。最近,中国工程院有一位院士带队到我省考察草地畜牧业,写了一个考察报告,这个报告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像晴隆那样,在荒山荒坡上种植牧草,发展草地畜牧业,贵州将来就有可能会像新西兰一样。这个观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把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与发展接续产业统筹起来考虑,光靠林业部门一家不行,光靠农办或者农业厅也不行,要有一个综合部门来牵头,我想先由发改委来牵头,把石漠化综合治理也考虑进来,在消灭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使退耕农户有稳定的增收来源。

    第五,切实抓好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俗话说,“一分造林、九分管护”,由此可见管护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加强管护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任务来抓,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各工程县要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摸清需要补植补造的面积,力争用2到3年时间全面完成实施退耕还林以来需要补植补造的任务。要切实加强中幼林的抚育和林木后期管护,把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户、到人,并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管护形式,坚决杜绝毁林复耕现象的发生。

    (二)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省政府决定,从今年12月开始,在全省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两大主要任务。一是通过明确林权主体、理顺经营关系,真正落实“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二是通过完善林业管理体制,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林业要素市场和林权有序流转的机制,规范林业执法,提高林业服务水平,基本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最终实现森林增长、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业增效、林区和谐的目标。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政策性很强,操作难度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认真抓好这项改革工作,确保实现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是我们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还山于民、让利于民,使农民从改革中真正得到实惠,农民群众才有可能从长远发展考虑,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要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该给的利益要给足,该减的负担要减够,该搞的服务要搞好。要保障农民群众对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不能包办代替、强制推行。同时,这项改革决不能以牺牲和破坏生态为代价,这是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对在改革中出现的乱砍滥伐林木、乱征乱占林地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从严从快查处,确保现有森林资源的安全。

    第二,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兼顾各方利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牵涉面广,实施程序复杂,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甚至给今后的林业经营管理埋下隐患。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对改革前林地林木流转、林地开发谁占谁有等遗留问题,要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谁造谁有、依法依规的原则,妥善处理,协调各方协商利益分配。对群众不理解、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工作难以开展的地方,要等条件成熟后再稳步推开改革。要重视林权纠纷调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调处的原则,健全调处机构,制定和完善调处预案,充分发挥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调处机制,切实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第三,坚持依法依规办事,确保改革规范有序。要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稳定自留山政策,完善责任山政策,对尚未落实经营主体的集体商品林及其林地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荒山荒地,按照“均山、均股、均利”原则重新分配到人,落实到户,并稳妥处理家庭承包已经流转的山林,进一步巩固、完善、深化和落实家庭承包。改革中,要切实做到政策、程序、内容、方法、结果五公开;村级林改方案的制定,要坚持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对集体山林分不分,分到什么程度,怎么分,什么时候分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坚持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的群众说了算,真正落实好和保护好农民的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要依法签订林权承包合同,及时开展林权登记。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流转机制。

    第四,坚持统筹谋划,认真抓好配套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内容是明晰产权,但要建立林业发展、林农增收、生态改善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有一系列相关的改革措施配套推进。因此,在推进主体改革的同时,就要统筹安排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将明晰产权与减免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以及建立服务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改革顺利展开,充分释放改革效能。要配套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快建立林业产权交易制度,不断加强林业“三防”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着力推动林业部门自身改革,使林业部门的职能从审批收费式的管理转变到严格执法和提供服务上来。

    (三)统筹使用各方面资源,力争用五年时间再造1500万亩林地。尽管喀斯特地区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但是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全省还是局部地区,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生态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的稳定好转是完全可能的。毕节地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毕节是我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在建立毕节试验区20年的时间里,全区森林覆盖率从14.9%提高到34.9%,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成绩是非常显著的。在今后的五年中,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用好各方面的机遇,进一步抓好生态建设,再建成营造林面积1500万亩,那么全省森林覆盖率还能够再提高6个百分点左右,到那时,我省的生态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将得到进一步夯实。

    如何完成这1500万亩的营造林任务?我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途径。一是对于目前正在实施的封山育林等重点林业工程,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完成任务的规模逐年有所增加。二是这次国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明确要继续安排荒山造林计划,继续按原渠道安排种苗造林补助资金,并视情况提高补助标准。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在计划安排时对我省给予倾斜。对于中央下达我省的荒山造林计划,省里将按每亩2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三是国家虽然目前暂不安排退耕还林计划,但已明确表示将进一步摸清25度以上坡耕地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新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划。我们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积极主动地做好相关工作,争取国家在制定规划时对我省给予倾斜。四是从明年开始,我省将全面启动55个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要把植被恢复作为主要任务来抓,使石漠化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尽快得到提高。五是要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拓宽植树造林的资金来源。

    (四)切实加大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大力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加快我省生态建设步伐,仅靠我省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争取国家支持。像石漠化综合治理这样大规模的一项工作,离开中央的支持我们是不可能做好的。这次国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按照政策和补助标准,在未来15年内对我省的资金投入总量将达到240亿元,其中仅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就有54亿元。对于这些资金,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早日下拨到位,在此基础上,还要争取国家尽可能地增加对我省的投入。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省级财政也要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在正常预算中要确保对林业建设的支出每年都有增加。在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有些方面的资金需要地、县配套,地、县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及时足额安排配套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随着中央和省对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将会不断增加,要加快建立健全有关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生态建设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生态建设资金安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同志们,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做好退耕还林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评论】【推荐】【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纸印论坛 ·纸业 ·印刷 ·造纸 ·纸张 ·包装 ·出版 ·纸网 · ·景华 ·纸品 >> 更多
·贵州省环保局:纸厂污染严重 关停势在必行
Copyright @ 2000-2007.Beijing IUUI Network Sci-Tech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纸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联系电话:010-51660216 值班电话:010-51660219
传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