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教育部发布消息称,今春开始将在农村中小学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教科书只对学校进行配备,由学生在本学期使用,学期结束时归还学校,供下一级学生使用。
从节约的角度看,免费教科书可以走向循环使用。但从实际看,这一方案,却受制于诸多因素掣肘。这里不妨试举几点,其一,免费教科书如何才能循环起来?
一本教科书,历经一学年,谁能保证在这其中,教科书能完好无损?那些大意损坏或丢失教科书的学生,是否要向他们征收惩罚性书款?而且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用过的书还有继续复习的作用。书归还学校了,到时,怎么复习?
其二,如何给下一年级学生使用?谁愿意使用那些旧书?即使学生愿意,家长也不一定愿意。而且,上一年级的书到了下一年级学生手里,其新旧完整程度肯定有所不同。谁愿意使用那些稍破稍旧的书?由此必然带来一个现象,那就是这边学校提供了旧书,那边家长纷纷找地方买书。对于今天以孩子为中心的家长而言,即使再节约,为孩子买一本新书还是不会吝啬的。
其三,用于循环使用的教科书,还有一个消毒的问题。书一年用下来,上面的细菌少不了。但书不是衣服,洗洗就可以用,必须经过专业消毒。一笔消毒的费用,可能并不比购新书少多少。由此,对于财政来说,未必能舍下多少钱,反而会激起使用旧书家长的怨气,造成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不平等的事实。
如果仅从培养孩子节约意识看,除循环使用外,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达到。如要求孩子在毕业时把所有用过的教科书归还学校,这样,由学校出面,再把这些旧书送到造纸厂。这样,岂不更好。
诚然,循环使用教科书在国外有先例,但未必符合国情。中国学生看书,尤其是教科书,往往喜欢在书上留一点个人印迹。最起码为了避免混淆,总要在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吧。我看书即有一习惯,喜欢在书上圈圈点点。尤其上学时的教科书上,更是写满了自己的心得、老师讲课的要点。这其实亦符合教育的规律,有利于加深印象。强求循环使用下,这一中国学生“特色”不是就没有了吗?如果说允许“特色”存在,那么这些打下个人烙印的书,能给下一级学生使用吗?
免费教科书能否循环使用,必须充分考虑国情。即使说,诸多调研论证可行,也应该充分考虑具体细节。最起码应该考虑到,这些书如何才能完完整整、干干净净地留给下一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