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产业政策大举淘汰时,嘉禾木逆势而上。
两年来,它收购了两家濒临淘汰的造纸厂,2007年,其营收预计为7000万,净利润达1200万,获得三轮融资,总额逾亿。它的商业模式是,在小县城中小型秸秆草浆纸厂排放的污水里淘金。
而在嘉禾木介入之前,在这些造纸厂,一单位的麦秸秆只能提取40%左右的纸纤维,剩余部分随水排出,即成黑浆,污染甚重。
这家专注于纸浆黑液循环利用的公司,梦想着成为中国以研发纸浆和木质素等天然聚合物的最大企业。
如今,嘉禾木的产品线包括纸浆、木质素磺酸钠(可作为混凝土的添加剂)、生物有机肥。理想状态下(黑浆得到100%的利用),三者对产能的贡献将分别是40%、40%、20%,与单纯生产纸浆相比,使用嘉禾木技术后,造纸厂的营收可增加约1倍。
问题在于,虽然成功利用了产业升级、落后产能被淘汰的机会,但行业给它的整合空间有多大,市场需求又有多少?
变废为宝
2004年6月,吴勇从青云创投的投资总监位上离职,获得青云创投旗下中国环保基金2002的132万美元投资,自立门户创建北京嘉禾木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青云创投总裁叶东任董事长。
清华环保工程系水污染处理专业毕业的吴勇,此时已在环保行业及与环保相关的证券投资业从业整整14年,投资过佩尔优等环保企业。
寻找项目的过程中,2002年,一家做木质素深加工的英国公司希望能和青云创投组建合资公司,但“当时,光知识产权转让就报价2000万美元,要价太高”。青云创投拒绝了这个项目,但这让叶东他们了解到了国外“生态社区”的概念和新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还可以把黑液生产成木质素和有机肥。
10个月的调研后,吴勇获悉,中科院生态研究所孙连超已研发出一套类似的清洁技术时,于是他“想自己出去做了”。
此时,叶东的考虑是,“这项技术能帮助小型草浆纸厂解开死结,污染问题解决了,可以保全就业。”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效益同样可观。”于是,采取技术入股的形式,嘉禾木创立,孙连超任嘉禾木首席科学家。
但光卖技术,在吴勇看来,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他从一开始就希望建立产品经营性公司。于是,2004年11月,吴勇下乡至河南济源,仅带一个会计和一个技术人员,一待就是两年。
此时,正是国家环保风暴前夕,成千上万个小型草浆纸厂已被关闭或面临关闭。
中国的草浆纸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得到大量发展,几乎每个县城一个。小型草浆纸厂从附近农家即可获得大量麦秸秆,但污染严重,一个小厂排放的黑浆就能污染一条河。
其实,碱回收技术很早就已成熟,也是国家大力推荐的,即,加一些油和煤把造纸的黑液烧掉,并把剩下的碱进行回收。这种技术在国外一般用在20万吨以上的大规模的造纸企业。
在吴勇看来,碱回收技术如果没有10万吨以上的规模,很难实施,因为“约需4000万的投入,企业的利润空间会非常小”。
而“3、4万吨以下的小规模草浆厂,如上污水处理装置,投入高,但产出小,回报就少,很难盈利。”中国造纸协会秘书长赵伟说。“3、4万吨”是发改委《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中的一条“红线”,线下的草浆生产技术与装备将被淘汰。
吴勇到达之时,济源纸厂就属于此种类型,年产2万吨纸浆,若污染问题得不到解决,将面临关闭。
吴勇的到来,让这家企业吃了救命丸。投资近两千万,嘉禾木100%收购了济源造纸厂,并建设了一条1.5万吨的木质素生产线,和4万吨的有机肥料生产线,纸浆仍旧利用原来的生产线,现产能是3.5万吨。
2006年7月,嘉禾木又收购了河北临漳造纸厂(现处于调试阶段)。
当年,嘉禾木开始盈利,营收2000万元,利润约100万元。2007年,其合计产出5万吨,其中纸浆近3万吨,木质素1.8万吨,有机化肥几千吨。
黑浆变废为宝,用叶东的话说,“原来,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变成宝的黑浆也引来了更多的投资者。2005年,首钢集团投资1000万元,2006年,青云创投、首钢追投,less基金进入,嘉禾木共获9200万元投资,其中首钢投资4000万元。在一轮轮的融资后,原主要股东青云创投的股权稀释至30%。
叶东已经在计划今年下半年进行第四轮融资了,融资规模约2500万美元。雄厚的资金,将支持吴勇进一步的行业并购。
空间和市场有多大?
吴勇的下一个目标是收购长江以南3-5万吨的草浆造纸厂,包括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等。这响应了造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应“由北向南”调整的政策。
嘉禾木决定利用资金扩大现有产能,从2007年4万吨产能扩张到12万吨,其中木质素由1万吨扩张到2008年的6万吨。2008年,他还计划收购两家草浆厂,总产能约为10万吨。
造纸产业具有资金密集的特点,进一步的扩张意味着资金的缺口。2009年上半年的上市计划,无疑能让嘉禾木加快并购整合的步伐。
“2008年总营收应该能达到2亿,利润能有200%多的增长,这样的业绩足够我们在中小板上市。”而在上市之前,嘉禾木的规划是:收购5家左右的造纸厂。
但市场留给它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对于嘉禾木来说,必须回答的两个问题是:有多少“产业弃儿”能够被收购?从污水中淘出来的产品有多大的市场?
“今年洞庭湖地区,被关掉了两百多家污染严重的小型草浆厂。三个月前,我去那跑项目,但发现我们好像慢了点,很多好项目都被别人收购了。”因为这些“抢先者”提出“可以把规模做大”,然后采取传统的碱回收技术,当然“受政府欢迎”。
现在,在吴勇看来,环保风暴后,全国适合上嘉禾木清洁技术的3-5万吨规模的草浆厂大概还剩下100家不到。
但一些大型造纸厂也已经开始行动,他们有能力把规模做大,实行碱回收技术。
适合嘉禾木的收购目标越来越少,而新建草浆厂并不现实。一方面,《造纸产业发展政策》规定“严格控制禾草浆生产总量,加快对现有禾草浆生产企业的整合,原则上不再新建禾草化学浆生产项目”。另一方面,对嘉禾木来说,投资成本过大。据吴勇了解,新建一个草浆厂,投资至少一亿元以上。
“还有其他一些清洁技术的小公司也在抢占这块空间,最后的行业格局还不清晰。但嘉禾木有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叶东说。
可在中国造纸协会秘书长赵伟看来,“虽然我们对清洁技术并不陌生,在有条件的地区,不排斥新技术、新设备。但如果要大规模运作,投资可能太大,另一方面,如果产业链都是如此的话,最后生产的产品如木质素卖给谁?作为一种添加剂,它的市场真有这么大吗?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
“木质素的市场前景还不清楚,还在市场培养阶段。”吴勇依然保持乐观。按照他的预估,中国市场约有100万吨的木质素需求,而现在全国产能仅为10万吨。作为石油萃取物的替代性产品,木质素的单价也在看涨,从原本的1000余元每吨已涨至现在的近2000元每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