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前,东交民巷小学的小学生将校本课程教材放进书柜,有的学生还有些舍不得,抓紧时间再翻翻书
我国每年生产中小学生教科书所需的纸张 要砍伐900多万棵大树 旧书当废品卖让人可惜———
我国每年生产中小学生教科书所需的纸张,需要砍伐900多万棵大树。
每学年结束时,一摞摞用过的课本也就随之完成了它们的使命,由“书”变成了“废纸”。
大量旧教科书流向废品收购站,确实让人觉得可惜。
于是,旧教科书循环再利用的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在今年的两会上,记者找到了连任人大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金莉教授。她曾提出建议,把小学教材收集起来重复使用。
对此,北京市教委在回复中表示,教科书的循环利用,的确可以节约大量资源,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
本市已从2006年开始在部分区县选取个别学校、学科进行试点。
而学生有记笔记的习惯、回收消毒成本较高等五大原因,使得短时间内,教科书的回收难以推广。
代表建议
小学教材 应首先进行回收
人大代表金莉告诉记者,当初提出这个建议,是本着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目的。
金莉建议,教育部门应推动这样一项全国性活动,将大中城市小学生的旧教材,通过专门的机构收集起来,可以运到贫困地区,免费送给那里的学生使用。回收教材的做法可以首先从小学做起。
据金代表观察,一方面是城市里小学生在升入新的年级之后,手中的课本就扔掉或是当做废品卖掉;而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学生又常常是苦于贫困而买不起教材。
开展这样一项活动既能部分满足贫困地区学生对于教材的需求,又可培养大城市学生的节约意识。从全社会来看,这是一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措施,值得推广。
个案采访
自编教材 学校才回收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本市个别学校已进行了教材的回收利用。市教委已从2006年开始在部分区县选取个别学校、学科进行试点,如美术、音乐、体育等教材,回收后采取图书借阅管理方式。
两年前,东城区东高房和东交民巷小学开始试点教材回收。这些教材是学校编制的,供学生免
费使用,没有回收成本。
东交民巷小学德育处的白洁主任说,这些教材属于地方课程课本,不在国家收费卡内,由学校自编印刷,涉及外语、德育等内容,“循环使用”约在2000册左右。
他们叮嘱学生使用书时,尽量不往书上做记号,在书后开设留言栏,凡是用过该书的人都将贴照片,写爱惜书本的留言。
语文等科目 再利用有难度
今年2月1日,记者在东交民巷小学一存放教材的教室看到,不少学生给书包了书皮,在书上乱涂乱画的现象很少,页面损坏的也不多,保存得较为完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很好。”白主任说,他们每两年换一轮课本,六年级的书换给四年级的学生使用,以此类推。
他们对假期存书有一统管理方法,基本上回收所有的教材。
东城区教委宣传部王部长说,从环保角度和节约理念来讲,实行教材循环使用是值得提倡的。
有的教材回收相对容易,但对于常使用的语文、数学等回收再利用则有点难度。
官方声音难推广 五大原因是“障碍”
对于教科书回收一事,市教委在对金代表的回复中表示,教科书的循环利用,的确可以节约大量资源,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市教委多年前曾注意到这个问题,并着手研究方案,还曾在个别学校进行过试点。总体上讲,不太成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学生买书就有所有权
由于教材由学生购买,因此所有权和使用权、处理权都属于学生个人。学生和家长,每个人的认识存在差异,单凭一般性倡导,对于捐出使用过的课本,很难取得一致性的行动,完全出于自愿,效果不是很理想。
■2.习惯在书上记笔记
行批注和做笔记,便于复习,短期内不可能改变。
这就导致回收到的课本价值不大,难以重复使用。
■3.回收消毒成本较高
教材回收对卫生、消毒的要求较高,学校还必须配备特殊专业的消毒设备,配备非教学人员,管理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4.毕业前还要用到教材
中小学学生学习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特点,小学6年毕业,初中、高中各3年毕业,学生每学期学习结束后,教材不是不再使用,几年后毕业前的复习阶段还要继续使用教材(小学虽无升学考试,仍有毕业考试,部分学生还愿意将学过的书留下来做纪念)。
一般到毕业,教材大多经过几年的使用时间,除回收价值降低外,由于教材更新速度加快,新一届学生的教材一般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回收教材很难满足新的教学需要。
■5.版本多样难调配
我国目前的教科书制度实行一纲多本的原则,不仅各省市的教材版本不同,北京地区不同区县、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版本也不同,不同学校的同一年级由于进入新课程的进度不同,教材也会不一致。即使能回收到教材,如何使用的问题,跨校间的教材如何调拨等都会产生许多问题。
两大问题 引发新思考
■1.可能造成新的不平衡
关于回收到的教材如何使用的问题,需要探索。
即使以上问题全部解决,可以配备给学生使用,必然造成同一个班的同学,一部分配备新教材,一部分学生使用回收的教材,造成新的不平衡,部分家长和学生将难以接受。
总之,弊大于利,短期内大范围循环使用的时机尚不成熟。
■2.教辅书浪费更严重
据调查和家长反映,存在大量浪费的往往是教辅材料,使用一次后往往束之高阁,利用率低,数量巨大。
相对而言,其与教学的关系不如教材紧密,具有独立性特点,而且教辅材料可以避免上述教材再利用遇到的难题。但教辅材料早已退出学校统一征订发行的渠道,不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管辖权限范围内,完全是市场、学生及家长决定购买的品种和数量。
因此,可以考虑通过民政、慈善等捐赠渠道,将其发放给困难家庭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比较可行。
值得探索
时机成熟适度推广
市教委在回复中表示,此项工作具有社会意义,具有教育契机,值得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探索。
市教委已开始在部分区县选取部分学校、部分学科进行试点(6个区县设有实验点),如选取具有循环使用可行性、教材本身相对价值较高、工具性强的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材。
回收后采取图书借阅管理方式,小范围探索经验,待有成熟做法再进行适度推广。
■新闻背景
部分免费教科书
新学期将循环用
本报今年1月7日曾报道,教育部表示,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国将向全国1.5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地方课程教科书,并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
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将只对学校进行配备,由学生在本学期使用,学期结束时归还学校,供下一届学生使用。
各地组织编写、选用的地方课程教材,一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费提供,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
此外,中央财政还进一步提高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的补助标准。
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
小学:《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信息技术》
初中:《音乐》、《美术》(或《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