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简洁的深色工装配上不高的身材,张茵看上去很低调,但是她的气质却正好相反。熟悉张的政协委员说,张茵说话和办事速度很快、主动、坚定,示人以很“干练”的印象。
就是这位49岁的全国政协的女委员,广东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06年胡润百富榜上的内地首富,在这次全国两会上带来的3份委员提案却饱受争议。
张茵的3份提案内容,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是降低富人税负,把月薪10万元以上的最高累进税率从45%减至30%;三是鼓励企业进口先进高效的节能环保设备,给予5年至7年的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过渡期限。
这3份提案公开后,在3月4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第一天的小组讨论会上,一位女委员公开指责,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带来严重污染的造纸企业老板,女富豪张茵所提出的提案是在为自己的利益集团争取利益。
这位女委员称,政协委员应有一份兼善天下的情怀。此后,张茵是否可以、是否应该替自己的利益集团代言,政协委员的使命何在,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3月10日,本报也在头版发表社论《张茵的权利》,对此提出了我们的看法,这篇社论随即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前夕,张茵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她说:“我认为政协委员不是代表自己的利益和专业去讲话,而是感觉哪些对国家有利就去提哪些。”
经济观察报:“企业环保设备减税年限”和“劳动法”的提案是如何产生的?你怎么看待别人指责你为自己行业争取利益的说法?
张茵:大家知道,以前造纸行业是免税配套的。2008年才把它规划为有税的。这几年国家对环保的要求非常严格。为什么要提这个提案呢?我们考虑到国产设备不够稳定,企业花了钱,却不能稳定地达到环保要求,因此我当时建议,给企业5-7年过渡期,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让他们有时间进行技术转型和提升。
大型企业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中小型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他们已经意识到不达标早晚会被关闭,如何既能够让他们生存下去又能满足环保要求,这是我一直思考的。“给企业5-7年过渡期”,这是在我实践当中得到的答案,我决定把它提出来作为一个提案。
“劳动法”就不要谈了。我要指出的是我们是资本密集型企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一条生产线是15亿-20亿人民币,投资很大,机械化程度很高。
我之所以会提“劳动法”的提案,是因为我认为我们国家除了产业升级之外,非常需要就业。产业升级很重要,就业同样非常重要。因为低文化人口占中国人口不是少数。我就考虑到“劳动法”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否适合,是否完善。但是,作为政协委员和企业家,“劳动法”出台后我们会遵守。我们的建议也会提给国家,就是这样。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要建议对月薪1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减税?
张茵:个税的提案同样来源于我的亲身感受。现在国内总是提到产业提升软实力非常重要,但究竟怎样把国际人才和国内的高科技人才、专业人才留在中国?我认为,这其中税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公司在上市过程中到国外路演,看到很多美国、英国还有华尔街的精英都是华人,这对我刺激非常大。我经常会问他们为什么不回国内服务,从他们的回答中我发现,其中税是很重要的因素。和国外相比,国内的税收高但是没有配套。在国际上税收高是有配套的,诸如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但是这些在国内高税收的情况下却没有相应的配套体制,这就很难留住人才。所以,我提这个提案不是为富人说话的问题,而是将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如何留在中国,以及如何从国外请好的专业人才回来的问题。
举个例子,在巴西有利用酒精代替汽油的行业,他们的企业税收以前是27%,近期他们已经将税收降到6%,他们也同样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在过去三个月里,在产能并没有大规模提升的情况下,他们低税率带来的实际税收是以前的两倍。所以我的观点是:税收低,大家就不会合理避税。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我认为巴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外界对我的评价是一种误读。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看待政协委员与企业家的双重身份?
张茵: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讲,我要去经营好企业,带领七八千人过得更好,这是我首先要去做的。其次才是如何去回报社会,这是我对社会的责任。
政协委员是大家推选出来的,这是一种荣誉,也同样是一种责任。你不能完全代表自己的利益。如果大家认为他从自己利益考虑问题就太低估他了。作为政协委员就不是代表行业,而是一定要从大的立场来看问题,从国家角度来看问题。
但同时,我们作为某些界别的委员在某些行业上是比较专业的。他的提案多数情况下是他的行业和他接触比较多的领域,这是很正常的。要从专业角度来提出提案,因为这是我们的专业,能够说清楚。我认为政协委员不是代表自己的利益和专业去讲话,而是感觉哪些对国家有利就去提哪些。
经济观察报:你怎么看待这些日子对你的争议?
张茵:这对我没有影响,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再去议论了。作为政协委员,我的责任就是把我看到的问题做成提案报上去。提案提交上去之后我们的责任就完成了,国家会从宏观角度去权衡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