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血汗工厂”制定个“国标”吧!看罢广东省总工会对张茵玖龙纸业的调查结论,我迫切想提这个建议。
广东省总工会经过调查,得出结论:张茵的玖龙纸业的确存在侵犯职工合法权益、“以罚代管”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代表它就是香港学生会组织调查所称的 “血汗工厂”,职工对于企业的福利待遇还是比较满意。(4月27日新华网)
工人的“娘家人”作出了最有利于“婆家”的结论。工会调查了半天,最后反倒是给厂家洗白了,也算是幽了一默吧。而结论“结”成这个样子,倒也不足为奇:没有评价“血汗工厂”的标准,又岂能认定出一个典型的当代“血汗工厂”来?
“血汗工厂”我们常讲,但多是凭感觉在讲,究竟怎么来定义,血汗到什么程度、完成几个指标才算“血”,好像并找不到答案。查了半天字典词典,没找到;百度、谷歌了半天,也没个靠谱的。
我们可能看过恩格斯在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描写的“血汗工厂”惨象,也可能看过夏衍先生描写的“包身工”,因此感觉残酷、压榨、没人性地剥削才构成“血汗工厂”。但在21世纪的今天,同样的一幕恐怕除了极其畸形的“黑砖窑”,是不可能重现的。门槛太低了,低到几乎所有行为都可以漏网的地步。但如果参照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民间发起的抵制“血汗工厂”运动的标准,用较高的工资与极其“人道”的待遇来对比,内地企业又大多难以达到。门槛太高了,高到了没有几个制造企业能摸到“门”。
中国内地的企业基本处于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的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要是往好的地方看,它还不错;你要是往不好的地方看,它就是很糟——— 玖龙纸业正是活生生一个标本。
香港学生看到的是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换来财富成长,存在“工伤及死亡事故频仍”、“经常无理巨额罚款”、“涉嫌长期违反劳动法规”等四大罪状;工会的调查组看到的则是另一面:玖龙的员工每个月被补助150块钱的伙食费,食堂吃得挺好还不贵;宿舍也超过了人均2平方米的标准,“这是很多企业做不到的”。吃得也好,住得也好,还想怎么样?“如果玖龙纸业算‘血汗工厂’,那么整个广东的所有造纸企业就全是 ‘血汗工厂’了”,如此来看,玖龙纸业非但不能称为“血汗工厂”,简直就是工厂标兵嘛!
仔细对比香港学生列的“罪状”和工会调查的“利好”,基本属于鸡同鸭讲,各说各话。而对“血汗工厂”的认定,到底是聚焦在应有的法律权益没有保障上,还是聚焦到是否提供了相对不错的待遇上,正是各说各话的根源所在。
我们得明白,“血汗工厂”是会分成三六九等的:有的是直接非人道地压榨工人,有的会体现工作与待遇不成比例,有的会体现在相关权益没有很好保障;换句话说,有的属于我们印象中典型的 “血汗工厂”,有的属于非典型“血汗工厂”。
当代中国,那种打骂摧残的典型“血汗工厂”几乎绝迹了;但以损害劳工法律权益的非典型“血汗工厂”应该还是存在的。但由于边界是模糊的,标准是缺乏的,工资水平福利是没法比的,参照物是找不到的,所以认定谁是“血汗工厂”,也就变成了徒劳。也就难怪堂堂省工会,堂皇公开地到企业餐厅吃顿饭,就敢得出人家不血汗的结论来。难不成他们以为,21世纪的“血汗工厂”标准还是吃糠咽菜,鞭打脚踹?
没有一个像样的标准,我们就会这边说企业侵犯了劳工合法权益,那边说问题一点不严重;我们就会拿典型“血汗工厂”的标准,来抹杀非典型“血汗工厂”的存在。(毕诗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