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新闻纸涨价:寻找报业应对策略
 
http://www.paper.com.cn  2008-06-12 中国记者

              
    国内新闻纸价格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幅上涨,目前每吨已冲破5400元,而在2007年4月只有4400元每吨,涨价幅度超过20%。据测算,在报纸生产成本中,纸张成本大概占到60%-70%。预计2008年全国新闻纸消耗量将达到380万吨,若每吨新闻纸价格上涨1000元,意味着报业将多承担38亿元的纸张成本。

  更令报人担心的是,纸价高企可能将成为常态。在新闻纸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报业如何应对,如何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获得发展已成为报业所着重思考的问题。

  本轮新闻纸涨价的持续性预测

  从国际纸张市场的情况看,纸张价格遵循经济学价格曲线。当市场对纸张需求增加时,纸业公司通常会修建新厂或增加生产线以提高产量,产品因而大量涌入市场;结果是供大于求,价格暴跌,造纸业处境艰难,导致纸厂关闭或关闭一些生产线,于是又造成纸张供不应求,纸张价格暴涨;吸引新的纸厂或新的生产线的建成,又一波价格循环开始。

  这些年来,国内新闻纸价格也基本遵循这个波浪型涨跌规律。因此,在一些报人看来,新闻纸这次大幅度涨价仅仅是暂时的,在此之后,价格又将回到原点,或许涨价根本不足为虑。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更多人则对暴涨后的纸价下跌可能性没有足够信心。

  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张延平认为本轮新闻纸涨价是阶段性的,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刺激了新闻纸的需求,潜在的需求增长预期使纸价大涨,由于奥运临近,可能会有一些报社和印厂为确保奥运期间的正常出版印刷,开始准备库存;根据经验,一到奥运会纸价都会上涨;另外美国大选期间也导致美国国内用纸量大增,抬高了中国纸厂的主要原材料―“美废”(从美国进口的废纸)的价格。他说:“奥运之后,纸价或许会跌下来;但是如果明年纸价继续往上走,对报业来说,那就很令人担心了。”

  《现代快报》副总编辑袁海兴则认为纸价的高企将成为常态。他说:“造纸的原材料,包括木材,水、电、煤都在涨价,而且由于现在对造纸厂的环保要求很高,环保投入开支巨大,甚至是由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而导致用工成本增加;这些都是纸价上涨的因素,供需关系的变化仅仅是导致本轮涨价众多因素中的一个。”

  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从三方面来分析纸价上涨原因,一是进口“美废”上涨;二是受节能减排政策的刚性约束,2007年9月,国内整顿、关停小型制浆企业1562家,导致供需失衡;三是物价上涨使纸张原材料上涨。所以,他说:“这次新闻纸涨价是刚性的,涨上去很容易,跌下来却很慢,所以不能寄希望于几个月后新闻纸价格还像以前一样又回到原来的低点。”

  增加库存的可行性分析

  以往新闻纸价格大致遵循涨久必跌,跌久必涨的波浪型规律,一些经营意识较强的报业经营者就利用这个波动规律做文章,他们在纸价低靡时大量购进,在纸价高涨时再拿出来使用。

  中央电视台在上世纪90年代投资数千万元为中国电视报社建成一个能存储5万吨左右新闻纸的纸库,最多时可以提供《中国电视报》两年的用纸量。中国电视报社社长吴继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他们的库存纸量至少能用到2008年底,而且这批纸是2007年纸价跌至低点时购进的。

  但是一般报社的新闻纸库存量仅为十天半个月,至多也不会超过三个月,有几家报社会有那样的实力去建一个大型纸库呢?更由于现在供不应求的新闻纸市场现状,不可能采用赊欠的方式,大量的库存就必须首先支付大笔现金,一个中等规模的报社一年所需3万吨新闻纸,上亿元的资金,又有多少家报社能有如此宽裕的现金流呢?

  吴海民认为增加新闻纸库存仅仅只能作为报社新闻纸经营的微调措施,用于短期周转,据他估计,目前大部分报社的周转纸都用得差不多了。多数报社只能无奈地接受这种价格,并想办法在其他方面开源节流应对。

  也有一些报社采用类似于期货合约的形式应对新闻纸价格的波浪型涨跌。广西日报社副巡视员覃士贵告诉记者,广西日报社在新闻纸处于低点位置时与纸厂签订期货合同,约定在合同期限内厂家以某个价格供货,由此应对新闻纸的涨价。但是,覃士贵补充说,在新闻纸价格涨幅较大的情况下,偶尔也会有一些纸厂不遵守合同约定,又必须进行协商督促。

  联合采购的时宜性

  2006年在新闻纸价格从2005年的高点跌落时,《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与《经济日报》曾经进行过新闻纸的联合采购,这一联合采购甚至影响了北京新闻纸市场的价格,使北京的新闻纸价格有所降低。也是2006年,由华东报协牵头,浙江13家报纸为核心,也计划成立一个联合体,将有16-17万吨的采购规模,浙江绝大多数报社将通过这一联合体团购新闻纸,以降低采购价格。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副主任郑松才在当时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说,“成立采购联合体可以把分散的采购集中起来取得价格优势,联合采购实现后,将是整个联合体与纸厂谈判,可以用集体的力量监督纸厂,可以稳定新闻纸的价格”。还有一些报社成立专门部门进行纸张等耗材的经营,目的也是试图以规模采购获得议价可能。北京青年报社2001年就成立了北京青年报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北青物流承担了北京青年报社的印刷服务并作为独立的企业与造纸厂和印刷厂发生交易,并以此吸引了一些北京青年报社以外的客户,联合起来与纸厂议价。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联合采购的方式往往只能在新闻纸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比如2006年的新闻纸价格低谷。而在2005年或者是今年以来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下,“团购”的压价作用将很难实现。

  袁海兴说:“现在的行情不是价格问题,而是如果不是大客户,你即使有现金也拿不到纸。主要原因是纸厂也缺少原材料,不能开足马力生产,新闻纸生产商的生产都没有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排在报社紧迫问题第一位的是确保供应,保证出报,价格被放在第二位。”报纸提价的限制条件

  如同其他行业一样,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将成本压力刚性地传导给下游产品,新闻纸市场也概莫如此。面对新闻纸价格的高企,一些报社选择了报纸提价。3月10日,南京市场上的4份都市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南京晨报》的零售价集体提高40%至0.7元每份,同时,订阅价格也从每年180元提至每年252元。几份报纸的声明原因皆为:“因为新闻纸张涨价,本报零售价格调整为0.7元/份”。

  同样涨价的还有《南方都市报》,自2007年11月1日起将其深圳市场的零售价从每份1元上调至2元,成为全国最贵的都市报;改版后《财富时报》从以前的2元提高到现在的5元;《经济观察报》也从去年的2元提高到现在的3元。还有《成都商报》也在4月14日宣布零售价格在周四、周五由0.5元调整为1元。

  报纸提价带来的好处并不仅仅是增加收入;由于报纸的提价,能使报纸剔除一些于增加广告无益的“无效发行”,增加“有效发行”的比例,一些报人这样分析。 但是由于报纸所处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因此报纸售价的上涨对于各家报社来说是一个艰难抉择,涨价将会承受降低市场认可度,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报纸提价只会出现在两种条件下:

  一是报纸提价必须建立在报纸对自己在所处报业市场的竞争优势有足够信心的基础上。袁海兴说:“南京涨价的这四家报纸占据了南京较大的市场份额,一些未进入主流的报纸都没有提价。而且即使提价也不敢一下子提太多,只能提两角钱,担心流失读者。”

  二是一个市场中的多家报纸集体涨价。南京一家报社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同城的其它报纸不涨,我们就无法涨价。轻易涨价会丢失部分市场份额,影响发行量,进而影响广告量。往大里说,事关生死,绝不敢轻举妄动。”《现代快报》副总编辑袁海兴说:“大家都有涨价的意愿,从去年就开始酝酿,现在也算是个‘不约而同’的结果。主要是新闻纸涨价,成本急剧上扬,报社压力大,从长远看,再维持以前的定价不利于报社的持续健康发展。此次涨价是市场行为,是按市场规律办事的。”

  吴海民说:“报纸独自提价很难,既有产业发展的忧虑,又有市场竞争的忧虑;由于新兴媒体的竞争,报纸的读者本来就在不断减少,如果涨价,读者会流失得更快。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考虑,如果一个市场中,有的报纸提价,有的不提价,提价的报纸很容易就会失去市场份额。因此,很难想象竞争对手不涨价,独自涨价的局面。”而且,如果从涨价幅度角度考虑,报纸提价对于新闻纸涨价的应对效果不佳,他说:“从财务上算账,发行收入本来就仅仅是报纸收入很小一部分,报纸提价如果只是微调,那对弥补新闻纸涨价的损失无济于事,可能还会损伤自己,除非是价格翻番,但从竞争角度考虑,提价很难实现翻番。

  报纸“瘦身”的空间和可能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的晚报、都市类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厚报时代的报业赢利模式以严重的成本倒挂为基础:亏损发行,以获取高发行量,吸引更多广告投放。

  根据中国报业协会的数据,报纸印刷成本是0.17~0.22元每印张,即一份4开56版报纸的印刷成本最低为1.19元,发行成本约占报纸售价36%~40%,印刷、发行两项成本即达1.5元左右,大部分都市报的售价却常常为0.5元,净亏损通常在1元以上。袁海兴介绍,《现代快报》平均四开74版,不算采编、管理成本,光纸张和印刷成本就将近1.8元,而批发价仅为0.3元,一份报纸每天要倒贴1.5元,乘以《现代快报》80-90万的发行量,每天发行亏损就是个惊人数字。

  厚报的问题还远不止成本倒贴这么简单,其带来的间接负作用是成捆的报纸没有发挥作用就被拉进废品收购站,这一负作用也长期为人们所诟病。

  《成都商报》总编辑陈舒平在回答关于《成都商报》周四周五零售价由0.5元涨到1元的记者提问时说:“之所以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近期纸张价格包括废纸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报纸零售价有时与废纸价格严重倒挂。零售市场上出现摊贩捂报惜售,他们不卖《成都商报》给读者或者卖给读者的是不完整的《成都商报》,然后把报纸捂起来当废纸卖。如一份60个版的《成都商报》,卖废纸的价格在0.6元以上,超过0.5元的零售价。加上其正常所得的批零差价,其收益远远高于正常卖一份报纸所得。过去也偶尔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那只是在报纸的版数特别多时,只是极其个别的摊贩这样做,但现在随着纸价持续暴涨,受利益驱动,捂报卖废竟成普遍之势。”

  在此情况下,可以设想,如果减少报纸版面,将极大降低报纸因新闻纸涨价而导致的成本压力,并能减少这种捂报卖废的经济驱动力。然而,对于报纸“瘦身”举措,业界观点不一。

  吴海民说:“提价对于降低报纸成本效果不明显,两相对比,报纸‘瘦身’倒是一个策略。”他认为不同类型的报纸应不同对待报纸“瘦身”问题,就都市报而言,如果减少版面,那么广告的占版率就会提高,报纸内容就会减少,读者就不满意;而另一方面,他补充说:“提高单位广告面积的价格,以减少广告版面的空间也有限,因为现在的广告市场毕竟还是买方市场,报纸没有话语权,供需关系决定了广告价格。”

  《南方都市报》执行总编辑庄慎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闻纸价格上涨,报社短期经营压力会增大。原来报纸不惜血本单纯凭借扩版、做厚报吸引读者的单一特征将会转变,转为把内容做得更加精确,更加有个性。”

  袁海兴则认为今后报业必须走“瘦身”这条路,他说:“厚报的追求就是‘一报在手,什么都有’,以海量信息吸引读者。但是面对网络媒体的竞争,试图以海量信息来应对网络,追求什么都有,那肯定不行。报纸必须坚守权威性和严肃性的长处,不能拿自己的缺点与其他媒体竞争。”他认为在信息接受日益碎片化的情况下,人们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媒介手段;报业更不应追求厚报的海量信息供应,报纸“瘦身”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当前新闻纸上涨已成趋势的情况下。

评论】【推荐】【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纸印论坛 ·纸业 ·印刷 ·造纸 ·纸张 ·包装 ·出版 ·纸网 · ·景华 ·纸品 >> 更多
·瑞士研制出强度超过铁的纳米纸张
Copyright @ 2000-2008.Beijing IUUI Network Sci-Tech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纸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联系电话:010-51660216 值班电话:010-51660219
传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