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paper.com.cn
2008-06-17
中国包装联合会 |
来自日本大阪的佐藤哲史最近几个月一直在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推介一种替代性塑料袋。作为大阪SKY绿色塑料株式会社董事长,他非常重视中国“限塑令”实施后,市场急需替代性包装品的巨大空间。 “中国赶在奥运会前全面禁用超薄塑料袋,反映了中国人办绿色奥运的决心。”佐藤说,他刚从河南考察结束来到深圳。他认为这项政策出台,不只具有象征意义,对于塑料包装行业影响很大。SKY打算引进日本的生物性可降解技术,在广东和河南投资设立新型塑料包装企业。 “限塑令”撬动产业链 深圳大都废旧塑料回收公司总经理江守兵说,“限塑令”生效后,进口塑料价格正在受到影响。这项法规出台后,影响的不只是商场和消费者,整个塑料行业——从原料、生产、销售到废料回收,影响几乎无处不在。这项法规如果全面落实,将会导致整个塑料行业的全面洗牌。 “我们专门去了遂平,那里的华强塑料袋公司曾经是我们的客户。”东莞黄江台湾塑料原料供应陈金顺说,这么大的企业转产了。对于他们公司的影响几乎是颠覆性的。他所说的华强公司,是由广州市南强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南强)在河南投资的企业,主要生产塑料包装袋,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50%左右,部分省市达到70%,是一家年产值22亿元、规模连续11年居本行业全国之首的塑料袋生产企业。 “限塑令”出台后,这家公司受到了“灭顶之灾”,早在6月1日前的3个多月前,2万员工被通知“停产、放假”,1600台吹膜机、1000多台制袋机等全部转让,数以千计向华强提供原料、经销华强塑料袋的上下游企业受到影响。成都众佳色母有限公司是华强在全国的八家色母(一种专供塑料袋上色的原料)供应商之一,双方合作已长达8年,其提供的色母专供华强塑料袋上色用。华强停产后,成都众佳色母公司的业务几乎陷入停顿。 珠三角5000小企业受影响 从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的“限塑令”,对珠三角的塑料袋生产企业影响同样巨大。广州市开利塑料制品厂总经理陆鹏良说,为了能继续生存下去,他的公司正在忙着办理(塑料制品)产品检验合格证,国有企业和大型超市等客户要求亮证才能续签合同。 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塑料包装企业有1500多家。但塑料袋的生产工艺、技术比较简单,只要把塑料粒子吹塑成塑料薄膜,然后由制袋机裁割成相应规格即可。从投资额看,制粒机、吹塑机、制袋机等设备的总体投入仅为10多万元。 在珠三角,专门生产塑料袋的大型企业并不多见,绝大多数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有的甚至没有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限塑令”明确规定,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将被禁止生产和使用,这部分生产企业的产品将被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销路直接受阻。 记者采访了解到,“限塑令”正式实施后,珠三角估计有一半左右的塑料袋生产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最保守的估计,将有5000家以上的作坊式塑料袋生产企业面临转产或关闭。 塑料袋进入“品牌时代” 塑料袋市场规模很大,但门槛低,很多大的国外企业其实早都盯着中国这一巨大的包装市场。但由于小企业成本低,这让正规的大公司望而却步。“限塑令”对于塑料产业的影响,远远出乎一个行业或产业。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一项新政策的出台,牵动全球塑料行业的产业格局。 江守兵介绍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欧美日等国的塑料企业已经敏感地预测到此项法规对中国塑料包装行业的影响,开始与中国的相关企业着手引入国际先进的绿色塑料包装生产工艺,抢占一大批传统塑料包装袋退出市场后出现的市场机会。 新标准加快中国塑料产业的工艺升级。特别是以淀粉等天然可降解材料或化学材料为原料进行合成的降解塑料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受限塑令影响,用于制造塑料袋的主要原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期货价格直线暴跌,跌幅达10%。替代性产品引发了无纺布材质、纸质包装环保袋新工艺加快走向市场。 “塑料袋产业正在快速进入品牌时代。”佐藤说,SKY要生产让中国人都熟悉的绿色塑料袋。以前塑料企业一直都是隐姓埋名,但新标准要求塑料袋的生产企业将厂名、厂址、产品材质、最大承重力、生产合格证编号等企业信息都要印在塑料袋上。这对于国外企业来说,提供了品牌经营的市场环境。 随着大批外资包装企业进入市场,国内规模企业也加入“限塑令”后市场的竞争行业。河南华丹全降解塑料有限公司,在华强倒产后,投资3亿元建了一个年产30万吨的全降解塑料工业园,河南天冠也已建成年产50万吨的全降解塑料中试生产线。深圳作为新型包装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一大批创新型包装材料企业正快速发展。
|
|
|
|
|
|
·芬欧汇川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贝松宁(Jussi Pesonen)先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