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出版企业如何应对数字化之变
 
http://www.paper.com.cn  2008-06-26 出版商务周报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速度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之快的确让人始料不及。几年前,传统出版业还将数字化出版视为洪水猛兽,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数字化出版是大势所趋。一些出版集团已经将数字化出版列入未来的计划中,少数先行者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

  据悉,新闻出版总署的中华字库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中华古籍全书数字化出版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五大数字化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从中我们也看到了政府推动的力度。

  理清数字出版的概念

  在讨论数字出版之前,首先要明确数字出版的概念。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些出版单位在谈到数字出版时往往将它与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画等号。实际上,网络和手机只是一种出版的介质,并不代表数字出版。

  《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对数字出版进行了一个广义上的概括:“只要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主任张立认为,所谓数字化出版实际上是出版业的流程再造,是一种全面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他解释说,传统出版的编辑、印刷、分销、库存、收款等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出版流程,而数字化出版将会对现行的印刷方式、物流方式、销售模式等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中国版协电子与网络出版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勤认为数字出版包括几方面的含义:一是出版过程的数字化,包括编辑加工、印刷等;二是产品形态的数字化,也就是在出版介质上呈现出可交互的数字化产品;还有就是产品运营的数字化,即形成一个收费系统,使终端的内容发布能够变成前端的收入,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产业链。

  虽然以上的表述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数字出版作为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从事的出版活动,它贯穿了出版的全流程。

  现状不容乐观

  实际上,大多数的出版单位已经在出版的某个环节或环节的某个部分实现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而某些出版机构的数字出版进程更是走在了前列。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立的内容管理系统,将各种出版资源进行系统化集中管理,实现了资源的社内共享和继续利用。同时数据的结构化可以根据不同的模板生成不同的内容,为以后的在线服务提供很好的基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易文网在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出版上也很有作为,E-book的收费阅读和“工具书在线”是网站的两个亮点。

  但和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速度、全球数字化的进程相比,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的发展还不是那么乐观。有限的几个先行者难以代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出版水平。

  没有形成完整的数字化流程。虽然许多出版社在出版的某个流程实现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但各个环节都是独立的数字化系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数字化流程。用张立的话就是“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 由于技术提供商不熟悉出版流程或行业特点,因而也无法给出版单位提供全流程的解决方案。

  与运营商的合作处于被动地位。许多出版单位因为对数字出版的概念缺少全面的了解,他们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能够带来直接赢利的终端环节,比如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但这种关注还仅是局限于数字版权的转让,出版单位所扮演的只是内容提供商的角色,与技术提供商和内容运营商的可观利润相比,出版单位的收益要小得多。

  距离真正的赢利还有很大的距离。虽然大家都看好数字出版的未来发展前景,但是就目前来看,还处于培育市场阶段。易文网总经理翁铭泽介绍,易文网的收入每年以30%~50%的幅度增长,虽然增速较快,但基数还很低,在集团出版主业中占据不到1%的份额,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赢利。

  大量伪数字产品混淆视听。王勤兼任新闻出版总署电子出版物政府奖评委,他介绍,每年评选都有单位把纸质图书的PDF版送来参评。市场上随书附赠的光盘里大多数也是PDF格式,没有交互功能,缺少索引和信息导航功能,不是真正的数字化产品。王勤认为这是“载体搬家”,是“有其形而无其质的伪数字产品”。

       困境内外交织

  目前在数字出版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政策的倾斜与保护挫伤传统出版在数字化进程中的积极性。与其他行业相比,出版业的市场化进程相对缓慢。我国特有的出版管理制度使出版社坐拥书号资源,这种出版资源上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变成了出版数字化进程的劣势。虽然许多的出版集团和出版社都在谈数字化出版,但更多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缺少实质性的操作。

       缺少复合型的人才也是传统出版快速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主要问题。数字出版人既要懂技术,也要了解出版。但是,目前没有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的专门机构,由出版社来做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王勤谈到,目前一些网站或内容运营商已开始从传统的出版社挖掘有经验的编辑人才。

  转型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也使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化进程中持观望态度。数字出版涉及许多领域,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特别是目前对数字版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面对数字出版中出现的侵权问题,出版单位往往无能为力。王勤认为,现在大多数出版单位只做到了数字资源的集约化处理,在等待时机、政策、环境的成熟。

  成熟的消费市场没有形成。翁铭泽介绍,易文网的技术条件、收费模式等都没有问题,但要改变消费者长期以来形成的阅读习惯、适应新的阅读方式和收费方式都要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目前更多的精力是致力于建立各种出版模式,逐步培养消费者新的阅读习惯。高教社副总编吴向也表示,怎样使图书的在线增值服务让读者付费,是出版社目前面临的难点。

  目标实现与解决方法

  王勤强调,数字化出版的最终形态和模式是服务。传统的出版单位必须完成从内容信息集成到数字出版、信息服务等多个转型才能真正存活下来。他认为,要实现这几个转型必须在人才、技术、资源、工艺、市场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

  对于传统出版单位向数字化转型,张立在战略和战术上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要考虑投入、产出的比例。开展数字出版应理性决策,在投入之前计算出一个可以承受的投入产出比例,以此来制约盲目投入。其次,要让数字化为出版社的战略目标服务。张立认为,数字化出版是手段而不是目标,应该先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让数字化出版成为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

  在具体的技术应用上,张立认为应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技术选型,要克服“最大就是最好、最贵就是最好”的心理。根据出版单位的规模、应用范围等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同时可通过一些技术指标来分析技术商提供的产品性价比是否合适、技术是否实用。对于技术提供商的选择,他建议与其看技术提供商的产品不如看他的服务,包括其技术团队是否稳定都是要考虑的因素。目前有些出版社购买了技术提供商的某项技术产品,当需要更新换代或与其他系统对接时,技术提供商的服务跟不上,只好将原来的产品废掉,重新购买新的产品,造成浪费。

  在压力与机遇中获得新生

  毫无疑问,目前抢占数字化出版先机更多的是技术开发商和内容运营商。他们通过销售技术和下载收费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财富,获得了风险投资的关注。不仅如此,有的还开始了向内容提供商的战略转型。

  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爱思唯尔数据库涨价风波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数字出版的广阔赢利前景。凭借全球1/4的科技、医学领域的期刊电子版全文文献的优势,爱思唯尔可谓牛气冲天。据资料显示,每年仅中国内地高校组团购买其产品的费用就已达1800万美元。爱思唯尔毫不担心涨价后会失去中国客户,因为市场有需求,而在中国又没有如此规模的数据库资源。

  以上这些可能让传统出版单位感到了竞争与压力,其实它更提示传统出版商:面对数字出版蕴涵的巨大空间应该怎样牢牢抓住发展机遇。

  刚刚面临企业化转型,又迎来了数字化之变。对于过惯了“幸福生活”的传统出版业来说,这些变化来得太猛烈,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管被动出击还是主动应战,走数字化出版之路都是未来出版的必然选择。

评论】【推荐】【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纸印论坛 ·纸业 ·印刷 ·造纸 ·纸张 ·包装 ·出版 ·纸网 · ·景华 ·纸品 >> 更多
·造纸车间环境脏乱
Copyright @ 2000-2008.Beijing IUUI Network Sci-Tech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纸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联系电话:010-51660216 值班电话:010-51660219
传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