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环保新闻和一则环保公告引人关注。
前者是,8月21日,省政府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对6个未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的设区市实行“减排预江西警”,对8个减排工作不力的县区实行“区域限批”。同时,明令26家长期超标排污的企业淘汰关闭,责令10家减排工程建设滞后的企业停产治理。后者是,10月14日,省环保局在《江西日报》上刊登公告,决定再次对14家污染严重的企业,给予淘汰关闭或停产治理的处理。
这里的新闻和公告向人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我省正以空前的决心、空前的力度,采取超常措施,下“猛药”治污,确保全省今年减排目标的实现。
这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地方的工业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一个小造纸厂污染一条河,一个小冶炼厂污染一片天,一个小化工厂污染一方土地,诸如此类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不加紧治理,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为保护环境,国务院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减少10%,并向各省市自治区下达了约束性减排指标。
然而,在一些地方,超标排污问题,如同“顽疾”,屡治难除,一些造纸厂、纺织厂排污水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一些发电厂、冶炼厂冒黑烟的问题仍然不时出现。缘何如此?皆因贪图眼前利益和政绩观错位使然。一些目光短浅的企业和地方,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天平上,将砝码加在后者的托盘里。有的企业表面上修建了减排设施,实际上却将其当作“摆设”,以致当地污染不断加重;有的企业阳奉阴违,口头上说要搞减排,实际上却舍不得投入,以致减排工程建设进展缓慢;有的地方对必须淘汰的严重污染企业暗中袒护,对高污染的外来项目大开绿灯,对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敷衍了事……凡此种种,使得减排形势趋于严峻。
事实说明,根治超标排污的“顽疾”,仅凭会议布置、下发文件不够,仅凭宣传教育、检查督促也不够,还必须有的放矢,施以“猛药”,让执迷不悟者得不偿失、付出代价,让肆意排污者倾“厂”荡产、血本无归,使污染环境行为成为自寻绝路之举。在这方面,我省的做法值得称道。从“减排预警”到“区域限批”,从“停产治理”到“淘汰关闭”,都是对症之“猛药”。哪个地方不听警告,敷衍塞责,对污染行为麻木不仁,那就对其“区域限批”,让其尝尝因小失大的苦头。哪个企业不顾法规,继续肆意排污,拒绝治理污染,那就将其“淘汰关闭”,为百姓彻底除去污染之害。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然而,欲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我们尚需在保护环境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其中,包括下“猛药”治污,夺取减排攻坚战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