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青山纸业五十周年厂庆之际,此时您最想表达的心情是什么?
刘董:首先对你的到来表示感谢!说心里话,青山纸业作为国企创业走过五十年实属不易,期间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压力,也深深感受到同行几十年走到今天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在此感谢媒体,感谢同行对青纸的关爱和帮助!青纸在市场上不是孤立的,五十年成长壮大,世人瞩目,今后仍要发展,这是青纸人的骄傲,也是造纸业的骄傲!
记者:青山纸业由一家产品单一的国有造纸企业,改制成为集制浆、造纸、发电、医药、光电子、原料林基地为一体的国有大型上市企业,其发展速度引人瞩目,我想企业快速发展一定是有关键性战略决策的支持,对此您一定深有感触。
刘董:是的。青纸从原来的老厂,象小孩一样茁壮成人,不是靠哪个人,某个时机,而是靠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归结有四条:一是基础较好。青纸是由国家轻工部组建,设备是从国外进口,当时成为轻工部的样板厂;二是软件很好。青纸人纯朴、勤奋,素质好、觉悟高,有良好的传统与优良的队伍,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三是有前瞻性。首先是装备与技术突破,当时纸机产能是5万吨,1984年工厂决定要对进口设备进行改造,反对人数过半,最后还是成功实施,纸机产能提高到10万吨。通过把美国装备技术买来,实施技术改造,1号纸机既可生产普通纸又可生产伸性纸袋纸。其次是原料突破,青纸确立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从早期的制浆造纸为主,到1998年提出建设16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目标,经省政府批准,在2000年国家提倡林浆纸一体化的时候,青纸率先将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报发改委批准,2001年项目被列入全国首批14家“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重点项目,青纸实现了林浆纸一体化;四是抓住机遇。1993年3月份完成股份制改造,1997年7月3日在上交所挂牌,发行股票8千万股,给老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从2000年年产15万吨牛皮箱板纸机投产,到2007年年产20万吨的高强瓦楞纸机的投产,企业规模实现较大发展。在不少同行先后倒下的情况下,青纸作为老国企还能发展实属不易。
记者:能补充一下投资其他领域的情况吗?
刘董:上世纪90年代末,青纸通过上市融资后,逐步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投资其他领域亦成为企业新的战略决策。从1998年实现对漳州香料厂的控股(现为漳州水仙药业有限公司),把其改制成第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到1999年涉足光电子行业,创办了深圳市恒宝通光电子有限公司,对外投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当时也走了一些弯路,经过前几年整顿,药业和光电子两家公司销售收入从当初的七、八千万元增加到今年超过两个亿。目前青纸除了制浆造纸主业外,基本确立了林业、药业、IT三个行业板块的对外投资格局。
记者:您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纸业市场,它给青山纸业带来何种影响?
刘董:从整个纸业市场行情来看,中国的造纸业正走向顶峰。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纸与纸板的总产量已超过美国,中国造纸业这十年的迅速发展,带了来整个经济的繁荣发展。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实际上我国纸品的供求关系已趋于饱和甚至过剩,也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中国纸业已进入微利时代,青纸的经营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同样压力很大。
记者:据悉,青山纸业原来畅销的一些产品因受国内外市场变化影响,近年来销售有所下降,你们的瓦楞纸比较高档,相对来讲成本都比较高,市场中低档的产品对你们是否造成一定的冲击?对此,贵厂在产品结构上有何调整?
刘董:确实如此。我们分析,四个产品中的三个销路不好导致价格下滑。如瓦楞纸在高端市场有一定的需求,但量不大,加之出口政策的变化和原料成本的升高,箱板纸、瓦楞纸大部分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结构的调整需进一步谋划。首先,从企业自身优势分析,青纸以擅长工业包装纸与纸浆为主,纸袋纸优势比较明显,我们现在的产品结构也主要是围绕工业包装纸提供本色浆原料,较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涉足白纸,白纸用途大。其次我们的技术装备和品质适合高端市场,没必要与低档次产品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前几年新闻纸很难卖,市场压力很大,但有的新闻纸机可带涂布,可以抄轻涂纸等,配置灵活调头快,这就给我们一种启示,做项目时纸机的配置要有灵活性,以应对市场的瞬变。再次,企业要有前瞻性和创新精神。在这种具有较成熟市场以及与国际宏观环境高度相关的线性关系情况下,做企业、做市场难度也越来越大,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尤为重要。在这个前提下,要把创新精神融入到产品结构的调整,融入到产品的开发与技术创新中去。我认为,青纸产品结构提升的空间较大,尤其是纸袋纸,虽名居国内前榜,但应努力提高品质,力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走国际化道路。
记者:当前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国际原料大幅攀升,外贸取消出口退税等对国内企业的发展造成变数,增大压力。贵司对此有何应对策略?
刘董:今年下半年国际形势发生巨变,大家都面临压力与冲击,青山纸业也不例外。我们的原则是把握方向,谨慎行事。生产系统方面,发挥最大产能,平衡成本;原料成本方面,今年上半年煤、油、废纸等资源性涨价,企业原料成本大幅度提高。一是重点控制废纸性价比,二是优化木材供材渠道,木材年需110万立方米,省外省内价格存在价差;三是加强煤炭采购。总之,要有前瞻性,具有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把握机会、果断决策。
记者:青纸目前拥有的林地的确切数是多少?请透露一下公司目前正在实施的160万亩“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并阐述此项目对公司发展的战略意义。
刘董:共有61万亩。青纸1998年开始实施做林浆纸一体化,2000年加大资金投入。15万吨本色浆完成后,意识到原料资源瓶颈将制约企业的效益提升与可持续发展。青纸人一是靠市场,二是建林地,逐步解决木材原料制约瓶颈,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且有效降低了原料成本。当时林业以国有为主,企业与国有林场合作有可能,初衷是搞股份制。2003年后本省率先进行林改,对广大林农来说是分林到户,调动了积极性,并且前几年木材市场好转,林业赢利能力增强,形势变化,客观上使我们推进项目的速度减缓。我们也在思考新条件下如何实现战略目标。目前采取的主要策略,一是寻求合适的区域与农户进行合作。二是争取与国有林场结成联盟。可以先松散型为主,从合作供材开始,稳定供材渠道。另一方面利用这个平台把规模扩大,并在种苗选育、植树造林等方面寻求优势互补。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要念好“山海经”还是大有文章可做。林纸一体化项目的推进,不但可以使青纸更好地利用福建的林业资源,而且可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记者:您是从厂里基层一步步发展走上今天的领导岗位,可以说是伴随着青山纸业的风雨历程,想必是感触很深。同时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如何处理国有企业转制后的机制与市场接轨的问题?
刘董:是这样。我是1971年进厂的,至今已有38年了,对企业的感情很深。企业文化是一种灵魂,尤其是青纸,传统痕迹渗透在职工的思维、思想里。客观的说目前职工的思想比计划经济有很大进步,但与市场经济要求、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就管理来说,难度要比一般大型企业大得多。改革初期是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钱没地方来,人没地方去。员工认为企业是我们的,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工作,对企业的依赖性很强。家属子女没工作有困难都要找企业,所以包袱挺重。山区企业有种情结难能可贵,人与人,人与企业的情结。企业文化中也有薄弱点,如近亲繁殖很严重,管理难度加大。但面对市场经济,只能改革,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另一方面要完善制度,用制度管人,执行力方面主抓领导干部,重点抓干部教育培养,应该说通过几年的努力有较大的成效。
记者:青纸半世纪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太多的困难挫折,是什么精神支撑青纸人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
刘董:是我们青纸人引以自豪的“劲松精神”。五十年来,青纸人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培育了独特的青纸文化。从20世纪70年代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土炉精神,到80年代“扎根山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献身造纸”的劲松精神,到新世纪的“竞争创新、敬业奉献”的青山精神,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纸人,铸就了青纸人求真务实的品格,锤炼了青纸人百折不挠的意志,造就一支敢打硬仗、能征善战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记者:请您谈一下今年的销售情况,并给广大纸业同仁展望一下青纸的未来。
刘董:预计今年赢利情况有影响。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不可避免地受大环境影响冲击。箱板纸、瓦楞纸比去年同期差,但优势产品伸性纸袋纸到三季度为止还不错,对外投资深圳光电 、漳州药业都不错,林业则受天灾影响。对外投资这块还算比较好,今后发展除自身努力外,还受二大因素影响,一是世界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二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寻求。展望青纸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雄关万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青纸五十年的成就已成为历史,我们将在新的更高的起点,播种希望,开创未来,为打造百年老店,在科学发展的这面旗帜下,构建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企业,为实现百万吨级的制浆造纸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