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中走来,又带着惊心动魄渐行渐远,回顾与展望将成为岁末被提及最频繁的话题,在2008的“掳影挥别”之下,中国企业可谓喜忧掺杂。随着“寒流”涌近,倒闭、裁员、就业……等一系列敏感字眼“争先恐后”向搜索引擎榜发起进军。在这个印刷业寒冷的冬季,准确的战略目标、善于激活内部资源、与员工共患难,无疑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印刷企业:换位思考 危机变生机
灾难面前,人人平等,暂时的低迷不代表衰退的开始,对于印刷企业来说,影响最大的不是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是纸张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也不是人民币汇率的不断攀升、而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倒闭和减产所带来需求量的缩水。
成功的企业不会在经济困难的时候止步不前,相反,他们会利用这个特殊时期努力去寻找生存机会。处于危急之中的印刷企业更不能过度依赖政策的支持,而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除了把握好国家为缓解经济压力而制定的各项政策外,更要从自身处境出发,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对策!而单一的以求快速和持续盈利能力的发展模式已远远不够,一些意识到环境窘迫的印刷企业,便开始调整组织机构,开发新技术面向新领域,从而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危机和困难面前,我们更要学会换位思考,把金融危机当作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借“寒冬”之气,锻造企业内力,重振企业雄风,完全有可能转“危”为“机”。当“集结号”再次吹响之时,谁能第一个起跑,谁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印刷员工:握住机遇的“脉博”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裁员成了近期的一个“热词”。不少企业被迫降薪,甚至裁员,以求缩减开支、勉强过冬。据一则报道称:“身处金融危机中心的美国人现在人人自危,甚至笑称大家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是:‘今天你公司裁员了吗?’”。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双儒在一次论坛中谈道:“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印刷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闻出版署提出的“十一五”印刷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把我国建成世界重要印刷基地之一。但目前我国与国外先进印刷技术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综合国力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印刷人素质不提高,不能实现印刷又好又快地发展,想成为世界重要印刷基地的目标就无法实现。要保持我国印刷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将我国建设成为印刷强国,就必须始终住企业员工素质提升这个重要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大力培养造就能够顺应发展我国印刷需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印刷人才队伍。”
由此可见,国家政策这双“有形之手”正向印刷领域延伸,对于印刷人才和印企员工无疑是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技能上带有缺陷而遭淘汰的现象大有人在,不注重个人修养的行列大有人在……是企业真要将裁员作为实现飞跃的唯一手段吗?答案是否定的。只有员工自身有所认识、有所觉悟,及时纠正只靠简单操作就能混日子的观念,在经历大浪洗刷之后,才能握住机遇的“脉搏”。
“工”“企”结合共渡“寒冬”
“工”即员工,“企”即企业。为了抵御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深圳许多企业日益形成了“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的双爱氛围。企业让员工在经济寒冬里感受到温暖,员工也主动参与应对危机。那么,有了企业对员工培养的重视、员工对企业思想觉悟的提高,是否就代表双方都己摆脱“寒冬”这个阴影呢?迫于形势,的确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不仅靠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更需要工企相互渗透,相互磨合。只有在困难时刻,选择与员工共渡难关的企业才彰显它的可贵。
巴菲特有句名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受实体经济冲击,好多企业被迫裁员,而此时也正是收拢人才的绝佳时刻。那些困难时不裁员的企业,短期看会增加经营成本,但长期看却是利好,因为在留住员工之“身”的同时也留住了“人心”,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社会美誉度,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会在这股“经济寒流”过后迎来春天的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