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风暴爆发以来,国内外公司,含印刷业在内的各行业展开的裁员计划看来就象一阵狂风,相关新闻连篇累牍,让人忧心仲仲。媒体披露的裁员计划中,涉及印刷行业的多为跨国企业,裁员计划少辄近百人,多则四五千人,裁员公司,其裁员原因或为2008年企业亏损,或2008年盈利但仍无法预见经济形势好转不得以裁员试图节约经营成本。虽然国内涉印刷工业的内资企业裁员消息少有媒体披露,而一个未被证实的消息是,国内某著名的印机制造集团或将裁员数十人,此外,东莞也传出近千家印刷包装企业倒闭消息。
不妨回顾一下:2008年底以来,有关媒体披露的涉及印刷业的裁员消息:2008年11月,香港《文汇报》披露:生产商品商标、标签材料的跨国公司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集团,将裁减香港员工64名,并将部分生产工作转移至中国内地。2009年1月,必胜网译文称:“印前专家”艾司科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掉近90名员工,约占到全球员工总数的10%,同为印前领域巨头的爱色丽则因2008年销售和盈利预期的下降宣布裁员90人。
慧聪网译文称:曼罗兰有限公司(manroland Inc.)的母公司德国曼罗兰集团(manroland AG)管理层定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以间接方式在德国奥芬巴赫的单张纸印刷机事业部裁员515人,以间接方式在德国奥格斯堡的轮转印刷机事业部裁员110人,并关闭德国法兰克福附近的Mainhausen工厂,将该处装配生产线整合奥芬巴赫的单张纸印刷机工厂内。必胜网报道:同为“三大国际印机制造商”的海德堡于2009年1月宣布将在英国裁员40人,此前海德堡曾宣布全球范围内裁员2500人。
慧聪网译文称,与曼罗兰有限公司相比,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公司”)的裁员计划则似乎显得“更为必要”,其2008年第四季度“预计连续性业务亏损1.33亿美元,折合每股亏损0.50美元”“净亏损1.37亿美元,折合每股亏损0.51美元”,而柯达公司与印刷行业关系密切的图文影像集团,全年销售收入较2007年下降2%为33.34亿美元,2008年第四季度表现尤差,同比2007年下降14%,第四季度的运营亏损达到400万美元,2007年的同期盈利为3000万美元。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为部分产品线市场需求降低和价格调整、汇率变化,并抵消了成本的节约。柯达公司称含部分管理层职位的裁员人数可能将达4500人,大部分工作将在2009年上半年完成。
“节约成本”成为裁员动因
曼罗兰有限公司以上裁员计划的制定,是在该司CEO拉宾斯表示2008年仍然获得盈利基础上做出的,裁员动因含“消除制造过程中的冗余成本”。以上柯达公司的4500人的庞大裁员计划有望为柯达节省3.5亿美元。爱色丽希望通过含裁员在内的“利润改进计划”,在2009年节约2000万美元。海德堡则希望2010/2011年前公司每年支出将减少2亿欧元(1.578亿英镑)。
全球经济衰退加速,“消费者支出减少、资本设备需求下降”成2008年经营不景原因
柯达公司CEO彭安东表示“由于消费者支出的减少以及资本设备需求的下降,柯达的几个核心业务2008年第四季度的业绩都会出现下滑。”
爱色丽首席执行官Tom Vacchiano表示:尤其是2008年第四季度市场需求的加速下滑,使得爱色丽经营业绩下滑,他也关注到大客户推迟了投资计划、小的终端用户在观望经济走向、一些经销商正采取行动削减库存以应对市场的信贷紧缩。
曼罗兰有限公司CEO拉宾斯认为“经济环境不佳,影响了客户的采购欲望”。
笔者对以上裁员消息有两点异议,不妨道来:
一、是企业方普遍以经济不景、采购方对采购持观望态度为由裁员。而对于员工的诉求只字不提,一派冰冷之态。以上源新闻,更多来自境外媒体,由本地媒体人翻译过来。笔者一直怀疑这些源稿件多出自公关公司之手,那种借高管之口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口吻,让人很难接受。试问:员工的诉求何在?那动辄数千人的大公司裁员计划,实际上形如制造社会动乱,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扩大内需政策,近期《新闻联播》大量报道返乡民工就业新闻,表现出了负责任的政府的姿态,尤其是大公司裁员,实际上把另一个包袱抛给政府。离开休戚与共的企业,特别是曾经多有奉献的老员工,被裁掉,步入这个人人自危的危机社会,企业方的残忍和狰狞应被指责。真不知以上裁员的大公司,所在政府机构是何态度?例如海德堡宣布全球范围裁员2500人,柯达全球裁员4500人。柯达公司面对数码时代侵袭时,“壮士断臂”式的战略调整值得佩服,可是危机当头,竟然又不惜上演4500人裁员剧目,不知道哪点值得称许?此起彼伏的全球抗议裁员的浪潮,已为社会的动乱埋下伏笔,这恐怕并不是一味关注投资者利益的裁员企业方高管所能回避的。
二、节约成本之道有很多,亏损就裁员,这绝不是一个负责任企业的应有姿态,更不是全球知名的制造商的应有姿态。
从被裁员工的角度来说,或许能够在这场浩劫中更为清楚地明白一点,持强凌弱从来是资本社会的规则。寄望于企业怜悯本就是自作多情,职员只是企业管理者手中的一个棋子。增强自我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唯一上策。最愚蠢的职员是自我悲悯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你永恒的依寄,就象企业也不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洗礼中永远抱住昔日的主业,那种学有所成、胸有成竹、从容上路者将是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