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金融海啸下造纸业的转型与机遇
 
http://www.paper.com.cn  2009-03-03 中华纸业

    引言:巴菲特曾说:“只有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用这句名言来形容2008年中国造纸业再合适不过。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经过近10年高速成长和习惯了景气行情下高风险扩张的造纸企业,在走过利润增长率连续上涨的黄金时期后,在金融危机的袭击下,仿佛一夜之间从高峰跌落到了低谷。虽然央行多次降息,以及国务院出台企业增值税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但造纸行业因内外需求锐减,目前除需求萎缩引起的产量调整外,金融危机造成的信贷困难和资金紧缺正在影响着这个行业,造纸业正在经历建国以来最寒冷冬天的考验。

    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造纸业正遭受着需求不振、价格下跌、贸易萎缩和库存积压的煎熬,目前正经历着建国以来最严峻的寒冬考验。其实,除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造纸行业海内外需求放缓的外部因素外,市场的繁荣也掩盖了市场调节滞后的真相。据了解,从2000年至2006年,我国造纸产量年均增速为13.44%,产量和消费量均超过GDP增长速度。进入“十一五”,造纸产量增速明显加快,产量和消费量逐渐接近,2007年国内纸及纸板生产量首次超过了消费量;2008年产量更是超过8000万吨,市场从供不应求突然转身走入买方市场时期,产品价格必然出现下跌,供需的错配也导致行业后市不容乐观,特别是前期新增产能在2009年的集中释放,严峻的行业形势迫使造纸行业转型是必然选择。
   
  在当前的金融海啸形势下,企业除了尽快处理和降低库存,大力回笼资金和密切留意出口客户动态防止破产带来损失外,还应该从战略的层面上进行思考:

  1 联合限产保实力,抱团发展
   
  目前国内造纸行业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库存急剧增加,加上出口的萎缩促使大多数企业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如果在市场需求过少产能过剩下压价竞争,势必损害行业的整体利益。因此,宁可限产也不能压价恶性竞争,限产保实力是造纸企业当务之急,企业应在行业协会的主导下抱团“过冬”,避免恶性竞争和过度竞争,共同把握市场、共渡难关。
   
  稳定的市场需求将使造纸行业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和长期保持较高的行业景气度,目前产品滞销与产能阶段性过剩有关,以销定产和限产保价就显得特别重要,也特别需要行业组织牵头让各企业采取限产、转产,以减少供应和保证整个造纸业的整体利益。
   
  目前造纸企业不但需要交流,更需要在认识方面上层楼。各企业不能只盯着自己眼前的利益。面对不利局面,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十分重要。如在富阳,造纸企业四次提出联合限产保实力措施,以零库存应对市场形势变化和“寒冬”,共同把握市场,提高御寒能力。的确,造纸企业要走出困境,必须通过企业间的联系和合作,针对市场需要及时做出产业调整,形成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尽快消化产能过剩与产品积压,这才是当前最重要的。应避免内资企业间相互争斗、甚至相互残杀的现象再次发生。因此,企业间更需要相互配合适当调整产品结构,通过联合限产保价的做法,避免过度增长和短期内集中开发相同纸种出现恶性竞争,也只有通过“降价—限产—消化库存”的痛苦调整过程,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抢占战略制高点。

  2 加强并购,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在我国,前几年纸张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产量增长也相当迅速,但由于整体技术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特别是企业规模小,加上造纸企业过于分散和地区分割影响,不仅造成了生产能力过剩,还导致了激烈的无序竞争,使得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和利润率低下,因而在当前日趋严峻的全球化经济形势下,如果能够整合各企业力量发展,通过并购来组成大型产业集团,集中解决生产能力和产品过剩,一定会很有力量。
   
  在国际市场上,为了摆脱全球经济低迷带来的影响,近三年来,国际造纸行业正加快整合和兼并步伐。从2005年至2008年第3季度,美国、加拿大行业整合、兼并总交易额约450亿美元。如2008年美国国际纸业以60亿美元收购惠好纸业旗下的箱板、包装及回收部门等9家工厂,85个锅炉和19个回收作业点,创下全球造纸行业最大的交易额;2007年美国宝水公司收购加拿大阿比提比旗下的15家新闻纸厂,使宝水成功占据北美新闻纸市场50%份额。在上一轮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特别是1998年,世界造纸业也刮起了一场强劲的联合兼并浪潮,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瑞典斯道拉公司和芬兰恩索公司联合组成跨国公司——斯道拉·恩索,兼并后的联合公司在造纸总产量曾一度超过了当时位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国际纸业。
   
  当前中国造纸业所面临的残酷形势是,如果不联合重组形成优势,就有破产倒闭的危险。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只有通过大规模重组,来改变原来的生产规模小、生产和经营高度分散的经营模式,将优势资源集中于部分强势企业,以形成具有优势的大型造纸集团。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而且还可以增强对资源的驾驭和对市场价格的控制能力,从而可以增强中国造纸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要改变造纸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现实,联合重组势在必行。如果为了共同利益和怀着共同目标团结起来,就像二战后的日本,企业不约而同“拉起了手”团结起来,最终走上复苏。也只有通过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才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专业化程度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
   
  在跨国巨头蜂拥而入进行并购之前,国内有实力的造纸企业应尽早启动并购行动,与其被动地卷入到世界并购浪潮中去,不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浪潮中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寒冬”下,中国造纸业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并购浪潮中获得有利地位,提前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内重组势在必行。

  3 调整战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虽然国内造纸业在无原料优势和技术优势的环境下获得快速发展和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必须看到,无原料、无技术的局面已成中国纸业绕不过也改变不了的“硬伤”。造纸业下一步的发展将会更加受限于资源,而林纸一体化是造纸业的大趋势和大方向,只有“走出去”才能把产业链拉长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全球百大纸业公司看,全球10大纸业公司中有一半企业拥有大规模林地开发权,如美国国际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造纸和林产品公司,其年木材加工能力超过1亿米3;斯道拉·恩索在芬兰和瑞典拥有近200万公顷林地;日本王子制纸在全球也拥有14.3万公顷林地。这些公司林纸结合较好,产业链较完整,除了生产浆纸产品外,还有林产品加工、化学助剂、物流等产业。由于这些公司林纸产业链结合较好、科技创新能力强,所以规避风险手段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稳定的经营业绩。另外,资料显示,进入世界500强的美国国际纸业,每年1900多万吨的产能就是在分布于40多个国家的工厂中实现的。还有日本,在资源极度缺乏和历经战争创伤与金融动荡后,其造纸工业就是靠“走出去”战略,企业不约而同地在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印尼、泰国、巴西、加拿大等地建设原料制浆基地,占领世界林木资源获得超常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适时“走出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也不失为“过冬”的最佳选择。目前国内市场出现产销失衡的拐点就是一个信号,无论从原料建设还是从市场开拓,我国造纸工业必须也只有全方位地走出去,才能应对全球化压力。
   
  早在2008年上半年,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造纸企业的龙头们就开始走出国门,考察东南亚及俄罗斯市场,但这些内资企业大都还停留在考察和思考阶段,还没有实质性的“走出去”(目前只有太阳纸业在2008年10月发布公告拟在老挝投资近10亿美元新建纸浆林基地和年产30万吨漂白阔叶木浆“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目前为数不多的真正实现国外建厂的也仅是一些具有地理优势的中型企业,规模都不大。

  另外,在市场开拓上,印度尼西亚的造纸业在1997年金融危机中就是因为适时走出去才获得超速发展。当时由于危机的影响,印尼的卢比迅速贬值和外汇市场起伏不定,给浆纸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浆和纸张市场价格下跌。这些制造厂利用卢比的贬值纷纷大力推进纸浆和纸张的出口,尽管受经济危机影响(1997~1998年),但纸浆和纸张的出口却持续增长。在1998年,纸浆出口为180万吨,纸张出口为280万吨,纸张纸浆业发展很快。
   
  目前,在欧美市场需求量短期内无法恢复的情况下,把目光投向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也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有关数据表明,目前东盟、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2007年广东产的新闻纸开始批量进入东盟市场,目前东盟市场就已超越印度,成为我国新闻纸第二大出口市场,并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另外,2008年1月~7月,越南共进口各类纸张58.5万吨。且打印纸、书写纸、新闻纸的需求仍无法得到满足,预计2008年越南纸进口量将上升到100万吨。在印度,目前造纸企业的平均产能才2万吨左右,超过10万吨的造纸企业十分稀少,人均纸及纸板消费量远不及世界发达国家,而其人口超过10亿,市场需求庞大。在中东,由于该地区缺少造纸产业的原料和水等基础条件,无法投资建造大型造纸工厂,而从土耳其到伊朗(包括整个阿拉伯半岛所有国家)有近3亿人口,因而该地区对纸和纸板的需求也十分巨大,预计今后这一地区的纸和纸板的净进口量将继续扩大。目前在中国广西举办的“东盟博览会”已为国内造纸企业搭建了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平台,可增加拓展这些新兴市场的机会,加上我国纸品质优价廉,性价比高,一定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4 淘汰落后生产模式,加快转型升级
   
  近几年我国造纸工业虽说发展迅速,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涌现出7家百万吨级的纸业公司,但2007年我国前十大纸业公司总营业额不及全球十大纸业公司第八名的40%,说明我国纸业仍存在规模偏小、行业分散、产业集中度不明显等诸多严重问题。另外,全球十大纸业公司大部分都实现了林浆纸一体化,而我国纸业公司却几乎没有形成自己的林纸产业,都没有自制商品浆,优质造纸纤维主要依赖进口,原料成本受外部影响较大,直接导致经营业绩的不稳定和利润下滑。而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经销商,没有建立有效的销售配送系统和持续稳定市场的能力,难以保证获利和规避风险。
   
  另外,目前我国纸业仍存在四大瓶颈:一是地域性集中度过高造成资源短缺;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三是造纸机械落后困扰产品水平提高;四是造成严重污染有碍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变造纸机械的落后局面,国家已经多次从政策层面上把造纸行业作为支持技术改造的重点行业之一,才使我国造纸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为了治理造纸行业多年的粗放型增长和环境污染较重的问题。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多次提高造纸业的排放标准,并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造纸业结构调整和清洁生产。2007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造纸业明确提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并规划“十一五”期间将淘汰落后产能650万吨。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国内首部造纸业规范指示文件——《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确定提出,规模和环保成为造纸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降低造纸业耗水,大大减少污染物排放。明确要求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排放不达标的年产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纸厂。到2007年12月底,国家还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在各方面因素左右下,大批中小造纸企业被关闭。有资料显示,2007年造纸行业关闭落后产能450万吨,2000多家纸厂被关闭,其中统计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企业关闭了376家。通过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造纸企业,我国造纸业的总体结构逐步优化。根据减排方案,2008年淘汰造纸落后产能106.5万吨,2009年淘汰50万吨产能,并加大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年度落后产能淘汰计划的督促力度,促进造纸行业落后生产能力有序退出。对环保、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淘汰落后生产模式,加速转型升级为大型企业腾出市场空间。
   
  另外,2009年行业将面临经济效益和环保的双重压力,可能导致大量中小企业退出市场。据国家环保部网站公布,自2009年5月起,我国制浆造纸企业将执行新的污水排放标准,新标准的排放要求与原有标准相比大幅提高,并取消了对非木浆制浆造纸企业宽松的排放政策。随着造纸污染物新排放标准的实施,行业整体治污成本将上升,这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讲是难以企及的,届时又将有一批排放不达标的中小造纸企业面临淘汰。除盈利恶化导致这些中小企业主动退出市场外,国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排污新标准和强制性环保关停实际上也加速造纸行业的整合,一定程度减少2009年纸产品的供给,从而促使造纸行业毛利率的整体提升,存活下来的企业,将会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机遇。据了解,目前山东、浙江等地已经有多家中小企业停产,如果未来半年这些产能仍然得不到恢复,永久性关停的可能性将变大,对规模企业将会迎来新的转机。

  当然,要实现复兴,光有外部的政策环境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企业本身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的锐意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更会受到市场欢迎。在当前外部需求趋弱、经济景气度面临周期性降低、出口恶化、消费紧缩等背景下,造纸企业一是要加强内部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如采取科学采购原料和合理使用资金与安排库存,大幅减少设备投资成本,缩减投资和经营开支,集中做好优势产品,优化财务结构,综合挖潜增效和狠抓节能减排等,不断强化企业内功;二是要提高技术水平,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对造纸企业来说,如何进行技术改造,决定着未来的市场地位。目前已是决策技术改造的最好时机,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继续巩固和提升国内外市场的份额,也是企业选择未来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因此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稳定市场的能力,建立持续获利的保障体系;三是要关注宏观政策的动向,及时调整企业战术,优化企业内部生产结构。2009年政府在加大环保标准监管力度淘汰落后生产模式的同时,将会加大对造纸企业林纸一体化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即将出台的轻工产业振兴计划中也包括扶持造纸业的相关政策,及时了解宏观政策对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将会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四是要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特色产品走差异化路线。目前大型造纸公司拥有规模经济往往处于有利地位,至于中小规模的造纸企业,则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发展其在特定地区、特定产品品种上的优势,走差异化路线,要么横向联合,做大做强,否则,就只能面临最终被挤出市场甚至破产的命运。只有优化产品结构,走差异化道路,才能在竞争和“寒冬”中超常发展。
   
  其实,从全球的角度看,本轮金融危机也给造纸业带来机遇。翻开我国造纸行业发展的历史,亦有相似的例证。上世纪90年代,受宏观经济和整个市场疲软影响,加上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爆发,在重重困难下多数造纸企业未抓住行业转型机会,只有少数企业秣兵砺马,抢抓先机大规模布局林浆纸一体化,当国家出台鼓励政策后,这少数企业已经在行业内崛起,占据有利战略地位和走在行业前沿。今天重演的上个世纪那段历史,很有借鉴意义。据专家分析,自金融危机发生后,目前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已降到8.5元左右,一个投资60亿人民币、年产80万吨的造纸项目仅汇率下降就可节省投资近10亿人民币,如按12年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每年折旧费用即可降低1亿左右,摊到吨纸成本上,就间接增加100多元的纯利润。另外,钢铁、水泥基础原材料及造纸原料价格的大幅下跌也为企业节约了相关可观的投资成本。近期央行的大幅度降息和增值税改革“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也大幅度减轻企业财务成本和税收负担。因此,目前是选择悲观等待还是超前迈出半步,也是决定着企业未来在行业的市场地位。

评论】【推荐】【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十大新闻 ·振兴规划 ·造纸 ·印刷 ·铜版纸 ·牛皮纸 ·纸制品 ·纸张 ·包装 ·出版 ·金融海啸 更多
· 蒸树皮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传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