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岭南写真:广东阳西东水山演绎千年“蔡伦造纸”
 
http://www.paper.com.cn  2009-06-01 中国新闻网

  中国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用树皮、麻屑、破布和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的“蔡侯纸”,开创了古法造纸的先河。一千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在广东阳西县的东水山,这里的村民至今仍沿袭着古法造纸技术,一百多年代代相传。竹影婆娑、水草丰美的东水山,也因此成为游客骚人探究古法造纸的旅游景点。

  据当地村民介绍,广东阳西东水山古法造纸的原材料,来源于东水山满山遍野的翠竹,还有东水山长年川流不息的泉涌山溪。记者今天走进东水山,目及之处,青山如黛,翠竹葱茏,活生生的一个原始“大氧吧” ;村前屋后到处堆放着砍成段的竹子,大小不一的石灰池里,浸泡着成捆的竹子;屋棚的顶梁之上,整齐地晾挂着黄色的草纸。“蔡伦造纸”式的原始作坊,就隐居在这样一个个青山绿水间的大小村落中。 

  村民老李告诉记者,东水村沿用古法生产出来的纸张叫“草纸”,要造出一张这样的纸,至少要用半年的时间,工序原始复杂。老李说,尽管东水山拥有取之不尽的竹、水资源,纸张的生产成本较低,但由于古法造纸要消耗大量的体力,且售价不高,因此,目前从事该行业的村民日渐减少。

  据当地村民介绍,东水造纸从原料水竹到成品纸,要经过切竹、淹竹、捣刷、制浆、捞纸、切纸岸或纸墙、晒干、打包等多道工序。 记者今天在现场目击了东水山古法造纸的整个过程:先从竹林中砍竹子回来截成段,放在石灰池腌制三到四个月的时间;泡软之后再打捞出来暴晒、清洗,然后放入水碓反复捣砸碾碎,使竹纤维被切断和压烂;再把粉碎的竹子放进水池内搅拌均匀产生处造纸的纸浆,再用竹丝编成的帘子置于纸浆池中,然后把帘子“抄”起来滤掉水后,便出现一层薄薄的纸浆膜;再用重物压榨去纸浆膜中的水,将已经做好的纸放在木屋横梁上一张张晾干。

  东水古法造纸是广东阳西县东水村民一项传统又古老的手工产业,这里造出来的纸品呈黄色,民间多称“草纸”或“纸煤”,纸质较粗糙,易燃烧,目前多用于制造炮竹,以及祭祀中的祭品和生活用品。

  古法造纸在广东阳西东水山虽沿传百年,但当地村民大多认为这样的造纸手工艺前景黯淡。村民虽能 “靠山吃山”,但目前的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学这么繁杂又辛苦的活,这样下去,随着这一代的造纸人渐渐老去,在不久的将来,古法造纸将成为东水山一种遥远的回忆。

评论】【推荐】【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造纸 ·印刷 ·铜版纸 ·牛皮纸 ·振兴规划 ·纸制品 ·包装 ·出版 ·金融海啸 ·环保 更多
·金东纸业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传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