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6月9日《青年时报》报道,日前,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发布公告,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自2009年9月1日起,总局将在全国范围内查处未获得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行为。
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透露,目前国内一年卖掉120亿个纸杯,大概有八成没有通过认证,其中许多是含有毒害物质的不合格商品,多为地下工厂和小作坊制造,有的甚至连生产日期和厂家都没有。
大概有八成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没有通过认证!要么不知道,知道吓一跳,这句话用在产品质量问题上是屡试不爽?
这不,我们使用频率极高的一次性纸杯又把大家吓了一跳。报道中说了,为节约成本,有些纸杯厂家使用废弃聚乙烯,有的来自医疗垃圾,有的来自装过农药、油漆等有害物质的包装物!
然而,“食品纸质容器需获得生产许可证的规定,国家2007年就颁布了。但到2008年,国内通过的企业也只有100家。”可是既然还没取得生产许可证,这些企业的产品为何还能销售?
一次性纸杯八成未认证,监管难道是纸糊的?或许有关部门会解释,这不是我们一个部门的事,可这是八成没有通过认证,如果是两成没通过,我们还能体谅其人手紧、工作量大等困难,现在的数据恰恰相反,这让人如何接受?
另外,既然已经了解了情况,为何还要从今年9月1日起才开始查处,并设置一个长达两个多月的缓冲期,而不是立即着手整顿?
对产品质量的整顿查处,百姓希望看到的是雷厉风行,而不是事先广为告知,让一个没有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家从容地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