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9年5月大连市环保局成立至今30年间,大连市把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城市,建设成为享誉世界的“全球环境500佳”城市。30年间,共有105家污染企业迁出大连市区,8成以上烟囱不再冒烟。
80年代初,大连市提出以“三废”点源治理为重点,把大连建设成为空气清新、海水清澈、树木成荫的美丽城市;到90年代,遵循“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城市发展理念,对传统经济、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环境革命,把大连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再到新世纪,大连市提出把大连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宜居城市,大连的环境保护事业步入高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这期间,大连市对3000多台燃煤、燃油炉窑进行消烟除尘,实现了市内80%的锅炉不再冒黑烟;同时建成了112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对地处市内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工业企业,实施整体搬迁改造,共搬迁改造105家,腾出市区土地300万平方米。企业搬迁原址植入了商贸、物流等新型产业,建起了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和住宅: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大连油脂化学厂搬走后,这里诞生了海军广场和滨海居住区;废水排放大户渤海啤酒厂迁走后,这里诞生了绿草茵茵的希望广场和商务大楼;厂房破旧的大连麻纺厂也搬走了,这里建成了美丽的住宅小区。
从1999年至2008年这10年,是大连市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域发展、全面提高阶段。经历了10年工业污染点源治理和10年的工业污染面源治理,大连市已有了较好的环境基础,大连市及时地确立了全域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打造碧海、蓝天、青山、绿地的良好人居环境。1999年,全市1311个工业企业污染源在全国率先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实施了星海湾、黑石礁及凌水湾周边地区、梭鱼湾区域等环境综合整治;投入13亿元清理海上养殖浮筏;10年间拆除燃煤锅炉4004台,烟囱3260根,改善了市区“烟囱林立,烟尘四起”的状况。
为解决市内污染严重的最后一块硬骨头――甘井子工业区环境污染问题,大连市实施了关闭矿山、搬迁大钢、大化、大水泥等污染严重的企业、治理大化渣场、城区北拓四大战役,开展了甘井子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并把这项工程列入大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全市36家落后水泥企业、36家造纸企业关闭,甘井子区31个“非煤矿山企业”关闭。
目前,大连市已确立了到2020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即基本建成生态宜居城市。为此,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5天,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中水回用率达到7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5%,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农户达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