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2日,湘江沿岸八个市的市长向湖南省长周强递交了“责任状”,投入174亿元,用3年时间解决湘江流域水污染突出的问题。一场“湘江水污染综合整治”战役正式打响。
一年过去,这场战役进展如何?昨日,湖南省环保局局长蒋益民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作出湘江整治汇报,同时,湖南省人大环资委对湘江流域治理的报告也已出炉。
目前湘江治理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任务,正在实施第二阶段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一年以来,成效明显,湘江水质有所好转,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今年5月发布的监测月报数据显示:湘江流域总体水质为良,参与评价的40个监测断面中,I至III类水质占80.0%、Ⅳ类水质占15.0%、劣V类水质占5.0%,分别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总体水质仍未有根本好转,主要污染物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其中长沙、衡阳、湘潭3市部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未达标,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重金属污染仍是最大威胁。调研发现,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减少了,但郴州的采选业、衡阳水口山地区、株洲清水塘地区、湘潭竹埠港地区的重金属污染,仍是湘江水质的最大威胁。
660家造纸厂剩207家
今年5月,湖南省环保局分派4个调研组,赴8市对第二阶段进展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和督查,总体进展良好。其中湘江流域内的原660家造纸企业减少到现在的207家,而产能由原来的320万吨/年提高到了现在的360万吨/年,吨纸用水量从300-400吨减少到现在的不到200吨,废水和COD排放量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达到了预期的整治目标。
三家较大的淘汰退出企业中,湖南南天实业有限公司(含租赁企业)现已淘汰甲胺磷生产线,但仍有部分厂房租赁给其他公司生产农药;耒阳市百利恒钢铁有限公司已全面停产,基本完成淘汰退出任务。
26家“黑名单”企业未动工
一些对湘江污染有“贡献”的企业,列入限期治理“黑名单”。但是第二阶段158家限期治理工业企业,有26家尚未动工,在2009年6月底以前,要完成郴州三十六湾、新田岭、小垣、柿竹园四个矿区整治整合任务,但目前整合工作进展不一,没有完成预期目标。
去年11月,湖南省人大、湖南省政府联合开展督查行动,对第一阶段必须整治到位的481家企业,以及各市新增的整治企业83家进行了现场督察。这564家企业中有562家按要求关闭、退出、停产到位,没有到位的2个整治项目均于今年4月前落实到位。
污水站:生活污水仍有直排
城市污水排放是湘江污染的“重大元凶”,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应用却滞后。按三年任务,要建成67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三年分别建11、41、15座。
但今年6月份的督查中发现:湘江流域目前已运营污水集中处理厂仅22座。部分县、市、区的污水处理厂尚在建设之中,生活污水目前仍是直接排放。
株洲、衡阳等地进度滞后,其中茶陵县、攸县、耒阳市、衡东县、衡阳市松木等项目建设进度严重滞后。耒阳市、衡南县仍未开征污水处理费。
要求在2008年完成的11家中,目前还有长沙新开铺和湘潭河东两家污水处理厂没有投入运行,长沙市岳麓、花桥、开福和娄底市污水处理厂这4家没有达到规定的60%负荷。部分已建成投入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也不配套,运行负荷率低,低于国家规定负荷标准。
明年1月:对未整治者亮“黄牌”
到明年1月,湖南省环保局将对第二阶段整治行动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在今年年底没有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一律按要求实行停产治理;治理不积极的企业,“挂牌督办”、“黄牌警告”。对现在暂时停产的26家企业,完成治理经验收后,方可恢复生产。
另外,还将对没有完成湘江整治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区域实行“区域限批”。同时,将建立保护湘江的长效机制。
针对目前情况,湖南省人大建议湖南省人民政府加快组织起草湘江治理的相关条例,建立湘江流域综合管理机制、协商决策和协调议事机制。
与此同时,湖南省环保局透露,将修订《湖南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对结合预警应急条款、流域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加大监管处罚力度等方面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