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造纸行业不是个污染行业,只是因为技术落后、工艺简单,才被戴上污染大户的帽子。”这是江苏省造纸产业协会秘书长李长林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的一个观点。
数据表明,经过10年的结构调整,江苏省在造纸产量增长近6倍的情况下,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却下降76%。江苏的造纸年产量已由全国第八位上升到了第四位,尤其是高档文化用纸的市场占有份额,已呈现出了“两分天下占其一”的格局。
果断关停高污染的小造纸 草浆造纸由80%降到6%以下
江苏省境内淮河流域段曾是小造纸密集的区域,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里村村大办小造纸,“一家造纸厂染黑一条河”的情况经常发生。
据了解,江苏省较大的造纸厂当时一般都采用烧碱法来生产文化用纸,1吨成品纸要产生约10吨高浓度造纸黑液,每升黑液中的化学需氧量达到了12万毫克。而规模较小的造纸厂,一般都采取石灰法工艺来生产高强度瓦楞纸。
淮河流域打响治污攻坚战时,江苏省把关闭小造纸作为重点行动,一举关闭了118家年产5000吨以下规模的小造纸厂。后来,随着太湖、长江流域治污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开展,江苏省又关闭了60多家造纸企业。
江苏省确定了造纸产业必须“调大、调优、调高、调强”的策略,积极吸引外资来兴办“巨无霸”的造纸企业,并明确了“把造纸‘脑袋’(即污染严重制浆工艺)丢在国外”的引资办厂方针。
经过结构调整,短短几年时间,昔日的草浆大省将草浆造纸的比例由1995年的80%以上,调整到目前的6%以下。高档文化用纸和生活用纸的年产量一跃达到了984万吨,比上个世纪80年代增长了近40倍,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却削减了50%以上。
造纸“巨无霸”企业出现 高档产品占主导地位
在淘汰了污染严重的造纸产能之后,江苏省开始大规模地引进、利用外资发展造纸产业,并迅速把造纸产业做大、做强。在这个过程中,江苏先后投入100多亿美元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造纸产业的科技含量。截至2008年,江苏省已拥有造纸企业100家,平均年生产规模已达10万吨,远远高于全国造纸企业年平均0.8万吨的生产规模。就产品而言,江苏已形成了高档、优质产品在总产量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据李长林介绍,江苏省一批造纸“巨无霸”企业,在生产文化和生活用纸时,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每吨产品排水量均低于10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也低于每升50毫克。一批生产工业包装纸的企业,吨纸排水量低于12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低于每升90毫克。这些企业的年产量已达750万吨,超过全省总产量的75%。也可以说,江苏省纸及纸板总产量中有75%以上的企业治污达标情况,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造纸行业的环保新形象 环保控制进入生产全过程
都说造纸行业是高污染行业,可在金华盛纸业的厂区内,却有一个颇具古典园林韵味的环保公园。环保公园里的金鱼,全是用公司处理后的水养的。公司的排水道从公园中间穿过,排水道连接着吴淞江和工厂三沉池。据公司员工介绍,吴淞江里的鱼每天都会从工厂排水口逆流而上,一直游到工厂里的沉池边,有时还有几斤重的大鱼。
“就源管制”是金华盛纸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主要方法。他们把管理重点从末端治理转移到生产全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各道工序的巡查,及时堵住跑冒滴漏,使吨纸耗水由12吨下降到现在的8.5吨。在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后,公司的吨纸耗水量将降低到6.8吨,并力争在2010年降到5吨以下。2008年,江苏省核定这家企业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930吨,而其实际排放量仅为303吨。
金东纸业、金华盛纸业和芬欧汇川纸业是江苏省文化及生活用纸生产企业的前三甲,另外两家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总投资21.43亿美元建成的金东纸业公司,现已形成年生产220万吨铜板纸的规模。而公司累计投入11.5亿元用于完善污染治理系统,并成为我国造纸行业中第一个“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据介绍,目前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的吨纸耗水量为12~18吨,国内平均水平也在30吨左右,而金东纸业的吨纸耗水量已由2007年的7.5吨,下降到2008年的7.2吨。
同样也是“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的芬欧汇川(常熟)纸业公司,在节能降耗方面也是不遗余力。通过加大环保投入,公司去年的二氧化硫、烟尘、化学需氧量排放均低于国家各项排放标准的1/2,平均吨纸耗水量和耗汽量分别较前一年下降了12.4%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