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工博会"日前落下帷幕。今年的工博会上,高科技、低能耗成了最大亮点,同时,在低碳经济下寻找商机也成为参展企业共同的心愿。上周,工博会的重要议程之一"第二界中国国际节能环保论坛"在沪召开,围绕"金融危机催热低碳经济"主题,各方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有专家表示,中国企业应利用金融危机的契机,在这一轮新的产业革命中,寻找自身的优势,并抢先占领商机
金融危机带来产业升级契机
去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使得中国经济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这其中包括钢铁、石化、轻工业等行业。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政府制定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希望借此减轻国内工业产业所受的负面影响。
国家发改委司长熊必琳表示,金融危机带来的是冲击也是机会,中国的工业企业应抓住这个契机,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实现产业重新升级,赢得发展机会。
熊必琳认为,正是由于全球经济需求萎缩,国内一些落后的产能效益空间越来越低,最后一些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剩下来的企业为了生存也在艰难转型。
不过这既是危机,也是机会。全球的需求萎缩,使一些过去在国际市场上垄断的大公司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这样实际上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更多有利的条件。由于中国的金融体制、资本流动性没有受到影响,国内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两种市场、两个资源。
另外,在金融危机下,为求生存,工业企业也不得不加快技术改造与推进自主创新。以石油产业为例,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内石油产业基本实现了升级。此前,中国汽车油品的问题除了在汽车装置上需要改进以外,更多的原因跟国内的油品质量有关。由于原本的工艺不适宜高品级油的生产,所以国家从振兴产业的200亿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对国内现有炼油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同时,还理顺了成品油价格的一些障碍,基本上和国际油价实现了挂钩。
上周五,财政部进一步提高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确认了中央财政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的对象和标准。业界普遍认为,此次政府财政补贴对汽车业的支持力度超过预期。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此次财政支持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补助标准主要依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确定。接下来,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将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
据悉,财政部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按照节油率分为五档补贴标准,最高每辆车补贴5万元,纯电动汽车每辆可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万元。同时,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另有标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使用铅酸电池和使用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两类,最高补贴额分别为8万元/辆和42万元/辆;纯电动汽车补贴标准为50万元/辆;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标准最高为60万元/辆。
除了中央财政的资金支持,各地政府也陆续开始对辖区内"节能减排"企业提供财政奖励资金和税收优惠。上海发改委环保处倪前龙介绍,如果企业遵循低碳减排的政策,除了之前已有的优惠政策,上海还有一些特别的补贴。比如,企业将原有的锅炉改成燃气锅炉后,按照生产量来给予奖励,一吨节能量奖励300元钱,门槛为200吨。此外,清洁生产和节能工程的改造也将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
碳生产率将决定企业利润
2007年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当年每吨油创造GDP为2026美元,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146美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如西方七国,每吨石油则创造GDP为9063美元。对此,业内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我国的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等八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30%-40%。
有专家指出,中国高能耗的现状为节能产业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节能减排"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转变增长方式、调整效益、抢占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对于低碳经济,国内工业企业早已闻风而动。今年的工博会共评出39项获奖展品,金奖4项、银奖9项、铜奖14项、创新奖12项,而在各主要奖项中,都出现了"低碳"产品的身影。比如,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3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上海重型机器厂制造的450吨电渣重熔炉以及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基于力控制的机器人装配工作站等4项"低碳系"展品均获得了金奖。
ABB公司北亚自动化CEOTobiasBecker向记者介绍了广东广纸集团通过节能创造经济效益的经典案例。广纸集团是一家大型的纸浆厂,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电力。为了节能减排,该厂与ABB公司合作,寻找到18个节能的措施,最终为这个厂每年节约下800万-900万的潜在成本,这也意味着其利润率每年将提升10%至20%。
TobiasBecker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节能减排,让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这也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广纸集团的例子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火电问题,而是如何把造纸厂内部的电能需求做一个优化。通过寻找节能的生产模式,该厂发现在造纸过程中最大的耗电是抽真空过程。而此前认为耗能最大的电机和变频器实际只能节省7%的成本。通过发现这个问题,该厂迅速调整生产结构,大幅提高生产率,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今年12月,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在哥本哈根重点讨论全球走向低碳经济的新工业化问题。按照这样的进程,有人测算2020年以低碳为主要经济模式的产业将占全球GDP的20%-30%。由于可见,推进中国工业的低碳化已箭在弦上,然而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虽然也知道要努力实现低碳化,但真正落实到生产上,却仍然十分困惑。
对此,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解释,低碳经济实际上就是将此前企业的生产率换算成一种新的生产公式,也就是今后企业能力将用碳生产率来衡量。
碳生产率=企业工业利润或
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原本的模式是靠多排碳来产生效益,现在完全相反,减少碳排放,企业就有更大的竞争力,就有更大的商业机会。打个比方,如果世界的平均碳生产率是3.4%,你的企业在世界碳生产率的水平线以上,你就有竞争优势,反之,在世界碳排放以下的就要面临退出市场的危险。
诸大建表示,2008年世界二氧化碳生产率为1130美元/吨,在下月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有可能会将2050年的碳生产率提高到17100美元/吨。这个增长幅度相当于过去125年工业革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870-1995),但是二氧化碳革命的时间却只有42年。在42年里要实现100多年中工业革命劳动生产率的变革,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时间的压力。显然,如果中国企业能抓住这个趋势,就将在国际市场上保持较长时间的竞争优势,一旦跟不上这个趋势,中国企业的发展前景就十分堪忧。因此,他给企业提出两个建议,一个是提高能源效率,第二个就是能源替代。
上海低碳经济初显成效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上海
GDP能耗下降了9.3%,工业系统的能耗下降比较快是主要原因。其中,二氧化硫排放下降了14.43%。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核定,在这一项上,上海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二,另外,污水化合需氧量排放也削减了13.92%。相关政府人士透露,今年的数据比前两年已大幅下降,为"十一五"期间上海三个主要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亚介绍,上海主要通过三个渠道来降低工业能耗。第一就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近几年来,上海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已经花了很大的力气,今年的服务业的比重将提高到53%以上。这个比重在最近三年到四年的时间里,每年都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不过,周亚表示,这并不是今后制造业就不重要了,而是今后政府支持的重点将放在一些先进的、对传统化石能源依存度较小的、高新技术的产业上,要做一些别人不容易做得了的产品。
与此同时,上海还优化能源的供应结构,把目前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比重逐步降下来。众所周知,目前上海将近40%的电力要依靠外来送电,主要使用三峡供电、秦山核电以及浙江抽水电站,但风电和光伏发电比重还是较低。另外,主要本市产业对煤炭的依赖度较高,约占65%以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海在风电建设上着重下功夫,比如东海大桥就是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目前已经安装了五台机组,每台三兆瓦,这在亚洲地区也是最大的海上风电。再有,在明年的上海世博会以前,本市还将完全安装10万千瓦的34台风能发电机。
周亚介绍,上海还在考虑发展智能电网的问题。"上海的光照条件不如西部地区,每年太阳的有效利用小时只有2000多一点,在全国连二类都算不上。风电虽然有一些,但是毕竟范围比较小,输送成本远远大于投资。因此,需要考虑有效地解决电网的问题。"
倪前龙表示,申城要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靠"三架马车",即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和调整能源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转型的好的产业将面临很大机会。"比方说,一些冒白烟的电厂,如果今后能把冒白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这就是很大的技术设备和产业链。就像现在污水处理设备一样,英国正在开发这种技术。再比如说一个产品碳排放的认证等等,这些都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海要想在低碳经济的赛跑中领先一步还需要建立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市场和机制。最近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已经通过了上海市促进新能源产业以及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两个政策意见,并有配套细则出台,这些都体现了上海发展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技术的决心和态度。另外,除了依靠政府,目前在会计制度、税收制度等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和发展服务业不相符的制度和环境,这些都是需要突破的空白。
据了解,目前英国的企业污染排放达标率是99.5%,而中国企业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对此,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表示,经过全国上下方方面面的努力,"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有可能完成或超额完成。由于目前我国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70%,为了保持这个成绩,今后国家将在三个方面推动工业形成优良的碳生产率。
首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两高"行业的增长。他强调,今后所有的工业新上项目,必须要进行节能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能源消耗、资源消耗、水消耗是否达到了国内甚至国际的先进水平,是否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来规划和设计新的项目,有没有体现技术创新等等方面;其次,要通过技术标准和产业政策,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的分类指导和准入门槛;第三,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支持一些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尤其是要加大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要加大推进"两化融合"的力度。他表示,近期国家正在与财政部协商,准备从今年开始拿出一部分国债资金和一部分中央预算的资金专门支持工业化企业的"两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