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忠州土法造纸的最后守望者
 
http://www.paper.com.cn  2009-12-01 三峡都市报

  “忠州土法造纸术有救了!”近日,住在县城滨江路附近的造纸师傅韩继安,听说忠州土法造纸已被纳入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时激动不已,这一刻,他已经等得太久,太久……

  1969年4月13日,韩继安出生在忠州镇松柏村2组韩家沟(小地名)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他的记忆中,爷爷韩承讯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造纸师傅,后来父亲韩先华子承父业,得到真传,学会了造纸术,在“大集体”时,一直在大队公房里造纸,卖来的钱作为大队集体收入。从10岁开始,韩继安就在父亲的带领下,背着背篓到县城卖烧纸,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

  韩继安12岁那年,父亲生重病,他刚刚上完初中一年级,就不得不辍学回家。一天,父亲把他叫到跟前说:“儿子,看样子我的寿命不会太长了,你要尽快学会造纸,这个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我们不能让它失传。”韩继安难过地点了点头。

  造纸术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选用脱青的幼毛竹为原料。为尽快学会手艺,韩继安天天跟着父亲和伯父韩先云上山砍竹子,双手经常划得鲜血直流,常常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韩继安14岁那年,父亲去世。为贴补家用,韩继安就在伯父的造纸作坊当帮手,父亲的言传身教加上几年的磨炼,他逐渐掌握了忠州土法造纸术的每个环节。

  “造纸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通常从选材、浸泡、发酵、碾压、舀纸”几乎要一年时间。1990年,他的家乡“韩家沟”的造纸作坊达到40余家。

  “造纸在韩家沟十分普及,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鼎盛时期,韩家沟一天能生产出3吨纸,家家户户都造纸。”韩继安说,当时每天来自万州、垫江、丰都、石柱的客商总是络绎不绝。看到市场如此火爆,且不愁销路,韩继安和妻子一合计,决定传承父辈留下来的技艺,自己当老板。

  1993年1月起,韩继安的小作坊一天就能产50公斤烧纸,且有50多元的收入。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大潮的冲击,以及妇女卫生用品的更新换代,渐渐的,他们生产的叠纸已经没有市场,烧纸价格也大幅度下降,而且只能卖给县城殡仪馆或城里的小贩。

  “我坚信,坚持就是胜利!”看着邻居的小作坊挨个关门歇业,韩继安和妻子却一直不肯放弃,他们在风雨飘摇中独自坚守着……

  后来,有人引进机器造烧纸,成本降低后,土法制造出来的烧纸受到冲击。去年8月,眼看土法造纸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家人的开支,韩继安不得不走出“韩家沟”,来到县城建筑工地,学扎钢筋。韩继安说,为将土法造纸技术传承下去,他平时都在县城打工谋生,只是在年底才返回韩家沟造纸。近几年,他先后投资5万余元,租用了一些废弃的发酵池,在工作之余回乡造纸。

  “听说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相关部门将每年拨款保护,我还可以重操旧业。”韩继安从报纸上得知,县委正在打造“忠文化”之都,他说,今后文化产业发展了,就专门为外地客人表演土法造纸,这也是对文化的传承。“每次舀纸,儿子韩海金只要在家,都会过来帮忙。”韩继安的妻子黄顺珍说,她希望孩子能接过父辈的接力棒……

  忠州土法造纸,对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近年来,这一民间工艺渐渐淡出市场,越来越多的造纸人选择了放弃。忠州土法造纸术第14代传人韩继安,正用他的全部力量,为传承这一项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

评论】【推荐】【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造纸 ·印刷 ·铜版纸 ·牛皮纸 ·振兴规划 ·纸制品 ·包装 ·出版 ·金融海啸 ·环保 更多
·启东沿海一带养殖户抵制签名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传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