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保八”无虞的同时,产能过剩的话题被重新提起。而这次提起,不再是不痛不痒。倡导多年淘汰过剩产能已到了“动真格”的阶段。
时机
12月3日,工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抑制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意见。工信部称,对于抑制平板玻璃过剩产能,主要采取严控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兼并重组、支持技术改造等手段。
同样在3日,国家发改委在项目审批环节强硬表态。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表示,“将加强对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的项目审批管理,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这位负责人称,严禁各地借等量淘汰落后产能之名,避开国家环保、土地和投资主管部门的监管和审批,自行建设钢铁项目。
仍然是3日,民生银行方面传来消息,各大银行正在为央行收集、汇总一年半以来对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状况,上报的内容方面,除钢铁等六大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总量、质量和利率水平外,各银行的贷款集中度、表外授信等细致状况亦囊括其中。此外,调查还对各季度末的行业贷款余额进行归类统计,以掌握过去一年这六大行业贷款的增减变化情况。
“治理产能过剩的问题很早就提出了,但似乎效果并不明显,而这次中央出招较狠,实际上是想把握这个时机。”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夏敏仁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个中原因。
夏敏仁说,中央第一次在正规场合提出要消除落后产能,是在2005年末的国务院常规会议上。在会议之后,中央在操作层面采取了消减产能的措施,比如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还有一些其他相关的措施也在推动。
但是,2007年末至2008年初,国际金融危机开始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慢慢显现,治理产能过剩的步骤受到干扰,最终慢慢停了下来。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水平的下降,让政府不得不优先保增长;另一方面,产能过剩行业多是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直接关系到就业问题,对社会稳定影响比较大。在经济处于下行通道的时候,就业问题就更加敏感,对社会的压力也更大。因此,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时候,治理产能过剩也就随之被搁置下来。
“从2008年到现在,所有政策都是保增长,这是特殊时期的应急措施,但这些应急政策的负面作用也很大,例如银行坏账、产能过剩压力。而在我们经济困境中最大的问题解决以后,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被重新变得重要了。因为结构性的问题不解决,中国难以健康成长。这也是中央再提治理产能过剩的原因。”夏敏仁指出。
招数
虽是旧事重提,但声势却大大超过以往——此次出台的措施,足可用上“严厉”二字。
有消息称,国务院即将对九大过剩行业“动真格”。这九大行业包括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焦炭、造纸、皮革、印染。
据悉,多个部门将“联合作业”参与淘汰落后产能。其中包括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国土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财政部、央行、银监会、质检总局、安监总局、工商总局、电监会、能源局等。
身为北京市顺义红星福利造纸厂厂长,雷振华其实早就对政府重提治理产能过剩有心理准备,因此,他对自己的造纸厂能否继续生存下去感到担忧。他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金融危机影响了企业的业务,但是危机过去之后,政府又进一步加强淘汰的措施。“造纸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而我们企业规模较小,又确实负担不起高昂的环保投资,面对国家治理产能过剩的一系列措施,前途渺茫。”
雷振华的判断是对的,这次重提治理产能过剩,用的都是狠招。
工业和信息化部12月3日将淘汰过剩产能的任务分解到各地方政府,涉及电力、炼铁、炼钢、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水泥、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13个行业。据悉,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完成情况或将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另据了解,国家拟出台的重点举措还包括:对产能过剩行业将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严禁向落后产能和严重过剩产能建设项目提供土地;抑制高排放产品市场需求,严格限制出口等。
“如果这次提出的几项措施能够真正实施,都会是立竿见影的狠招。”夏敏仁分析。
首先,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能从根本上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原来考核地方政府的依据是GDP,但这种考核标准必然进一步导致产能过剩问题。如果新的考核体系能够落实到位,应该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夏敏仁说。
其次,对于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也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中国在经济增长上有一个总目标,有些被降下去,就要有新的补上,这样才能达到保增长、保就业的目标;另一方面,在经济恢复期,由于国家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持力度都较大,各地政府增加产能的动力都很强劲,因此,用“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原则来进行约束,可以推动产能过剩的治理效果。
最后,从用地层面来约束落后产能和严重过剩产能项目的建成也抓到了根本。夏敏仁解释说,“任何一个项目的落成以及扩大产能,用地都是前提,都离不开土地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