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小平同志1979年在深圳划下的一个圈奠定了珠三角的发展,2009年无疑是3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最快的一年,随着国务院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务院今年批复的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9个,一年划下了9个区域发展的“经济圈”,这些规划的出台成为我国经济全面复苏的助力器,中西部地区也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面是东部发达地区关停污染企业,一面则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团乘虚而入,这些现象值得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谨防“发展接力”变成“污染接力”,杜绝产业转移隐藏污染转移,让区域发展规划成为利国利民的福祉工程。正如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我国明年人均GDP即将达到4000美元,是既赚钱又环境优美的时候了!”
“家乡现在变得很可怕”
“家乡现在变得很可怕。”张先生忧心地告诉记者。
张先生的老家在河南南阳市内乡县,几年未回老家的他前不久利用假期回去了一次,但竟然没有睡好一个踏实觉,原因是他家旁边新建了一家造纸厂。
“就在第一天的午夜,大约凌晨2点左右,突然从造纸厂传来一阵尖锐刺耳的声音,像是飞机从天上俯冲下来,折腾了大半夜我也没睡着。”张先生说,这家名为“仙鹤纸业”的造纸厂几年前被招商引资至此。“据家人讲他们是在浙江待不下去了,所以才‘搬’了过来,但治污设备根本没什么改进啊!”
张先生说,他放在屋外的外套,一个晚上就从红色变成了灰色,他专程去该纸厂的排污口看了看,明显呈灰褐色,并有一股难闻的化学品气味。
记者随后通过网络了解该造纸厂信息时,却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
当地媒体有报道称,在全国造纸行业处于领军地位的浙江“仙鹤纸业”2007年7月在当地积极招商引资下落户内乡县,谋求更大发展。“仙鹤纸业”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6亿元,成为扭转内乡县工业经济洼地局面的领跑项目。
但一家中央级媒体却这样报道:“仙鹤纸业”附近的下河村村民反映:“该造纸厂一般白天不排水,一到晚上,就往河里排废水。造纸厂排的污水都是黄色的带有刺鼻气味,时间长了都习惯了。”记者遇到几位放羊的村民,据他们介绍:“这里的河水羊都不喝,有时羊见水清的河水喝,就得几天拉肚子,必须得赶紧给羊治病,要不然就会死掉。”
据当地群众反映,“仙鹤纸业”一定是有污染的,必须尽快令其停产,否则周围的气味会对人身体造成很大伤害,“不能污染了那边再污染这边”。
为进一步调查情况,记者拨通该县招商局的电话,询问在该地投资都有什么优惠政策,该局工作人员表示,优惠政策很多,土地、税收、政府收费、环境等都会给予优惠,其中土地甚至可以无偿使用,欢迎东部的企业来本地投资发展。
“腾笼换鸟”与“筑笼引鸟”
近年来,中国正演绎着先富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带动后富起来的中西部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区域经济也如星火燎原之势,快速布局大江南北。
2009年无疑是中国区域经济布局30年来最快的一年。国务院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国务院今年批复的第9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
此前,国务院先后批复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等8个规划。今年批复的区域发展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四年的总和,出台速度前所未有。
在先后获批的区域发展规划中,“关中-天水经济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又一个“发动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和图们江区域将为振兴东北增添动力;江苏沿海地区被看做长三角的延长线;横琴的发展将成为珠三角又一个“助手”。
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利弊总是相连,如果某些地区将中央的好政策“念歪”,则会违背促进区域经济成片发展的初衷。可以说,“仙鹤纸业”只是一个代表,顺着这股区域发展规划的政策东风,究竟还有多少东部“带病”企业已经或正准备前往中西部“掘金”?这些现象值得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让区域发展规划成为利国利民的福祉工程。
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中西部越来越吸引世人关注。记者注意到,国家选择中西部重点地区给予政策倾斜的同时,东部部分落后产业也有向中西部转移的苗头。
一面是东部发达地区关停污染企业,一面则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团乘虚而入,这个貌似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买卖”,让中西部仅有的青山绿水也渐渐消失殆尽。产业转移隐藏着污染转移,“发展接力”变成了“污染接力”,令许多基层环保工作者和专家忧心忡忡。
近年来,东部发达地区日益感受到来自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紧缺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腾笼换鸟”战略应运而生。通过将低端产业转移出去,再置换成高端产业,从而优化结构,这是“腾笼换鸟”的最直白解释。
相对东部的“腾笼换鸟”,中西部相对应的便是“筑笼引鸟”。目前东部沿海污染企业进入中西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沿海污染企业直接搬迁进入中西部地区;二是东部高污染产业被淘汰之后,一些沿海企业为延续产业链,在中西部物色相关企业进行合作,由这些“合作企业”在当地完成污染较重的生产环节。
据报道,江西有不少塑料颗粒加工厂为沿海企业提供原料,塑料烧焦的味道弥漫,污水横流,废弃的塑料到处堆积。就这样,干净的原料提供到了沿海企业,但环境污染却留在中西部地区。
以往的事实表明,那些污染企业转移之后,由于初期建设成本加大和销售收入因当地收入水平低而相应下降,从而更不愿意为治污付费,而引进这些污染企业的地方,付出的社会成本、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将会比发达地区更大。
为何被关停驱逐的污染产业,在中西部竟成了“香饽饽”?发达地区已交过环境污染的“学费”,欠发达地区为何又要重蹈覆辙?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在“GDP挂帅”之下的招商引资,只是为了片面追求政绩,只关心自己的仕途,不切实际地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指标。于是,招商时几乎很少考虑环境的问题,以“挖到篮子里的就是菜”为宗旨,带来的招商也只能是损害地方环境的“招伤”。
专家支招:从源头治理 设专门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秀金对记者表示,环境保护必须是全国一盘棋,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应尽快落实到具体行动,否则整个国家将为这种饮鸩止渴的短见之举付出更沉重的代价。如果把污染比做是一种病的话,那么“污染接力”就是一种传染病。面对可“传染”的污染,我们只有从源头、路径、易感地区等环节一起整治方可有效。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粱对此表示,区域发展规划如果只顾批复,不顾管理,都有政策优势也就是都没政策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可云则说,现在并没有直接针对协调区域发展的法律法规,使政府制定政策、行使调控职能都缺少法规依据,特别是在跨省份的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协调比较困难。
记者了解到,占国土面积71%的西部地区一直缺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增长极。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至今10年来,西部各省市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合的经济发展体。西部地区各省市长期各自为政,优势资源不能共享,无疑制约了西部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
针对这些情况,在200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原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振兴东北办被撤销,设立了相应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机构,刚成立的中部崛起办则与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合署办公。
对于新通过的发展规划区管理问题,高粱称国家正在着手考虑此事。他建议单独设立区域经济管理机构,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或由国家发改委代管, 将目前由不同部门负责的分散的区域管理职能集中起来,统筹考虑对各地区的支持力度和方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或将成“标杆”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就区域发展规划的转型问题曾经发表过这样的观点:30年前,面对国外的产业转移,我们提供的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全国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相对最优的地区,这在当时也是无奈的一种选择,是政策导向和市场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30年后,中国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增强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提高地区功能和产业层次,中国也就难以步入世界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先进生活方式的国家行列之中。
令人欣喜的是,就在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生态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眼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原有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提升和突破。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表明了政府的决心: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由原来的主要关注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转变为经济、环保同时并进,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政策,可以说是一个重大进步。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问题学研究会会长胡星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环境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揭示出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秘密”,即环境质量在最初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直至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一般是人均GDP达到4000-5000美元),随收入增加而改善。“我国明年人均GDP即将达到4000美元,是既赚钱又环境优美的时候了!”
胡星斗同时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获批后,该地区可能要率先打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怪圈,提前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其他地区或许有很强的借鉴意义。